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_李社霞.pdf
下载文档

ID:2370636

大小:1.6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据 时代 高校 财务管理 信息化 建设 分析 李社霞
老字号品牌营销经济观察582023 年 4 月(下)李社霞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李社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财务处(郑州 45119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信息融合共享与利用、加强财务监督与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作用,并围绕一体化和共享化管理平台打造、智能化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实时互联的一体化资金管理模式构建、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完善等,就相应的问题与对策展开了探讨。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一环,其通常包含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利润及其分配等多个方面。对高校而言,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提供资金支持的基础,也是各项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的前提。高校一般需要围绕资金计划、资金调配、内部结算、外部结算等,对财务管理工作加以落实,进而合理利用资金支持教学条件改善、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的开展。一、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一)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财务管理本身需要耗费成本。长期以来,高校管理的重心往往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教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相对较弱,很容易出现因为人员、工具、方法等而导致财务管理成本较高的情况。而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则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减少各种人为失误与问题,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能进一步降低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成本投入。(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量较大,涉及大量信息,而且传统人工管理模式还会受到工作流程、人为失误等因素的限制,相应的工作效率并不高。大数据时代下,对各种先进技术加以充分利用,能够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一方面,各种先进的财务软件所提供的丰富功能,基本上可以满足高校财务管理在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极为明显,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支持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三)促进信息融合共享与利用财务信息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直接为财务管理工作而服务,还能与其他信息产生联系并为其他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能够促进信息融合共享与利用,深度挖掘财务信息的价值,进而支持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这对高校的高水平管理以及长远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四)加强财务监督与风险管控财务监督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保障财务工作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与关键。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促进高校财务的集中管理,还能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实时化、动态化、综合化监管,从而保障相应的财务监督质量,有效避免出现各种财务问题。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还能大幅提升高校的财务风险管控水平,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更是能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深入分析,进而为具体风险管控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保障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缺乏统一标准且共享程度低高校财务管理涉及多个部分,相应的财务信息系统包含多个模块。但是目前部分财务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性较差,难以实现数据的自由交换和共享。这不仅会直接限制财务工作的开展,还会影响大数据技术等的有效应用,需要尽快加以改善。(二)预算管理体系智能化水平低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实践质量要求较高。然而大数据背景下部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并不高,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各个部门的预算进行有效整合,从本质上而言依旧是传统的人工编报模式。这不仅会影响预算方案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还会导致预算编制流程过长、时间过久、成本过高,进而导致高校很容易出现资金调配不合理、资金效益差等问题。(三)资金结算体系信息对接不灵活资金结算可以说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部分,直接影响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高校资金结算通常有三种渠道,即银校直连结算、市财政国库系统结算以及省财政国库结算。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难以对三种结算渠道进行深入对接老字号品牌营销经济观察592023 年 4 月(下)与完全整合,导致实践中往往银校直连结算快速方便,而基于市、省财政国库系统的资金结算程序较为复杂,甚至可能出现项目混乱、资金延期、重复结算等严重 问题。(四)复合型专业人才少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支持,大数据背景下更是如此。但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问题是高校财会人员与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隔阂,部分高校甚至还面临着信息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五)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加强财务风险防控是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不仅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还面临着数据安全风险。然而,部分高校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并不完善,无法有效覆盖财务管理各方面落实相应防控工作,给财务管理乃至高校运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三、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一)打造一体化、共享化管理平台高校需要打造一体化、共享化财务管理平台,既要统一标准,也要实现各个系统、模块之间的有效对接,进而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共享与利用。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对财务管理平台的功能进行设计,统一门户并支持数据共享,形成集财务、人事、科研、后勤、教务、设备资产等于一体的管理平台,进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落实奠定基础。1.数据库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应当以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制定统一的财务数据标准,进而为数据整合、共享与利用提供支持,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实践的效果符合预期。