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_高雅罕.pdf
下载文档

ID:2312592

大小:427.57K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户 秸秆 收集 利用 意愿 影响 因素 研究 高雅
第 37 卷第 2 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 37No 22023 年 2 月Journal of Arid Land esources and EnvironmentFeb 2023文章编号:1003 7578(2023)02 076 12doi:1013448/j cnki jalre2023037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高雅罕1,2,蒋振1,2,靳乐山1,2(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193)提要:秸秆收集利用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秸秆收集利用经济与生态双重收益的有力政策途径。以湖北省 4 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684 户农户家庭为实证,将社会信任引入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形成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二元 Logit 模型以及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0 35%的农户愿意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其受偿额度为 47 81 52 92 元/667m2;2)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社会信任对农户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受偿额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无论是高社会信任组还是低社会信任组的农户,经济绩效期望均显著正向影响其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且两组之间的经济绩效期望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户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标准、加大对秸秆收集利用以及资源化利用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宣传。关键词: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受偿意愿;补偿标准;UTAUT 模型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识码:A随着农业迅速发展,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随之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的农业生产统计库数据,我国秸秆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秸秆产量的 18 50%1。秸秆作为“一种被放错位置的资源”,不仅可以做成固体燃料用于发电、制成生物柴油代替汽油等还可以用来造纸、制作有机肥等。随着国家大力投资与扶持,我国秸秆利用企业数量以及规模日益增加,秸秆燃料化、原料化技术日益成熟,但是由于秸秆分布散、储运难、收集成本高等特点,企业原料收集成本过高,运营收益较低甚至为负,造成秸秆高值化利用受阻,数亿吨秸秆因未被收集利用而随意丢弃或者露天焚烧,不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严重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等文件,强调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更是在 2021 年国务院“新三农”会议上督促各级政府出台秸秆回收相关政策2。目前,我国秸秆收集利用主要有三种模式:模式一是由农户收集、晾晒、储存、运送到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二是由秸秆利用企业在田间收集、晾晒、运输、储存管理;模式三是由农户收集、运输到收储点,再由专业储运公司与秸秆利用企业对接。结合实地调研以及现有文献研究3,发现由于存在耕地细碎化严重、交通运输不便等问题秸秆收集利用模式三相较于模式一、模式二更贴近最优秸秆收集利用模式。此外,由于小农户依旧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农户作为秸秆回收中的关键参与者,秸秆离田利用多由自己完成,较少选择社会化服务或生产托管4。综上,有必要从农户视角研究秸秆收集利用问题。因此,文中分析的秸秆收集利用为模式三中的农户自行收集秸秆。秸秆收集利用是秸秆高值化利用、产业化利用的前提,然而秸秆收集利用等农业废弃物处理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属性。从全社会角度秸秆收集利用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从农户角度秸秆收集利用*收稿日期:2022 10 2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048);农业农村部委托课题项目(125A07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2022TC170)资助。作者简介:高雅罕(1998 ),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博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补偿、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E mail:18748490661163 com通讯作者:靳乐山(1965 ),男,汉族,河南新郑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政策研究。E mail:jinls cau edu cn需要农户承担秸秆收集成本,存在显著的正外部性,故农户采取秸秆收集利用的意愿不强。不少研究指出,生态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户处理秸秆所支出的额外成本,调节相关利益者关系,是促进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政策激励手段5,且与秸秆焚烧禁令等命令控制型政策相比,行政成本较低,实施过程中更具有效性6。因此,如何设计激励相容的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补偿作为协调和平衡相关利益主体,促进发展和公平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全世界应用广泛,每年交易额可达 360 多亿美元7。围绕生态补偿,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补偿框架构建8、补偿标准制定9、补偿方式选取10、补偿绩效评估11 以及影响因素分析12 等关键问题,且研究领域主要聚焦在森林、草原、流域、湿地等生态补偿要素,有关农业生态补偿的研究相对较少,多限于分析耕地生态补偿等,少数研究关注了农业废弃物处理生态补偿标准以及方式,更鲜有研究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展开分析。从生态补偿实践经验以及既有研究来看,生态补偿标准直接影响补偿效果以及可行性,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激励农户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确保农户福利水平不受损的关键因素13。受偿意愿作为测算补偿标准的核心要素,现有研究基于受偿意愿对水源保护14、湿地保护15、沙化土地封禁保护16、森林保护17、农田保护18 等活动类型的补偿标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探讨,而对于农业废弃物处理生态补偿意愿的研究较少,聚焦秸秆收集利用补偿标准的更是少之又少。