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碳”背景下推动公路建设绿色循环发展初探_曹方.pdf
下载文档

ID:2355219

大小:1.66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双碳 背景 下推 公路建设 绿色 循环 发展 初探
第 19 卷 第 94 期 交 通 节 能 与 环 保 Vol.19 No.2 2023 年 04 月 Transport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pril.2023 doi:10.3969/j.issn.1673-6478.2023.02.012“双碳”背景下推动公路建设绿色循环 发展初探 曹 方1(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摘要: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和资源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显著。因此,倡导低碳环保既是为了应对环境恶化的新型生活方式,也是我国应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的重要解决手段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交通运输行业是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领域,但由于碳排放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导致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破坏自然环境,因此,为确保公路建设期间环保工作取得实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对绿色公路建设与循环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此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关键词:公路;双碳;环境保护;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78(2023)02-0058-05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Green Cycl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arbon CAO Fang(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Ltd.,Zhuhai Guangdong 519000,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climate warming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Therefore,advocating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not only a new way of life to cope wi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solution to China 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low-carbon cycle development.However,due to the carbon emission market has not yet been fully formed,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unbalanced.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ill be destroyed to varying degrees.Therefore,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during highway construction is effective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the necessity of green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circular development is expounded,discussed and analyzed.Key words:green development;highway;Double Carb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0 引言 “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出建设以“两个统筹”收稿日期:2023-01-09 作者简介:曹方(1977-),男,湖南郴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为核心的绿色公路,主要特点是“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进入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优质发展第 2 期 曹方,“双碳”背景下推动公路建设绿色循环发展初探 59 的新阶段,绿色低碳公路建设将逐步转入以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发生了由质变到量变的环境改善。绿色低碳公路建设在延续“两个统筹”“四大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公路基础设施降污降碳的协同增效,促进公路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大幅度提高了公路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1 绿色公路实施路径探索与应用 实施绿色公路建设是公路建设领域在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必须不断提升建设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推进绿色公路建设的工作格局。绿色公路建设是有效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绿色交通和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的传承和延续,绿色公路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公路建设持续发展,构建绿色公路建设可控、可量化、可考核的制度体系。另外,在推进绿色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拓宽绿色公路融资渠道,为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打造交通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助力绿色公路高质量发展,让绿色公路建设理念深入人心。1.1 废弃物料资源化利用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筑材料的发展,建筑废料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建筑废料后,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还可以实现对施工成本的全面控制,就目前建筑废料的实际应用而言,未来其应用前景依然广阔。在公路工程改造过程中,容易产生一定数量的建筑废料,在项目实际施工作业前,不仅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在后续施工中因设计方案的变更而影响项目的正常施工和建筑材料的应用。同时,针对建筑废料,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内化处理,既可节省废料放置场地的租赁费用,又可节约相关材料的购置支出2。然而,随着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构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建筑垃圾数量得以减少,传统公路工程施工方式得以全面革新,不仅大大减少了施工量,而且使因工程拆迁、废料摆放和处理工序等作业形成的建筑垃圾逐步减少,施工成本也随之降低。1.2 生产废水循环利用 对公路施工污水处理采取永临结合的排水方式,及时完成排水沟、消力池、截水沟、沉淀池在隧道洞口、桥下、高边坡、取弃土场、涉河桥区的施作工作,设置桥面、路面污水径流收集系统和事故处理池,避免雨水、危险化学品含污直接流入河道对水体造成污染;两区三厂排放的污水和废油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到隔油池或污水处理池中;在临时场站周围设置导流沟,收集施工污水,在拌和站布设三级沉淀池,将罐车混凝土废水清洗沉淀后用于物料运输路面抑尘;在其他场地如制梁场、钢筋加工场布设一级沉淀池,污水沉淀后倡导梁场养生用水循环再利用。1.3 废旧道路材料循环再生 以实现“绿色交通”为目标,积极利用小型沥青热再生车修补公路路面零星出现的各类病害,切实提高路面废旧材料循环利用率。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以精细化养护理念、规范化操作流程、严格化技术标准,严控再生剂添加,病害路面铣刨,废旧沥青材料现场加热搅拌、摊铺、压实等环节,确保修补出的路面接茬平顺、平整密实,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同时,小型沥青热再生车的使用,大大节省了原材料的用量,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减少了废料搬运环节,按照公路病害修复时限,就地快速完成路面修补工作,最大限度利用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并与传统路面修补方法对比,对公路沿线居民影响程度较小,待施工结束即可立即开放交通。2 推进绿色交通科技创新 2.1 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倡导土建单位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有效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燃油消耗;路面单位60 交 通 节 能 与 环 保 第 19 卷 采用冷再生施工工艺,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且基层冷再生技术充分利用废沥青混合料,有效减少了砂石料的投资,能耗也大大降低;为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房建单位率先采用了供热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回用3。2.2 提倡清洁生产能源高效利用 全面推广应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努力借鉴其他绿色公路示范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交通运输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混凝土拌和站采用全封闭施工,沥青拌和站配备烟气及颗粒物净化处理设施,通过脉冲除尘设施处理,确保沥青烟气达标排放;路面施工沥青拌和楼采用煤制气加热方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在重点用水环节,坚持“节约用水就是减少排放”的理念,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取水、用水、污水处理利用全过程的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隧道变电站采用符合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级的S11节能型变压器,合理选择配电所位置,努力减少电力设备自身损失,减少配电距离和电缆线路的损失;隧道通风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方式,在满足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规则要求的同时选用变频风机,根据流量大小适时调整风机的运行状态,以达到节能的目的4;在拌和站、预制场等场站及工程驻地使用电锅炉、燃气锅炉等清洁能源锅炉,对燃煤小锅炉进行取缔,食堂、餐馆均安装了高效油烟净化设施,保证油烟达标排放;在服务区率先安装完成了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装置,有力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2.3 能源资源化利用 目前,能耗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能耗总量不断增加,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大增,项目投产后能耗不断攀升,利用率低、产值能耗高,通过科学践行节能设计理念,推广应用筑路新工艺,正确引导和选用能耗少的工艺和装备,节能减排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方面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路径。2.4 实施创新驱动促科学高效 大力开展绿色公路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研究动物通道设置、能源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路域生态防护与修复等新技术应用,并逐步建立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建设全方位的互通技术共享,促进信息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建设管理智能化水平。及时总结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新经验和新技术,逐步探索应用质量、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稳步推进建设与运营期能耗在线监测管理。3 深化碳排放监测治理 3.1 监测管理情况 公路建设作为线性工程,施工周期长、交叉作业多、涉及范围广,在不同的施工阶段碳排放量也各不相同,例如燃料的燃烧、电力作业和箱梁预制、设备物资的运输车辆都会导致碳排放增加,而且施工过程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碳排放的监测管理也带来了艰巨的困难。因此,保障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创新监管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能,严把监测数据质量关,核查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算报告是关键环节。3.2 全生命周期降碳减排措施 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国公路建设领域碳减排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按照全生命周期的思路:(1)将低碳要求纳入公路建设项目前期研究设计阶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BIM 等新技术,科学选线布线,充分利用现有线路通道,因地制宜采取低路基、桥代路、隧代路等措施减少重复建设和减少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