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36卷第3期Vol.36,No.3,Feb2023JMedTheor&Prac颅内脑膜瘤MR影像征象与血管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研究王婷婷温辉高金光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影像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00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颅内脑膜瘤、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8例HPC患者(HPC组)与44例脑膜瘤患者(脑膜瘤组)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鉴别诊断脑膜瘤、HPC的价值。比较两组常规、增强MRI征象、MRI定量参数及水肿程度。结果:MRI鉴别诊断脑膜瘤、HPC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7.92%、93.18%、95.65%,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913(P<0.05)。HPC组分叶征、窄基底连接、骨折破坏及不均匀增强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脑膜瘤组,脑膜尾征发生率低于脑膜瘤组(P<0.05)。HPC组标准化T1(NT1)值高于脑膜瘤组,NT2、T1增强(NCE)值均低于脑膜瘤组(P<0.05),但两组标准化ADC值(NADC)值、病灶水肿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在鉴别诊断颅内脑膜瘤与HPC上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且两者MRI征象具有特异性,有助于为临床鉴别诊断脑膜瘤、HPC提供可靠指导意见。关键词颅内脑膜瘤血管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9.45文献标识码:B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3.03.043颅内脑膜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极易与血管周细胞瘤(HPC)相混淆[1]。HPC属于一种颅内血管源性恶性肿瘤,来源于脑膜间质毛细血管壁上一种变异的平滑肌细胞[2]。目前临床鉴别诊断颅内脑膜瘤与HPC主要依靠病理检测,但HPC由于内部血供丰富,术中易出血,且具有侵袭性[3]。故早期及时准确鉴别诊断脑膜瘤、HPC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术前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因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图像质量清晰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4]。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颅内脑膜瘤、H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两者影像学表现的差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8例HPC患者与44例脑膜瘤患者。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确诊;(2)无MRI检查禁忌证;(3)合并头部其他疾病者;(4)影像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二次手术者;(2)孕妇、交流障碍、意识障碍等特殊人群;(3)合并脑膜炎、脑血管疾病史;(4)检查依从性极差,中途退出者。HPC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30~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