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讨STUDIESANDDISCUSSIONS中国防汛抗旱CHINAFLOOD&DROUGHTMANAGEMENTFeb.2023NO.2VOL.332023年2月第2期第33卷0引言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结合当代城市发展实际需要,重新规划城市水利体系,建设海绵城市,成为现代化城市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国古代拥有悠久的城市水利建设史,技术独具特色,管理方式亦十分先进,对当代城市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本文在充分收集明清时期靖江地区水旱灾害和水利建设方面史料的基础上,开展文献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水旱灾害与城市水利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古代水利建设经验,为当代城市建设提供历史借鉴。1靖江历史江苏靖江市古称“马驼沙”。明代以前,靖江地区尚未连片成陆,分布在大片水域上的是一系列沙洲、孤岛。由于定居人口稀少,散落的洲岛并未建成运转良好的水利设施,极易受水旱灾害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游泥沙在各洲岛间不断堆积,马驼沙的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显现出今日靖江地区的岸线轮廓。从气候条件看,靖江地区三面环水,加之受东南亚东亚季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古代靖江人民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在地势较高的位置修建埭,地势较低的地方修建圩。这一适应地形地势的农田水利系统——埭圩体系,既可以阻挡长江潮水的侵袭,又可以减少水旱灾害对农业的损害。地方政府官员为应对水旱灾害,还建立常平仓、常余仓,用以储备粮食稻谷,以备不时之需。民间亦有相应的仓库建制,各团(即村落)也通过捐建社仓储粮,以缓解粮食匮乏问题。2明清时期靖江地区水旱灾害分析靖江几百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靖江人民与水旱灾害斗争的历史。从汉代开始,水旱灾害一直伴随靖江人民。弘治元年(1488年)“大风雨潮没,淹死老幼男妇二千九百五十一口”;嘉靖元年(1522年)“靖江涨潮,邑宇崩塌,居民庐舍漂没,死者数万”;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春淫雨自二月迄四月乃止,麦尽伤。秋八月淫雨,旱禾伤”等水灾层出不穷。据光绪《靖江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因水旱灾害缘故,国家江苏靖江市明清时期城市水利建设及启示张永杰1陈浩冉2董翠婷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44)DOI:10.16867/j.issn.1673-9264.2022176摘要:防洪防旱是中国古代城市水利建设的重要目标。明清时期靖江地区城市水利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针对性,在城市旱涝灾害防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其他地区城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