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仫佬族背带图案百年传承解析_朱华平.pdf
下载文档

ID:2321334

大小:2.37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仫佬族 背带 图案 百年 传承 解析 朱华平
Fashion China 55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仫佬族背带图案百年传承解析朱华平 王芬朱华平: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服饰技艺。王芬: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科技学院,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民族服饰创新设计。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服装与服饰专业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广西科技大学2021年度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1XJJG09);服装流行趋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2020年度广西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20KCSZ16)。摘要:依据近一百年间不同时间段的仫佬族背带图案实物样本,以实际图例从背带图案的色彩、组织形式、材质、工艺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对比分析中找到其传承变迁的主要内容以及解析其变迁的动因,以此引发对民族文化的有效、健康传承的思考。关键词:仫佬族背带;传承;图案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256(2023)02-0055-06Analysis of the Centennial Inheritance of Mulao Strap PatternsZhu Huaping,Wang FenAbstract:Based on the physical samples of the Mulam sling pattern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in the past 100 years,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 from the color,organizational form,material and craftsmanship of the sling pattern with actual legends,and its inheritance and changes were found 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main content of the book and the motives of its changes are analyzed,so as to trigger thinking on the effective and healthy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e.Key words:Mulam ethnic belt;Inheritance;PatternCLC Number:K892.3 Document Code:AArticle number:1009-6256(2023)02-0055-06一、仫佬族背带文化仫佬族目前人口约20万,在广西主要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贵州主要居住在麻江、凯里等县。多数仫佬族人自称“伶”(音Ling),有些自称“谨”(音Jin),他称之为“仫佬”、“布谨”,史书记载中写作“姆佬”或“木佬”1。秦朝统一后对西南地区族群统称为僚,有文献记载,仫佬族先祖即为僚人,天河县志和大清一统志对仫佬族的先祖也有提及:“伶人又名僚,俗名姆佬”2。清嘉靖广西通志记载:“天河僚在县东,又名姆佬。”同时记载“宜山姆佬即僚人,肤色尚青”2。仫佬族群历史久远,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依饭节”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是广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的刺绣背带独具意义,是外婆(奶奶)在孙辈出生的第一天送的礼物,因其中包含的重要意义,仫佬族的背带芯刺绣比起穿着的服饰更加精美(见图1)。仫佬族背带既是一种礼物,又是生活的必需品,这种背带是老一代和新生命的情感链接,是嫁出去的女儿和母亲之间的情感纽带,仫佬族背带作为仫佬族族群的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作为他们世代传袭的情感依托,一直传承至今,独具其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p55-60-仫佬族背带图案变迁解析.indd 552023/2/14 12:58:2656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图1 仫佬族刺绣背带芯图2 仫佬族背带全貌(一)仫佬族背带的实用价值仫佬族是个勤劳的民族,特别是妇女,既要做各种农活、家务,还要负责所有家庭成员的服饰制作,需完成纺纱、织布、染布、刺绣、缝制等全部流程,同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养育小孩,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各种劳作,双手的解放非常有必要,背带就应运而生。少数民族很多都有使用背带的传统,特别是南方的族群,但是仫佬族背带更加特别,它首先是外婆(奶奶)在孙辈出生的当天必送到的礼物,是母亲作为过来人体会女儿的辛苦而制作的一种育儿工具,所以,仫佬族背带材质结实、刺绣精美,结构设计更加实用,背带宽而长,方便绑扎结实舒适,上面缝制一个口袋方便存放孩子的用品,背带臀的部位能结实地兜住孩子,使小孩能自然分开双脚方便背在背上。有些背带上面还设计了背带帽,方便孩子睡着了遮光挡风。背带芯的位置双层,可以保暖,绣上精美的刺绣,让孩子看着喜欢而不抗拒背带。孩子在背带中可以保持和亲人的沟通,可以安心玩耍和休息,母亲也可以安心劳作,即是一种非常温暖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育儿方法。(二)仫佬族背带图案的文化内涵仫佬族背带图案传承至今已经形成有固定的格局和寓意,它以天上、人间、自然为构造主体,以现实世界元素为蓝本,以美好愿景为内核组成图案。