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魏居士书》确实反映了王维所信奉的“人生哲学”,但王维写作此信不是旨在为自己辩护,而是试图说服魏居士出仕以报效朝廷。魏征后人的贫困是王维十分关切的问题。晚年的王维孤苦伶仃,为朝廷尽忠是其余生唯一的追求。批评王维的诸多学者希望王维退出“浑浊的官场”,但当时包括高适、岑参、杜甫等大批诗人都在想方设法投身其中。“以隐为仕”是初盛唐文人普遍的风气,不能用“亦官亦隐”“独称”王维。王维受释道思想影响很深,但儒家“不废大伦”、积极入世才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历来对王维的《酬张少府》《竹里馆》等作品都存在着严重的“误读”。王维集中“辋川之什”以及系于“天宝下”的不少作品反映了王维对朝政之关切与忧虑。关键词:王维;《与魏居士书》;“误读”作者简介:邵明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上海200062)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3.01.015论王维《与魏居士书》——兼论王维作品被“误读”之深层原因求是学刊2023年第1期·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王维《与魏居士书》一文,在文学史、批评史上备受“关注”,历来对此文的解读以负面的“批评”居多,大多着眼于王维不能“与黑暗的官场决裂”,以“无可无不可”为自己的妥协处世态度辩护,并将其提高到王维的“人生哲学”的高度加以分析评判,而忽略其写作此信的动机与目的。这类批评至今仍然影响着对王维其人其作的评价。①我们认为,从这样一封书信里刻意寻求王维的人生哲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即便王维在书信中确实宣扬了某种人生观、人生哲学,但也不宜过于放大,毕竟,这封书信他原本可①如王运熙《王维和他的诗》(代序):“在晚年所作的《与魏居士书》中还批评了大诗人陶潜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结果穷得向人家乞食。而他自己的处世态度则是:‘孔宣父云: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这可以说是对于自己后半期生涯的最清楚的自剖,带着很明显的自我辩解的意味。”王维:《王右丞集笺注》,赵殿成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3页。叶嘉莹云:“直到晚年,他依然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他有一篇文章,最可以解释他既做官又隐居的心情,就是《与魏居士书》。”叶嘉莹:《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185页。钱志熙《论王维玄佛结合的人生哲学及与艺术的关系》:“《与魏居士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说服一位本来出身高门而走苦节独善道路的魏居士来接受朝廷的征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