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岷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_刘世杰.pdf
下载文档

ID:2319459

大小:1.54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岷县 畜牧业 发展 现状 建议 刘世杰
2023年 第53卷 第1期117畜牧产业近年来,岷县坚持“立草为业、草畜并举、生态优先、循环发展”的理念,围绕“产业兴旺、助农增收”的目标,聚力推动养殖企业(合作社)扩大再生产,大力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强化项目支撑能力,着力构建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岷县畜牧业发展现状1.1畜牧业基础持续夯实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岷县畜禽饲养总量达95.4万头(只),存栏量达53.9万头(只),其中:牛14.3万头,羊17.3万只,猪7.1万头,鸡15.2万只;出栏量达41.5万头(只),其中:牛5.3万头,羊11.4万只,猪8.2万头,鸡16.6万只。肉蛋奶总产量2.2万t,畜牧业总产值31.5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3 120元。全县共扶持培育养殖企业(合作社)123个,其中:养牛企业(合作社)29个,养羊企业(合作社)47个,养猪企业收稿日期:2022-08-15作者简介:刘世杰,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与诊疗工作。E-mail:(合作社)42个,养鸡企业(合作社)5个。先后取得岷县黑裘皮羊、岷县蕨麻猪等地理标志认证。同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按照“多养多补、少养少补、以奖代补”的方式,通过“差异化、阶梯式”奖励扶持,充分激发出了养殖企业(合作社、场、大户)的生产积极性,全县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型升级。1.2动物防疫工作稳步推进通过靠实乡(镇)防疫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强化检疫和抗体检测等硬核举措,岷县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稳中向好。2021年共完成畜禽免疫124.48万头(只),其中免疫牲畜口蹄疫49.49万头(只),免疫家禽禽流感、新城疫39.6万羽,免疫羊小反刍兽疫7.84万只,免疫猪瘟3.84万头,注射羊三联四防苗6.8万只,免疫羊痘苗1.93万只,岷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刘世杰(定西市岷县麻子川镇畜牧兽医站,甘肃岷县748400)摘要:近年来,岷县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区域特色,依托传统畜牧大县优势,树牢“立草为业、草畜并举、生态优先、循环发展”的理念,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本文在简要介绍岷县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领、企业带、群众干、产业拉四个方面提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键词:岷县;畜牧业;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9X(2023)01-0117-03DOI:10.15979/62-1064/s.2023.01.0231182023年 第53卷 第1期在蒲麻、闾井、锁龙3个乡(镇)累计免疫牲畜炭疽疫苗14.98万头(匹、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了应免数的100%。全年检测各类畜禽血清4 550份,合格4 366份,畜禽抗体检测平均合格率为95.96%。1.3特色产业基础牢固蜂产业是岷县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畜牧部门聚焦技术瓶颈,不断加大对养蜂户的培训力度,2021年开展养蜂技术培训51期2 010人(次),有效增强了产业科技内生动力。截至2021年底,全县养蜂户达6 000多户,蜂存量8万多箱,年产蜂蜜1 000 t,产值约1.25亿元。同年,“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岷县技术服务站”和“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岷县试验站”在岷县挂牌成立。1.4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岷县立足产业发展实际,聚力谋划实施大项目、好项目。2021年共实施畜牧类项目82个,总投入资金4 663.61万元。同时,谋划争取县级特色优势产业专项资金839.05万元。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岷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1.5农业保险保障有力岷县进一步优化农业保险产品,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2021年承保牦牛56 510头、藏系羊24 182只、能繁母猪1 835头、育肥猪3 273头、肉牛5 949头、肉羊13 624只、鸡20 678只、猫尾草2 107.63hm2、中华蜂51 036箱。存在问题2.1生产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岷县畜牧业尽管在总量和规模方面有所扩大,但还是以“小而散”为主,不论是总量还是集中度都不高。全县散养户畜禽饲养总量约70.2万头(只),占全县畜禽饲养总量的73.58%,县内规模养殖场仅十几家,规模化养殖比重严重偏低,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2.2畜牧业专业化水平低岷县畜牧养殖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生产方式,与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五化”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优质饲草推广种植方面,尤其是集中连片饲草基地建设、饲草料加工方面发展较慢;在肉羊养殖、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没有形成有效链接,抱团意识淡薄,链接通道狭窄,致使养殖主体收益降低。