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密闭荔枝树回缩修剪时间对成花挂果的影响分析_赵建翰.pdf
下载文档

ID:2318907

大小:1.85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密闭 荔枝 树回缩 修剪 时间 挂果 影响 分析 赵建翰
432023.01园艺园林赵建翰(四川省合江县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四川合江646200)密闭荔枝树回缩修剪时间对成花挂果的影响分析摘要:为了探究密闭荔枝树回缩修剪的不同时间对成花挂果造成的影响,本文选择了大红袍荔枝作为样本,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设计了具体试验,并对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望借鉴。关键词:密闭荔枝树;回缩修剪;成花挂果;影响密闭果园内种植的荔枝,由于农业作业不方便、生产成本较高,不具备较好的种植效益,为了扩大密闭荔枝园中荔枝的生产效益,需要对其成花挂果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发现回缩修剪的时间对荔枝树的成花挂果具有一定影响,为了印证该理论,加强密闭荔枝园的管理,提高其生产效益,需要针对该理论进行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选择品种本次试验选择的植株品种为大红袍,在株行距在5米左右的果园中进行试验,当前试验树已经呈现出交叉密闭的情况,且情况较为严重。1.2 试验设计在本试验中总共设置7个区,每个区4株样本树。第一区到第六区的修剪时间依次为2月15日、3月15日、4月15日、5月15日、6月15日、7月15日,不对第七区进行回缩修剪来作为对照组。1.3 试验方法本试验以树冠枝梢呈现的密闭程度为依据,将树冠中上部位置的中、大枝条从基部疏除,优先选择疏除生长状态较为直立的枝条,尽量从不同方位选择,疏除的数量控制在15条。每棵荔枝树选留部分骨干枝,骨干枝需要分布均匀,数量控制在34条,回缩修剪时将高度控制在1.51.8米,在锯断骨干枝时需要注意保持其横断面平整。完成回缩修剪之后需要使用塑料薄膜对剪口进行包扎,防止水分蒸发过快以及剪口感染影响植株生长,并尽量保留其余斜向生长的枝条,但仍然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回缩修剪,将植株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80厘米。在回缩修剪完成之后对荔枝树进行定梢处理,定梢时需要按照剪口的大小决定留梢的数量,一般来说当植株的剪口比1厘米大时,留梢的数量控制在23条,当剪口比1厘米小时,留梢的数量则为1条。当10月份荔枝树最后一次抽梢后,需要在叶面上喷洒多效唑,15克15%浓度的多效唑需要对5060公斤水,15天之后再喷洒一次,以该时间间隔连续喷洒3次来达到调节末次梢的生长情况,促进开花。11月下旬需要对荔枝树进行螺旋环剥处理以达到促花的目的,环剥的位置为骨干枝的一级分枝,环剥的剥口宽0.2厘米,螺距需要和环剥位置的直径相同。1.4 数据计算在回缩修剪的当年,确定末次枝梢不再生长后对荔枝树的生长量进行调查,除了需要调查其抽梢次数以及枝梢的长度、粗度之外,还需要调查东西向、南北向两个方向的冠幅、植株的高度以及荔枝树叶层的厚度。在次年对荔枝树的成花株率以及成花率进行调查,成花树率的计算方式为有花树除以有花树和无花树的数量总和乘以100%。成花率的计算方式为花穗数除以末次梢总数乘以100%。其中,整个植株中枝梢含有花穗的比例为15%时,该植株为有花树,反之则为无花树。对各区次年荔枝的产量进行直接测产计算算数平均值作为单株产量数据。再随机抽取100个荔枝进行称重,计算单个果实的重量。将荔枝皮与荔枝核去除后称重,算出可食率。还需要随机选取10个荔枝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将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回缩修剪时间对密闭荔枝树生长量的影响试验后得到以下数据:第一区植株东西冠幅为2.53米,南北冠幅为2.37米,植株高度为2.36米,叶层厚度为1.67米。第二区植株东西冠幅为2.31米,南北冠幅为2.55米,植株高度为2.18米,叶层厚度为1.82米。第三区植株东西冠幅为2.47米,南北冠幅为2.21米,植株高度为2.27米,叶层厚度为1.70米。第四区植株东西冠幅为2.32米,南北冠幅为2.41米,植株高度为1.91米,叶层厚度为1.28米。第五区植株东西冠幅为1.89米,南北冠幅为1.78米,植株高度为1.75米,叶层厚度为1.16米。