有关农户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数从人口统计学特征、外部因素等方面零散的选取变量,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受偿意愿分析方法方面,现有研究多数采用 Logit、Tobit 等模型以及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来分析农户受偿意愿,而未在受偿意愿基础上对其受偿额度进一步展开分析,尤其是对于农业废弃物领域。综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边际贡献:1)鲜有学者研究农业废弃物处理生态补偿,文中聚焦于秸秆收集利用,分析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2)文中将受偿意愿分为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两阶段,进一步拓展分析受偿意愿的维度。3)在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基础上,引入“社会信任”因素,构建拓展的 UTAUT 模型,更深刻地探究影响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的因素。基于此,文中以拓展的 UTAUT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 CVM、二元 Logit 模型和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拓展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的研究维度与深度,为建立或完善农业废弃物处理生态补偿提供决策参考。1材料与方法1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1 1 1理论分析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集成了理性行为理论(TM)、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复合的 TAM 与 TPB 模型(C TAM TPB)、PC 利用模型(MPCU)、动机模型(MM)、创新扩散理论(IDT)以及社会认知理论(SCT)等 8 个模型的元素,其对个体实际行为的解释力可达 69%,远高于其余 8 种模型,从而受到广泛应用。UTAUT 模型包括四个核心变量,即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等影响个体意愿和行为的因素,以及个体特征等控制变量。尽管从现有文献来看,该模型主要应用于情报科学和电子技术领域19,但在某种程度上秸秆收集利用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而且部分学者开始将该模型应用于农户农业废弃物处理行为研究20,并得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对农户农业废弃资源化处理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因此,以 UTAUT 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前瞻性。信任理论预示着,由于人际之间的互动,农户除了是“理性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其决策行为容易受到社会信任等因素影响。社会信任是人们在互动中所形成的交往态度,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21,对促进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显著作用22。结合农户秸秆收集利用研究背景以及现有文献研究23,文中将社会信任引入 UTAUT 模型,试探性的提出农户秸秆收集利用概念模型(图 1)。基于此,文中选择拓展的 UTAUT 模型(农户秸秆收集利用概念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1 1 2研究假说文中基于拓展的 UTAUT 模型,引入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社会信任和农户个体特77第 2 期高雅罕等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图 1理论分析框架Figure 1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征与家庭特征作为影响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的主要因素。借鉴已有研究24,将受偿意愿从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两方面展开分析。(1)绩效期望与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绩效期望是指农户相信选择秸秆收集利用会带来福利提升的程度。绩效期望与其他模型的感知有用性、外在激励等变量相关联,农户之所以选择秸秆收集利用是因为其相信通过秸秆收集利用可以提升生态、经济等某一方面的福利。已有研究指出,个体福利期望会显著影响其行为意愿25,即农户绩效期望对其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由于秸秆收集利用等农业生产具有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26,文中将从生态绩效期望、经济绩效期望、社会绩效期望三个方面对绩效期望进行衡量。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说:H1a:绩效期望对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H1b:绩效期望对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额度具有显著影响。(2)努力期望与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努力期望是指农户选择秸秆收集利用付出的努力程度,与其他模型中的感知易用性、复杂性、易用性等变量相关联。无论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来收集秸秆,还是需要放弃其他生产活动来收集秸秆,都会增加农户采用秸秆收集利用的成本。既有研究证实,处理方式的简单方便对个体行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27,即当农户认为秸秆收集利用付出的成本不高时,会对秸秆收集利用补偿产生强烈的参与意愿,对其受偿额度也有重要影响。借鉴前人研究22,文中将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来衡量努力期望,并提出如下假说:H2a:努力期望对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H2b:努力期望对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额度具有显著影响。(3)社会影响与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社会影响是指周围群体的看法以及态度对农户秸秆收集利用的影响,与其他模型中的主观规范、社会因素等变量相关联。如果个体具有社交期望与需求,社会影响就会通过顺从、内化以及身份认同影响个体行为,促使其行为意愿符合社会期望。前人研究也证明,他人的期望以及看法对个体行为意向具有重要影响28。农户通常认为具有高财富和高学历的人群是模范农户,更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29,故文中将从高收入人群影响和高学历人群影响来衡量社会影响,并提出如下假说:H3a:社会影响对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H3b:社会影响对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额度具有显著影响。(4)便利条件与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便利条件是指现有的政策支持、技术设施等资源条件对农户秸秆收集利用的支持程度,主要包括资源便利条件和技术便利条件。如果有外部资源支持,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则更方便去实施,有助于实现秸秆高值化利用。已有研究表明,便利条件对农户行为意愿具有直接影响30。合作社可为农户提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