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对公民教育的影响_宋淑莲.pdf
下载文档

ID:2363471

大小:1.40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参与 文化背景 大众传媒 公民 教育 影响 宋淑莲
2023年第3期采写编106传播研究欧美国家著名的媒介素养大师詹姆斯曾强调:当前的社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它通过大众媒体不断地往外蔓延。所以,大众传播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所有人都已经被包含其中,无法完全置之度外。接下来我们站在公民教育层面,思考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带来的具体应用及发挥的作用。一、大众传媒时期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一个大众化的研究课题,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逐步提升公民素质,不但包含着道德教育中的民族文化、道德文明等内容,而且还涉及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一些权利义务、民主法治等,同时也覆盖了公民的德智体美劳等教育理念。由此来看,公民教育是现代公民提高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要用心经营,方可在整个社会中塑造积极氛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的现代公民必须要具备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平等自主意识、法治责任意识等,同时还需要营造一个相对公平、开放、自由、民主的宏观环境,由此来看,在大众传媒媒体的推动下,加强公民教育是有利有弊的,它在享受大众媒体传播带来的一些便捷性支持的过程中,也需要承受不同的挑战与威胁。针对公民教育组织而言,它和学校规范化、系统化、分层次化的教育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的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并且教育对象也比较庞杂,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期间,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生成性等,不能够单一地依赖学校教育来完成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任务。所以,大众媒体需要凭借覆盖面广、知识更新周期短、大众层次性多等特征,逐渐彰显出一定的应用价值与优势。除了利用文化传递与政治倡导之外,还必须彰显出一定的教育功能,所以大众传媒必须彰显出固有的议程设置优势,方可为提高公民教育质量明确方向,并提供舆论方面的支持。二、参与式文化的内涵概述由于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再加上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介已经对整个社会的媒介生态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比如:它会导致传递者和受众之间的分界线愈发模糊;让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实现有效融合,同时,议程设置功能也能够真正地摒弃被传统媒体完全垄断的特征,由此能够受到广大网民的支持。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媒体时代的出现,必然会对传统媒体带来深刻的影响,促使传统的“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式受到遏制,也能够让之前分界清晰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逐渐融合,使其慢慢趋同化。对此,我们在观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参与互动,与大家一起探讨结局,并为其投票打分;我们也能够待在家中认真翻阅杂志,也能够通过手机拍摄新闻现场,并将其直接上传到微博总之,在“一对多”传播媒体的发展背景下,作为单纯受体的我们来说,以上情况的出现是无法想象的,不过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让公民走进了一个参与式文化背景下 大众传媒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宋淑莲由于参与式媒体的出现,信息传递者与受众之间的分界线已经愈加模糊,人们和媒介之间的互动模式也出现明显转变。所以,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一个主流文化趋势参与式文化,它不但会对目前的媒介生态带来影响,而且也能够由此对社会公民的教育模式带来影响。站在积极层面进行分析,它能够增强公民思维意识,大大提升公民的自主创造力,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过,在全面加强民主政治与舆论监督的背景下,也出现了“把关人”不足造成的不良社会现象,对社会公民教育带来制约和限制。关键词:参与式文化;大众传媒;公民教育内容提要107传播研究“多对多”的媒体传播时代。在上世纪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某次年会中强调: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之后出现的一个全新媒介载体。它一般又名新媒体、新媒介,同时也能够称作参与式媒介。其受众并非被动性地接收资讯、消费媒介,而是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性地接收资讯,并给予判断、分析与创造。公民通过参与式媒介“认同的特定身份”,对传播媒体的内容进行信息表达,由此能够营造一个自由、公平、包容、共享的互联网交流与共享环境。由此来看,在大众传媒交互技术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其具备的参与式文化特征愈发突出,并慢慢地演变成媒介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态势。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网络普及率为57.7%。并且,手机网民数量达7.88亿。通过这一数据能够发现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参与式媒介的形成,已经在慢慢地抢占中国的媒体传播高地,这必然会对公民未来的社会生活形态带来深刻的影响。三、参与式文化对公民教育带来的影响思考参与式媒介的形成必然能够迎来参与式文化的产生,公民的参与也会对现实生活的发展态势带来影响,乃至影响到某一事件的决策结果。这一场变化来自于互联网,其表现是媒介议程设置权力的门槛慢慢消失,且逐渐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我国未来的舆论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与转变,并且也会对公民教育带来深刻影响。广大公民真正地受到参与式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影响,我们需要站在积极与消极层面客观分析参与式文化对公民教育带来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增强公民意识,克服公民意识错位难题。公民意识的概念是指公民对个人身份、政治地位、社会权力义务的认知与价值动向,其根本表现是一种参与意识、公平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等。现今,存在的最典型公民意识错误的表现包括两点:强势群体将自己看作是一个特殊性的公民;弱势群体公民意识较差。所以,增强公民的平等、民主意识则属于公民教育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媒介参与能够真正地让使用者的身份打破固有的局限与束缚,也就是说,不管其地位如何变化,都拥有政治参与权、公民发言权等,都是能够发表个人意见与想法的网民,都能够对某一社会话题发表个人看法,同时,其看法也会对某一事件的未来走向带来影响。同时,由于微博平台的不断发展,这一公平、自主的交流方式愈发地常态化与规范化。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创建沟通平台,了解民意、接受监督,这一做法逐渐受到公民的认可与称赞。