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期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23No.2收稿日期:2022⁃11⁃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乡土小说与乡村文化变迁的关系启示研究及文献整理”(19ZDA27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田丰,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校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乡土小说研究。文史新论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的父子伦理书写田丰(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新一轮社会解放思潮的推动下,父亲本位的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巨大冲击,在乡土小说中再次形成对父性权威解构和否弃的创作热潮。该时期乡土小说的父子伦理书写可谓是多元并存,既在启蒙视野下将父亲作为封建威权的象征进行解构和否弃,又在政治历史层面中展现出父子之间的权利让渡,还在文化寻根的背景下表达了重建父亲权威形象的焦虑。而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中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权利让渡并非单纯由现代商品经济观念所激发的金钱欲望使然,同时还交织着现代平等意识与阶级斗争观念的复杂纠葛;其中的“寻父”与十七年红色经典里热衷于寻找“革命父亲”也有着明显差异,其目的是重新寻找理想信仰、精神支柱以及确认自我价值,从而重建社会秩序和人文信仰以摆脱精神失落。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父子伦理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章编号:1674-2338(2023)02-0041-10文献标志码:ADOI:10.19925/j.cnki.issn.1674-2338.2023.02.004■■■■■■■■■■■■■■■■■■■■■■■■■■■■■■■■■■■■■■■■■■■■■早在五四时期,便有不少的乡土小说家对父子之间的伦理冲突展开过浓墨重彩的描绘,然而斗争的结果常常是子辈所崇信的现代伦理屈从于父辈所代表的传统伦理。到20世纪30年代,左翼乡土小说家也对父子间的超常伦理压迫有所揭示,并且还“常常借助父子伦理展开革命叙事,使得父子伦理成为表现革命伦理、进行革命想象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形态各异的父子伦理表现也彰显出革命艰难曲折的一面”[1](P.37)。20世纪80年代,随着思想观念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