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解说词四渡赤水解说词1935年1月,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召开之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红军,在云、贵、川广大地县展开了高度的运动战。在北有长江天堑,南有乌江激流的纵横崎岖山县,以不足四万之师,在赤水河上来回四渡,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地域,分三路向赤水河挺进,准备从宜宾与沪州之间北渡长江,会合四方面军,开展新的斗争。20日,中央军委制定《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22日,又下达《为红军主力入川给四方面军电》。令四方面军迅速突破嘉陵江,进逼成都、重庆,箝制川军,配合中央红军渡江。28日,红军前进到赤水边的土城。即与堵截红军入川的国民党川军遭遇。由于判断敌情有误,红军未能在青杠坡一带歼敌,处于被动。鉴于长江南岸国民党重兵设防,红军原拟定在宜宾与沪州之间渡江的计划,已不可能付诸实施。党中央决定,暂放弃北渡长江计划,令红军于29日分从土城、元厚渡口,第一次渡过赤水河,向国民党兵力薄弱的川南、滇东北地域前进,寻求新的机动。2月5日,红军前进到川、滇、黔交界的鸡鸣三省水田寨,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8日,中央颁布《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决议大纲》。10日,部队集结云南扎西。为增强部队战斗力,红军在扎西进行整编,并扩大红军三千人。蒋介石见红军集结扎西,急调滇军、川军夹击。为了摆脱敌军,乘黔北空虚,红军决定避实就虚,回师东进,于2月19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向国民党兵力薄弱的黔北发起猛烈攻击。由于战略计划的改变,中央军委分别给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去电。24日,红军击溃黔军第四团两个连后,重占桐梓,揭开遵义战役序幕。25日至26日,红军与黔军王家烈部激战于娄山关、黑神庙、板桥一线,击溃黔敌三个团。红军乘胜直追,挥戈南下,于27日再占遵义。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红军再占遵义时壮烈牺牲。28日,红军与驰援遵义的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两个师,鏖战于红花岗、老鸦山一线,歼其大部;残敌仓皇南逃,红军勇猛直追,直到乌江北岸,胜利结束遵义战役。获得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的巨大胜利。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毛泽东于娄山关战斗后,豪情满怀,写下光耀千秋的词章《忆秦娥娄山关》。为雪遵义战败之耻,蒋介石急调兵遣将,决定会攻遵义。为摆脱国民党军重兵压境,中央军委决定,部队挥师西进打击另一路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为加强毛泽东对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