由此来看,参与式文化所蕴含的平台思想其实和公民的教育理念完全吻合,可以真正地解决公民意识错位等问题,这是帮助公民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的一个前提条件。2.增强公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加强公民身份教育。由于在参与式文化背景下,信息发布受到的约束力并不大,其门槛非常低,而且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备即时性、双向性、互动性等特点。所以,参与式媒体能够最大化地增强社会公民的参与热情,这不但能够大大提升大众在整个媒体传播期间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力,而且还能够最大化地增强参与者的主体观念。当旭日阳刚能够在数万人面前唱歌,证明“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时候,当西单少女搬离潮湿的地下通道,来到录音棚的时候,我们不但会感慨“梦想在改变命运方面发挥的作用”,而且也必须看到“参与式媒体时期议程设置权力的一个重要扭转”。由于参与式媒体时代的发展,也会相继发生网络传播和传统媒介传播互设议程等现象。之前我们捕捉到的信息基本上是通过传统媒体统一传递的,我们利用传统媒体这一平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捕捉到的“真相”,其实是媒体想让我们发现的,所以,媒体的报道立场、表达角度等会对我们思考“真相”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左右我们的判断结果。不过由于参与式媒介时代的来临,这一现象发生了大幅度扭转与改变,由新媒体挖掘、关注并慢慢地促使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的变化来看,这属于一个全新的信息传递渠道,同时媒介内容即便是由传统媒体报道出来,接下来也会形成网络二次传播,保障其现实传播进程能够持续性地受到影响,并发生大幅度改变。久而久之,网络影响力就会慢慢扩大并延续,所以参与式互动必然会让议程设置专权没落,使其慢慢地消失在民间,让“草根”真正地崭露头角,真正地让梦想照进现实。所以,这能够最大化地增强媒介使用者、参与者的参与热情,促使其创造性大大提升。另外,公民社会政治地位的定位问题则属于公民教育的一个固有内容。由于参与式媒体的形成,它逐渐彰显出较强的平等性、民主性、开放性2023年第3期采写编108传播研究等特点,能够让公民拥有一个更加自由、轻松、快捷的互动平台,从而真正地增强其主体意识与创造能力,能够帮助公民逐步增强“社会主人翁”的思想观念,使其能够对公民身份有一个清晰认识与了解,由此能够为高质量地开展公民身份教育提供支持与帮助。3.增强公民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提高公民的参与水平。公民教育覆盖的内容比较复杂,不但涉及公民知识、社会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涉及公民行为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如果利用交互式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思想表达乃至逐步融入集体去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是在不断地显示着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过程中具备了相关技能。例如:设置科学、有效的宣传路径(例如在一些大型论坛上发帖)、清晰地表达个人立场与想法(例如跟帖与讨论)、发起活动号召(例如某娱乐论坛中的成员为偶像录制原创歌曲)等。根据这些年来互联网中出现的一些热门事件来看,都可以说是集群活动在网络平台中的拓展与延伸。由此我们能够看出,由于社会公众利益的多元化体系,再加上社会力量的不断凝聚,培养志愿精神迫在眉睫,这也是确保社会秩序能够自然形成的一个必要渠道,所以通过以上内容能够发现,参与式文化和公民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相同的。(二)消极影响。参与式文化在加强民主政治教育、舆论宣传监督等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转移话语权力。对于传统媒介而言,它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参与式媒体的出现,必然能够为大众接近媒体提供更多的机会,确保其不但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还能够快速地在“信宿”与“信源”等方面自由转变与调换,由此能够获得信息源,能够让“人人都有机会变成记者”,这必然能够真正地扭转以往“信息集权控制”的状态,让社会公民拥有一个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想法、意愿的机会,也能够真正地推动社会言论自由、政务公开、社会公平等全面发展。不过,由于不同类型的草根性文本的形成,在促进大众文化快速发展、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形成的同时,也由于缺乏质量把控等引起一些负面、低俗信息的出现。所以,“全民讨论”这一种互动模式能够让社会主流文化群体和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实现一体化融合,从而导致不同的信息蜂拥出现,其中,也包括一些错误、片面、不良的信息,这必然会影响国家打造信息权威的良好效果,使社会主义主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思想教育等工作受到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公民教育的价值观、民族文化、爱国思想等培养的难度加大,使社会凝聚力减弱,变成公民道德教育、社会文明教育的绊脚石。四、结语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媒社会,由于它蕴含着不同的矛盾,所以,伴随着大众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参与式文化必然会对公民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乃至会代替传统模式来加强公民教育。对此,该如何正确、积极地掌握大众传媒的未来发展方向,客观性地了解新媒体文化范式对公民教育带来的影响呢?从现实角度来看,必须站在消极与积极层面对其进行思考,真正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方可高质量地促进新传媒时代的发展,同时能够为促进公民教育水平提升带来支持与帮助。参考文献:1高鹏.走深走实的公民意识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4):51-52.2马志涛.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研究J.采写编,2022,(03):88-90.3段莉.参与式文化:实践拓展与理论聚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3(01):87-96.4厍文妍.媒介化社会中的公民媒介素养教育基于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流言、谣言的观察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22,(01):121-128.5仇园园.参与式传播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J.中国出版,2021,(20):45-49.6梁晨.我国当前参与式文化研究综述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6):17-19.7许予宸.主流文化牵引和收编下的“嗑文化”走向J.东南传播,2021,(06):95-97.8刘建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路径探析J.理论经纬,2016,(00):149-155.9张松.手机媒体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10李改.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对公民教育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2,(2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