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写作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写作,其根本是作者思维的表达、意思的表达。通俗地说,就是把你想表达的意思,通过文字和书面语言写出来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往往决定写作水平。一篇好的文章,语言文字不仅要精炼优美,而且要体现作者较高的思维水平,也就是思想。一般来讲,公文写作中常用到的思维有系统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第一,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系统思维是综合性的战略思维,主要解决立意构思和整体布局问题。这里,可理解为解决文章“块”与“块”、“面”与“面”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写工作总结,大部分情况下遵循“工作成绩——存在问题——下步思路”的框架布局。又如,某项专题会议要部署重点工作,领导讲话一定是“分析形势任务和重大意义——提出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强调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的框架布局。这些“块”状布局,就是系统思维的体现。逻辑思维则是技术性和战术性思维,主要解决词句、段落、章节等层面的匹配问题。这里,可理解为解决文章“条”与“条”、“点”与“点”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解决“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常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举纲张目、条分缕析、顺“理”成“章”的目的。还有,日常行文中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的内部结构设计,都可以达到这种目的。第二,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以联系的、发展的、矛盾运动的观点去考察和认识工作,以避免得出片面性结论。我们常说,工作总结要有规律性、工作部署要有前瞻性。规律性、前瞻性从何而来?就是依辩证思维而来。辩证思维的优势是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也就是用过去、现在的一些规律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工作总结、调研报告、领导讲话等的写作,要总结规律、概括发展趋势,就要使用到辩证思维的写作技巧。特别是领导讲话,往往会带有一些判断性、论断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往往来自于对工作中各种现象的深入分析。没有辩证思维,就不会有对工作本质的、完整的、规律性的认识,也就不会确立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公文。比如,在请示、报告、批复等文种的写作中,作者不仅要深入了解业务工作,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各方面关系认真思考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反复权衡利弊,不能急于下结论,避免意见建议和决策的极端化、片面性及主观武断。还有,辩证地看待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要求,往往是公文写作的一般表达。比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