第六区园艺园林442023.01刺槐生长特征与栽培技术郑晓宁(抚顺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抚顺113000)植株东西冠幅为1.96米,南北冠幅为1.71米,植株高度为1.87米,叶层厚度为1.20米。第七区对照组植株东西冠幅为3.38米,南北冠幅为3.09米,植株高度为4.27米,叶层厚度为0.86米。可以看出,荔枝树在经过回缩修剪之后,其冠幅无论是从南北向比较还是从东西向比较,都有递减的趋势,且都不如对照组大。其生长高度也存在一定差异,2月份修剪的植株生长高度最高,27月荔枝树的生长高度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减小,和对照组相比高度较矮。其叶层厚度也各不相同,3月份的植株拥有最厚的叶层,生长时间越长,叶层厚度越大,且比对照组厚度大。从以上数据看出,对荔枝树进行回缩修剪之后,植株的行间与株间不再紧密交叉,树冠拥有较好的通风性与采光,修剪后树冠紧凑,叶层厚度增加,增强了荔枝树势。2.2 不同回缩修剪的时间对密闭荔枝树次年成花挂果产量的影响 第一区荔枝树的成花株率为75%,成花率为84.2%,好果率为95.3%,可溶固形物率为18.3%,单果重18.9克,可食率为70.7%,单株产量为16.7公斤。第二区荔枝树的成花株率为100%,成花率为72.3%,好果率为90.4%,可溶固形物率为17.7%,单果重18.7克,可食率为71.1%,单株产量为20.3公斤。第三区荔枝树的成花株率为75%,成花率为76.9%,好果率为90.4%,可溶固形物率为17.0%,单果重19.5克,可食率为71.5%,单株产量为17.5公斤。第四区荔枝树的成花株率为50%,成花率为71.6%,好果率为80.5%,可溶固形物率为16.8%,单果重18.9克,可食率为69.5%,单株产量为15.1公斤。第五区荔枝树的成花株率为25%,成花率为19.7%。第六区荔枝树的成花株率为0%,成花率为0%。第七区对照组荔枝树的成花株率为75%,成花率为61.5%,好果率为75.6%,可溶固形物率为16.9%,单果重16.2克,可食率为70.2%,单株产量为25.9公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对荔枝树植株进行回缩修剪后,其成花株率与成花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3月份修剪的成花株率达到了100%,2月份修剪的成花率最高,达到了84.2%,6月和7月修剪后植株尚未满足成花树判定所需要求,因此未获得相关数据。还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回缩修剪,能够影响次年的挂果。3月份修剪后的荔枝树单株产量最高,达到了20.3公斤;其次为4月份17.5公斤。其中,6月份的修剪虽然具有一定成花率,但其落花落果的现象十分严重,无法构成产量。对照组中的荔枝树虽然有61.5%的成花率,单株产量在所有试验组中最高,但受到叶层厚度和树势的影响,再加上通风、采光不足,导致其成花的质量较差,果实的重量小,品质不佳,好果率比较低。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在25月都可以对密闭荔枝树进行回缩修剪,只要在修剪后应用调控技术,就能够实现高成花、挂果的效率,且好果率能够得到保障。3 结论总而言之,由于回缩修剪之后的荔枝树行间与株间不再进行紧密交叉,树冠拥有较好的通风性与采光,树木矮化之后树冠较为紧凑,叶层的厚度得到了增加。因此,在25月份对密闭荔枝树进行回缩修剪,能够有效提高植株的成花挂果率,完成回缩修剪工作之后做好病虫害防治,配合树冠管理以及控梢技术,有利于保证荔枝树的成花率、挂果率以及好果率,果实的单重也能够得到保障,但相对而言,其单株产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作者简介:赵建翰(1992-),男,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园艺。刺槐也称洋槐,在分类上属于蝶形花科,适应性、抗病性较强的造林树种,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是辽西造林树种的首选。刺槐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恢复生态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分析刺槐的生长特性,介绍其育苗栽培管理技术,以提高刺槐的成活率,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1 刺槐的生长特征1.1 形态特征刺槐属温带落叶乔木,生长速度快,生长旺盛期120年后,生长周期在40年以上。刺槐的根系非常发达,具有耐旱、根蘖性和萌芽性强等优势,树高925米;刺槐主干树皮由灰褐色逐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