此外,肉羊改良进度较缓慢,饲养品种单一,且高端品种较少,导致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上亟需补链延链强链。2.3品牌建设滞后虽然岷县近些年“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大幅增加,蕨麻猪、黑裘皮羊、猫尾草等特色畜牧品牌建设初具规模,但品牌效应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影响力。此外,企业自身缺少文化支撑和品牌意识,重创建轻推广,主打品牌主要以省内市场为主,没有真正强起来、走出去。2.4合作组织带动作用不强合作组织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上接受政策、技术、信息,对下引导、培训、服务、带动农户。现有各类合作社实际发挥作用不强,近两年畜禽及其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政府扶持经营主体专项资金被整合,致使经营主体主动投入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受挫。2.5企业投融资困难岷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绝大部分业主用地主要以租赁或流转方式获得,前期投资完成后,由于土地原因,已经形成的投资难以成为“有效抵押物”,导致一些养殖场贷款困难或所贷数额较少、周期较短,无法继续扩大再生产,有的养殖场甚至因资金链断裂倒闭或转产。2.6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尽管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兽医与家畜比例严重偏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仍较薄弱,应急处理能力欠缺。此外,乡村兽医出诊一般靠乡际公交或摩托车,机动性能差,工畜牧产业2023年 第53卷 第1期119畜牧产业作效率低。现有乡村兽医大多半农半医,专业技术水平低,难以形成抵御动物疫病的有效屏障。2.7培训工作不到位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水平较低。畜牧系统尽管在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和专业技术上花大力补课,但是干部整体老龄化较严重,惯于沿用老方法、老经验,没有跟进学,学用结合还不够紧密。二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在入户指导培训过程中,技术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影响了农户养殖收益。此外,培训方式过于单一,通常以会议讲授为主,缺乏现场实操演练,脱离生产实际,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发展建议3.1政府领3.1.1确定引领目标基于劳动力流失现象,可以通过直补机械装备解决劳动效率低的问题,也可以以村、社为单元构建作业联合体,推行“小规模、大群体”模式。同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贷款补贴、项目建设、家畜引进、农业保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全力做好乡村振兴的领路人。3.1.2强化企业扶持对于养殖加工企业的扶持,不建议资金投入式的“输血”帮扶,政府层面可委托成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等状况进行综合考量,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同时慎重把握帮扶的“度”。3.2企业带3.2.1建立联结机制就岷县而言,大型饲草种植、畜禽养殖加工企业的土地均来自流转租赁,企业要通过双方满意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建立稳固的联结体,农户以生产要素入股企业,形成共进退、抱团发展的利益联盟,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3.2.2加强技术指导鉴于广大养殖户技术短板问题,企业要在帮带过程中将最新种植、养殖、加工集成技术逐步应用到农户实际生产中,提高产业科技贡献率。3.3群众干3.3.1强化培训指导畜牧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针对不同畜禽、不同生长阶段,及时优化培训方案,提高养殖户应用前沿科技的能力。3.3.2推动草畜一体要从下到上全面实现草畜一体化,鼓励从业者将种草和养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降低饲料成本提升养殖效益。3.4产业拉3.4.1强加工提收益通过强加工提升农户养殖收益,带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更多下游加工企业入驻岷县,从畜禽活体销售向深加工转型。同时,致力于提升产品品质、拓展产品销路,对现有已形成加工规模的蜂产业,强化品牌引领,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重拳”产品,拓展产品销量。3.4.2配套冷链物流强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疏通乡镇、县域乃至省际运输渠道,使产品真正“走出去”,实现利益最大化。结语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高位推进产业发展;企业和农户在固本强基的同时要向外拓展,强化协同协作;通过产业发展拉动三产,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循环发展的路子,才能稳步推进岷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编辑:张琼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