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不走我不走,机关的内卷,你能想象吗?领导不走我不走,机关的内卷,你能想象吗?这两天,听闻一件事。一位朋友说,他们单位内卷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简而言之,就是下班时,领导和下属基本形成了一个惯例:对一些下属而言:领导不走我不走,即使有什么其他事,也不敢随便走人,得让同事盯着点。或者,干脆将办公室门开着,灯常亮之,以表我在岗位之心。对一些领导而言,场景是:我都没走,下属怎么能走,万一有事,我喊谁?更搞笑的是,一些领导周末在单位加班,一些简单的事明明自己可以处理,非得打电话让下属来一趟。比如:去隔壁楼层送个文件......可以说,他们单位,上上下下缺乏“安全感”,活上班干不完,下班大家都别走,怎么着得拉个垫背的候在那。对下属而言,下班没事不回家,被领导看见,体现的是自己工作的“敬业”和“忙碌”。至少,在表象上。对领导而言,下班没事不回家,体现的是自己的“敬业”和“担当”。最起码,在群众眼里看似是勤奋敬业的楷模。周末加班,一个人能干完的事,非得喊一堆人来耗着.......把大家折腾的忙忙碌碌,才是工作该有的样子。如此内卷和内耗,怎了得?不可否认,外人看来行政机关高大上,是朝九晚五的金饭碗。殊不知,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下,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大管家”,人民的勤务员,政府机关各个部门确实都很忙。忙自然有忙的理由和道理。国家那么多事,焉能不忙?但审视一些部门,众人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应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东西上,形成没有效益的瞎忙,光谈主义,不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基层疲于应付的各种报表、各种会议。说是减负,有关减负的报表和文件,比减负的事项还多。在一些地方,可开的会要开,不可开的会也要开,甚至反反复复发文件。说了就当做了,做了就当做成了。成绩不在现实中扎根,老百姓没有感觉。却在各级的汇报稿纸面上表现的很漂亮、很惹眼。领导讲话唾沫横飞,至于落实的怎么样,就很难说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做什么事,都讲究留痕。互联网发展了几十年,形式上没有任何进步可言,一些地方搞专项学习,还习惯于让下属抄笔记。手写抄到了本子上,才算入脑入心。没抄笔记,就显得你学习不扎实,有糊弄之嫌。还有甚者,拿着一根考核的指挥棒,把下面折腾的半死,逼得基层不得不造假。上面,乐此不疲;下面,苦不堪言还听一位好友说过,他们单位有些部门领导之间不和,弄得不同处室的人甚至彼此之间都不说话、不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