高校财务数据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一为账务相关数据,是直接反映各项账务相关信息的数据。账务相关数据还可分为账务数据与账务管理数据,前者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种原始数据,后者则是财务管理工作本身所产生的数据。其二为项目经费数据,即高校科研项目、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专业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目、自制装置研制项目、试题库建设项目、教改项目、实验室建设项目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其三为往来账数据,即高校暂存与暂付相关信息的数据。其四为教职工个人收入数据,即教职工工资、福利、奖金、扣款、纳税相关信息的数据。其五为收费相关数据,即高校运行管理中各种收费内容相关信息的数据,如学生缴费数据、学生欠费数据、学生应收合计数据、学生应收明细数据等。其六为票据数据,即学校财务管理中各种票据的原始 数据。2.系统功能财务管理系统应当是多个子系统的集成,各个子系统既能独立运行,又能实现数据共享与功能配合,进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支持。首先应当包含资金项目管理子系统,即对高校资金进行管理的系统。资金项目管理子系统需要通过账务处理模块来实现凭证管理、转账结账管理、对账核算、账单明细查询、账证单据套查等功能;通过预算管理模块实现预算方案编制、预算指标分配与更新、预算控制等功能;通过决算管理模块实现决算报表编制等功能;通过科研项目管理模块实现科研经费审批与划拨、科研项目经费账簿管理等功能;通过部门经费管理模块实现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经费监管等功能。其次是教职工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需要包含工资管理模块、工作量结算模块,并能实现工资发放、工资明细查询、纳税管理、绩效考核等功能。3.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能实现集成式财务管理,同时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深化财务管理与高校其他工作的有机融合。高校建设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在会计科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业务与会计数据的对接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形成集成式工作模式。高校需要以明确报销系统的构建目标为前提,形成管理层、数据层、业务层与用户层相连接的基础系统,并依托私有云平台等实现集成式、共享式财务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积极尝试与其他高校开展合作,共同建立基于高校联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高校同性质业务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集成化水平,降低相应的应用实践成本,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功能服务,加强信息共享,更好地支持财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而要保障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不仅要从宏观发展战略层面制定相应的目标、规划与方案,还要积极推动业务和财务的有机融合,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数据化处理能力,针对财务共享应用难点加以突破。(二)构建智能化预算管理体系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支持下,高校可构建智能化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全面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数字治理战略、开放办学战略、人才发展战略等,合理制定预算目标,以发展战略为指引逐步具体化、精细化预算目标,通过预算指标的形式将预算和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对接。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老字号品牌营销经济观察602023 年 4 月(下)相应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自动化、智能化地确认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目标,并由人工方式进行审查,兼顾效率和可靠性。实际上一般可采取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相结合的方式编制预算方案,前者主要由上级领导部门从整体出发编制收支预算,后者则是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并上报后进行整合管理。高校预算编制通常包含省市级部门预算、校内基本支出预算、校内财政专项预算等,均应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系统通过内部、外部财务共享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并利用分类回归、关联规则、变化差异、对比分析等技术对数据加以处理,最后再利用软件应用完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等,实现全方面、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各部门负责人可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填报预算申请表,系统会自动对申请表进行汇总与分类,之后由财务部门对数据的合理性加以检查,并对相应的预算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如果初步审核没通过,需要和预算申报部门进行协商,提出修改意见,通知申报人对预算数据加以修改。如果部门预算申请通过了初步审核,则需要由校党政会议、工会、教代会、执委会等进行审议,并在审议通过后正式执行。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利用系统完成预算项目对比分析、预算项目结构分析、拨款进度分析、执行进度分析、收入/支出编制表、项目执行进度表以及汇总表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化、动态化的监督与管控。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预算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形成数据并为后续智能化预算编制提供支持。(三)构建实时互联的一体化资金管理模式为了解决资金结算体系信息对接不灵活的问题,高校需要积极构建实时互联的一体化资金管理模式。通过构建银校互联模式,能够将财务核算系统与银行资金结算系统进行有效对接,进而形成数字化、无现金的保障模式,打造高效、安全、便捷、可靠的资金管理体系,同时减少学校资金管理系统与银行结算系统因对接问题而产生的各种财务管理问题。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财务管理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有效对接,在支付、核算、预算、决算等方面完成对接,从而形成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切实解决财政支付手续烦琐、资金支付时间长等问题。此外,系统对接有利于开展动态化、实时化监管,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障资金安全。(四)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数据时代,高校需要积极推进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应以加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着重加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从技术层面提供必要保障。在此基础上组织财会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同时积极引进兼具会计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合理安排培训工作,尽量在短时间内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支能胜任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五)全面完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对财务管理系统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和评级功能加以完善,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有效利用。由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动态监督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对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