文化传播·119·2023年/第15期/翻译伦理视角下《新世纪爱情故事》的英译研究◎刘蜜(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一、引言残雪文学作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体现与当代中国日益崛起的表征,为当代文学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树立了典范,是中国文学界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她的很多作品已被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甚至一度出现了“残雪热”的文学现象,这离不开译者的出色表现。她凭借长篇小说《新世界爱情故事》入围2019年国际布克文学奖长名单,译者为安娜莉丝·芬尼根·瓦斯曼(AnneliseFinegonWasmoen)。残雪以其独特的文学观、非传统的叙事结构以及清新脱俗的审美方式,创造了新的写作可能。残雪文学能在英语世界获得一席之地,译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切斯特曼的五大翻译伦理视角为切入,分析《新世纪爱情故事》英译策略的伦理遵循以及如何推动残雪文学的海外传播,以期扩大中国先锋文学世界影响力。二、翻译伦理概述翻译伦理作为新兴的翻译研究热潮,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人的行为总是受到所处时代和地点的伦理的约束。翻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无疑也会受到伦理的制约。(彭萍,2013)安德鲁·切斯特曼曾经预言,“翻译研究的下一阶段将以伦理主题为特征”。(Chesterman,2012)1984年,贝尔曼提出“文化他者”的伦理思想。1998年,韦努蒂提出在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建立“差异伦理学”。【摘要】《新世纪爱情故事》是中国先锋派作家代表人物残雪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作品蕴含着浓厚的东方美感与巫楚文化色彩,展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叙事手法。本文从切斯特曼翻译伦理视阈对译者安娜莉丝·芬尼根·瓦斯曼(AnneliseFinegonWasmoen)的英译本进行探究,挖掘“残雪热”现象背后的翻译伦理与翻译策略选择,旨在为此类中国前卫文学走向世界舞台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翻译伦理;中国前卫文学;残雪【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5-011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5.0382001年,皮姆从文化角度对翻译伦理进行探讨。2001年,在国际学术刊物《译者》中,切斯特曼提出了再现(representation)、服务(service)、交际(communication)、规范(norm-based)和承诺(commitment)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旨在倡导译者伦理行为的职业化。(Chesterman,2001)这五大伦理模式较为全面地包含了翻译行为应关注的视角。这五大伦理模式相互关联,又各具差异,作为译者行为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