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里,为什么人情味很淡?机关里,为什么人情味很淡?常和身边的同事以及朋友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机关里,人情味比较淡?而且机关越大,越明显。越往基层人情味更重?!这倒是一个问题。相信很多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中国是熟人社会,办任何事都离不开熟人。特别是在乡镇、县城一级,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天然形成同乡、同学、亲戚等裙带关系,你认识我、我听过你,寒暄熟络之后往往会发现都有彼此认识的人。有的往上推两辈人,说不准还是远方亲戚。这种事,在小地方屡见不鲜。这就是世界太小、地方不大的好处。自然而然,小地方体制内人士的熟人关系更紧密一些,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或多或少认识、熟悉,人与人之间的心里距离就没那么远。还有,基层面对的都是群众,自然说百姓话、干百姓事,许多村镇干部成天和百姓打交道,自然对人情世故的掌握就多些,行为也容易受到社会风俗的影响,从而显得人情味更重。越是大的机关,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就越多。特别是部、省一级,干部都是来自东南西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尽相同。比如说,省直机关,大部分干部往往来自全省各地;中央机关,大部分干部来自各个省份。在这些机关,彼此之间没有熟人社会打下的根基,相互的了解磨合都需要一个过程。上班时间,大家除了工作,其他交集甚少,一下班就会如潮水般回到城市各个角落的住地。如果彼此之间没有深度的交集和交情,就会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切关系的维系就是那就仅限于工作和面子。事实上,体制内最让人感动的往往是大家缺少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在小地方普遍感到的、心中期待的:人情味。人情味体现同事间彼此的帮助、关心上,也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上。比如说,谁家有事,大家去跑跑腿,帮个忙,甚至接送下孩子;谁有事谁先走,大家帮着处理下后续的工作。还比如:办公室堆满不同人带来的零食,大家时不时相邀聚餐,胡吹海喝一番,等等。事实上,任何单位,一起工作的时间长了,三五个人往往会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这也算的人情的一种。一个单位人情味的淡泊,除去客观的因素,往往跟单位的氛围有关。这其中,最关键的是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领导的一句关心问候,往往会激励下属。特别是当下属家庭遭遇困难,领导知道后给予关心关怀,代表组织给予帮助,自然会让个人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如果大家都伸出援手,那更好不过。事实上,任何单位都是这样做的。有的,只是履行程序,装装样子;有的,则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