上正方一般是太阳,太阳两边是凤凰(锦鸡),代表的是天上的世界;中心是混沌花,由蝴蝶和石榴组成,一般上是蝴蝶,蝴蝶是动物意为男子,下是石榴,石榴是植物意为女子,寓意男女阴阳交合混为一体,才会有美好的世界和新的生命,代表的是人;围绕中心混沌花四周是自由组合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主要有山水、小鸟、鹿、家禽、鱼、麒麟,还会加上祝福文字等,代表的是大自然的大千世界。图案整体呈现着太阳普照下人和自然中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流水山丘、游鱼家禽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蝴蝶产子丰盛,石榴多籽,都意寓子孙繁衍昌盛;凤凰和麒麟等均为祥兽,表达祝福和辟邪;混沌花上面有些会刺绣吉祥平安等祝福文字。整个图案组成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形象逼真、寓意深远,包含对新生命起源和性的教育,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先进理念,饱含积极健康、融通豁达的天地人融合共生的人文精神,可以说仫佬族先人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向往、对新生命的期待和祝福都融入这个背带的图案中。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形,更是一个族群的整体精神图腾。二、仫佬族背带图案百年变迁对比分析所有的视觉元素,外形轮廓和线条、形态和色彩、光线和质地,就组成了该物体的形式,审美的意义就存在于形式之中3。服饰品的组成形式,主要是色、形、质、意,同时还有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仫佬族背带经历族人多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寓意明确,百年不变,所以对不同时代的背带的对比分析,主要从色彩、组织形式、材质以及制作工艺四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采取1900-2020百年间的背带图案的典型样本,20年为一个时间点,背带图案样本主要来源是广西罗城仫佬族博物馆收藏,部分来源于仫佬族刺绣传承人家藏,藏品制作时间明确,图案清晰。(一)色彩变迁1.色彩改变分界明显仫佬族背带色彩改变非常明显,分水岭清晰,从1950年前的背带绣片发现,仫佬族背带刺绣色彩主色系是紫色(见图3-5),优雅的浅紫色背景搭配深紫、蓝色,再配以白色、大红、粉红等配色(见图p55-60-仫佬族背带图案变迁解析.indd 562023/2/14 12:58:28Fashion China 57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6),当时无论是布料还是绣线的染色,都是进行植物染,但是这些色彩历经百年依然鲜艳明亮。相比较而言,1950年之后仫佬族刺绣的色系改变非常大,底色以红色为主(见图8-10),配色的色彩以比较鲜艳的蓝色、绿色、粉红、白色等为主(见图7)。2.色彩主次改变紫色作为曾经的主要色彩在1950-1970年背带中还是出现的比较多(见图8),到了1980年后(见图9),已经不是图案的主要色彩了,到了近几年(见图10),紫色作为辅助色都比较少地出现。1950前的色彩搭配主次分明,有底色、图案主色、搭配色、点睛色,总体色调协调统一,秀美、雅致,呈现协调统一的美感。之后的刺绣图案没有主色,底色的红色抢走了刺绣图案上的各种颜色,而刺绣上各个色彩之间的运用比较均衡,分不出主次和基调,刺绣图案在视觉上已经隐入到底色中,图案的形式模糊。整体来说,仫佬族的色彩变迁非常大,基色从紫色系为主转换成以红色系为主,色彩的纯度不断提升,从突出图案色彩为重点改变到突出底布色彩为重点的格局。图3 1920-1940背带图案图4 1920-1940背带图案图5 1930-1950背带图案图6 1950年前的背带配色图7 1950年后的背带配色图8 1950-1970年背带图案图9 1980-2000年背带图案图10 2010-2020年背带图案(二)图案组织形式变迁1.结构形式稳定仫佬族图案正上方的半边太阳、太阳左右旁边两只凤凰(锦鸡)、中心混沌花、四周围绕自然生物的结构形式历经百年不变,依旧保持了当年的结构,组成元素基本相同。总体来说,图案组织疏密有致,以混沌花表达的人间为主体,围绕自然万物,主次分明。这样的结构形式饱含了仫佬族先祖设计理念,体现他们一直遵循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核心精神,已经形成程式化传承下来,也是仫佬族图案的精髓所在(见图11-15)。2.均衡到对称的变化1900-1940年间的背带图案整体结构形式灵活,左右对称不严谨,图案更多是营造一种祥和、美好的氛围和意境,看似结构松散,实则布局合理,更多的体现了均衡的形式美法则,统一和变化达到完美结合,太阳的位置固定不变,但是造型细节可以根据自己理解设计,花草、树、兽、鱼的造型和位置没有非常统一的形式,具有刺绣者的个人直观表现(见图11、图12)。1950年以后的图案更多是体现对称的严谨,出现有结构严谨的八卦图的结构形式(见图13),1980后的图案虽然细节上并非完全的左右对称,但图案布局较之前要密实、严谨,更加的规整统一(见图14),而近年的图案更像是20年前的简化版本(见图15)。图11 1920-1940年 背带图案组织 图12 1920-1940年 背带图案组织图13 1950-1970年 背带图案组织 图14 1980-1990年 背带图案组织p55-60-仫佬族背带图案变迁解析.indd 572023/2/14 12:58:3258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图15 2010-2020背带图案组织3.图案组织形式简化(1)表现简化1900-1950年间的图案造型线条根据图像类型造型线粗细有别,图形形象化,是表达刺绣者对身边世界的一种理解和观感,造型各有千秋,点线面表现清晰。而近20年的图形造型线粗细均匀,无论是花枝还是树干,更多地使用线条来表现,且线条粗细非常地均匀一致。面的表现在减少(见图16、17),感官上看早年的图案更接近手绘(见图11、12),近年的更像电脑绘制复印的版本(见图15)。同时早年的图案会有更多的细节表现,如花心、花蕊的表现,枝叶的细节表现,图案内容丰富,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强(见图18、19)。(2)类型简化早年的背带图案中会有鹿、麒麟等吉祥的兽类出现,这些造型在近年的图案中基本已经绝迹;早年太阳和混沌花的造型也不一定完全固定,太阳的位置会出现祥兽(见图12),近年造型较复杂的家禽、鱼、鸟图案在减少甚至不再出现(见图14),以花叶和回纹为主,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图案版本(见图15)。图16 1920-1940年刺绣效果图17 2000-2020年刺绣效果(三)材质变迁仫佬族前期的背带都是手工织布、植物染色、手工缝制完成,在背带芯刺绣的地方,是用蚕丝面料来做底,上面用丝线刺绣,华丽精美,经过百年依旧色彩鲜亮。后期的开始使用通用的棉布为底,化纤仿丝线进行刺绣,材质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背带的整体美感,真丝面料和丝线光泽鲜亮而柔和,质地轻柔,触感细腻,呈现精致优雅的美感(见图1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