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写作”的策略问题“柔性写作”的策略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公文写作有明显相对性,没有绝对的方法,没有一层不变、“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正所谓“文无定法”,关键是看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人,因为什么事情,用什么文种。愚以为,高明的公文写作者懂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文而变,用“解函数”的思维来对待写作,好比现在制造业领域的“柔性制造”,不像以往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而是别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按用户需求“柔性”地安排“生产工艺”,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文写作也是一个“制造”过程,写作者是“内容生产者”,只不过所生产的产品是文字产品罢了,不过终究还是要遵循商业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柔性化写作、个性化定制。如何树立柔性思维?有五种策略。心中有数,悟透相对性德国哲学家歌德曾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那么,从事公文写作的人,在学习书本理论时,也要用“两只眼睛”来看问题,一只眼睛看书面上相对固定的经验,一只眼睛要看到背后的“相对性规律”。更为重要的是,理解写作的相对性原理,把写作的方法放到具体的时空背景中去理解,不可把方法绝对化。学会取舍,体现批判性批判就是对已有事物提出质疑。按照美国学者约翰·查菲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的观点,批判性思维的根本特点是“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不人云亦云。一个人只有有了这种精神特质,才能“能动”地思考问题,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我想,学习公文的同志,很有必要用批判性思维来学习,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审视现成经验,既看合理一面,也看不合理一面,有选择地吸收柔性写作,保持灵活性《孙子兵法九变篇)指出:“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地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领兵打仗时,将领只有善于灵活地采取应变措施,方能克敌制胜。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写作者也要善于把握各种变量、随机应变,方能写出好文章。如何才能随机应变?笔者以为,关键要有开放的写作意识,把每次写作放到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有意识地关注各类变量,随时与外界交换信息,保持写作的“柔性”,且不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变中持守,把握规律性虽说写公文好比解函数,存在诸多“变数”,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