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CERAMICSSCIENCE&ART论紫砂壶《平盖合欢》的工艺技巧和传承创新江南宜兴自古以来就是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得这里的人们可以最大可能地去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紫砂器得益于这里良好的地理环境,除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紫砂矿料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让紫砂技艺一直传承下来,让紫砂艺术发扬光大。众所周知,文化的传播才是最为关键之所在,宜兴的紫砂艺人在充分地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总结紫砂器的优点,然后再把更好的实用性结合起来,适应了今天我们的饮茶需求,所以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平盖合欢壶》采用了一种简约的手法,最为质朴的反应出紫砂良好的质感和肌理特征,通过技法的营造来展示紫砂艺术的人文之美和文化内涵,让我们能够从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和情感。此壶壶身可以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半,中间的棱线清晰而有骨感,很好地支撑着整体的形态。壶底的圈足设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能,而上面的壶颈和肩部的过渡自然流畅,但是张力十足,更加地彰显着作者的高超功力和技艺水准。壶嘴微微上扬,出水干脆爽利,相呼应的壶把自然圈卷,端握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非常平整,而这恰恰就是这把合欢壶和传统合欢的区别之所在,平盖的处理能够更好地凸显出简洁的效果,而且还具有明式经典小壶的特征,上面的壶钮和壶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恰到好处地把整体的和谐度高度统一起来。在我设计和制作这件作品的过程之中,汲取了许多传统合欢的特点,然后再结合了我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艺术审美,最终几易其稿才定型。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平盖合欢壶》,一方面从其质朴的肌理和古朴的色泽,可以看到紫砂最为原始的形态和造型的设计之中,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紫砂传统器型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体现出更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韵味。合欢壶,在我们“曼生十八式”之中是一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关于它的创作由来,和陈曼生本人有着直接的关系。据说是为了庆祝上等好茶能够平安运抵京城,龙颜大悦嘉奖于曼生,于是性情中人的陈县令设宴庆祝,其间有乐手拿着大镲卖力地敲击,声音洪亮悦耳,特别吸引人们的注意,舞到兴致起时,陈曼生主动拿起大镲,于是创作的灵感在他的头脑之中诞生,看着大镲的分分合合,能够带来如此愉快的音乐,于是就草拟图纸,起名“合欢”,在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