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学术研究63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浅析《双声叠韵一贯图》的音系性质肖悦【提要】《双声叠韵一贯图》为清末山阳人丁显所撰,被收录在作者编写的《丁氏韵学丛书》之中,内容丰富完整,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迄今为止,学者们直接将此韵图视为复杂音系,但方音如何组成、如何复杂却鲜有人探究。文章即是借助《双声叠韵一贯图》总结出的声韵调特点,与同时期韵书韵图、现代方音等对比后,分析《双声叠韵一贯图》的音系性质。【关键词】《双声叠韵一贯图》丁显音系性质一、《双声叠韵一贯图》的声、韵、调特点《双声迭韵一贯图》清末山阳人丁显所撰,被收录在作者编写的《丁氏韵学丛书》之中。其横列二十一母,纵列二十二韵。二十一个声母分别是:腭声见、溪(羣)、疑;舌头声端、透(定)、泥;重唇声帮、滂(並)、明;齿头声精、清(从)、心(邪);正齿声:(知)、穿(彻、床、澄)、审(禅);深浅喉声晓(匣)、影(喻);轻唇声非(敷、奉)、微;半唇来;半齿日。再以每韵中的粗音的首个单字和细音的首个单字共同代表韵母,则二十二个韵母分别是:公中、姿肌、归傀、孤居、该皆、乖衰、根巾、衮军、观涓、关闩、〇坚、高交、哥靴、锅瘸、瓜挝、迦加、〇茄、岗姜、光庄、庚惊、钩鸠、甘监等。在整理了《双声叠韵一贯图》的声、韵、调特点后,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声母方面1.全浊声母完全清化,且基本遵循平送仄不送的规律;2.见系、精系声母基本独立,尖团分立;3.疑母、影母、喻母有相混情况;4.泥母、娘母、来母、日母有相混;5.明母基本独立,但也有少量和微母相混的情况;6.知组、章组、庄组合流,未与精组相混;7.匣母、喻母有相混;8.非母、敷母、奉母合流,归为一母,不与其他母相混;9.日母开口字并未并入零声母。(二)韵母方面1.止摄、蟹摄合流,并有与假摄、山摄同见的现象;2.舌尖元音ï的产生;3.er韵母并未出现;4.蟹摄、假摄、果摄、遇摄同见;5.江摄全部并入宕摄之中,宕、江摄合流;6.有咸、深摄混入山、臻、梗摄的情况,但仍保留-m韵尾;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3.01.021语言文字学术研究64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7.山摄一等韵桓韵与二等韵删韵对立;8.曾、梗、深、臻四摄细音合流;9.通摄独立存在,不与梗摄同见;10.有入声韵,且出现喉塞音韵尾。(三)声调方面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二、《双声叠韵一贯图》与明清时期韵书、韵图的对比丁显在《双声序言》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