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20年中国高校校训翻译研究的综述_陈藜文.pdf
下载文档

ID:2286860

大小:1.2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 年中 高校 校训 翻译 研究 综述 陈藜文
第 35 卷 第 11 期2022 年 1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5 No.11Nov.2022近20年中国高校校训翻译研究的综述陈藜文(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摘 要:通过科学、全面地收集、整理、归纳和统计论文,分析了20022021年发表在知网、万方、维普的关于国内高校校训翻译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从总体情况、主要内容两个方面梳理与回顾了此论题的研究情况,并针对我国高校校训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高校校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高校校训翻译;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2)11-0153-030 引言知网上能查阅到的最早关于中国高校校训翻译的文章是郑厚尧和刘洪泉1于2002年发表的 箴言英译,该文将校训看作“行业箴言”的一种,从校训的用词特点、语句特点,以及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安敬涛2于2009年发表的 中国大学校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 一文,是关于高校校训翻译研究方面最早的研究述评。文中回顾了中国高校校训汉英翻译研究,梳理了研究现状,指出了不足之处。但20022009年所发表的关于此论题研究的文章比较有限,未形成系统。20092021年对国内高校校训翻译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2015年,赵永红3的硕士论文 中国大学校训英译调查报告 对前人的校训研究作了细致的归纳梳理,值得借鉴。1 总体情况1.1 论文篇数及出版刊物运用科学、全面的方法,搜集我国高校校训翻译研究的相关论文。在知网、万方、维普三大平台搜索主题词“校训翻译”“高校校训英译”“大学校训翻译”“校训汉译英”“校训汉英互译”,并参考所下载论文的文献,查漏补缺,共获得125篇论文。除了无法下载的4篇、论文摘要汇编1篇、翻译欣赏1篇、重点不在于讨论校训翻译1篇,共统计分析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118篇。除13篇学位论文和2篇会议论文之外,发表在北核期刊9篇、学报43篇、其他刊物51篇。1.2 研究方法从定性定量法的角度看,在统计的13篇学位论文中,明确提到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2篇、使用定性研究方法2篇,提及使用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法1篇、使用定性分析法2篇。统计的105篇学术论文均采用定性分析法。从规定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的角度看,13篇学位论文中明确提到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2篇。统计的105篇学术论文均为描述性研究。从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的角度看,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采集方法的学术论文2篇,其他的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均属于非实证研究,主要为经验介绍、概述、综述。1.3 译文语种王助4在 谈校训的翻译以“兼容并蓄,博学笃行”为例 一文中分析了该校训的英文、法文和拉丁文译文。其余所统计的117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均以英文为译入语进行讨论分析。1.4 所涉及的具体高校及地区所统计的118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具体分析、翻译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等37所高校校训。以地域高校为例进行分析、翻译,覆盖黑龙江、河南、湖南、陕西、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山西、湖北。由此可见,这些均以论文作者工作、学习的高校或所在地区的高校校训为例进行分析,个案性较强。1.5 所引校训频次运用Excel软件统计了论文中引用进行翻译、分析的典型校训,被引用频次前十名高校校训依次为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这些高校校训的特点有以下两个:一是国内著名大学的校训,如“985”“211”或国内排名靠前的著名学府;二是所引用的学校校训均较有特色,或为优秀译文,在校训翻译领域获得肯定或广为流传,或存在突出的翻译问题,被反复引用分析。2 主要内容学者对比分析校训语言特点,或结合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现有译文的问题,探讨国内高校校训翻译的策略、原则、方法,提出翻译要求、标准、步骤或注意事项,对此各项统计如下。2.1 对比分析校训语言特点2.1.1 分析我国校训的语言特点学者对于我国校训的语言特点的研究比较深入收稿日期:2022-08-10作者简介:陈藜文(1983),女,广西梧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154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5 卷透彻。主要讨论点包括国内校训的核心内涵、文字来源、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美学特点、文本内容及语音特征。通过总结得出,我国校训具有源自典籍、对仗工整、言简意深、喜用动词、省略主语、音韵特征明显的特点。2.1.2 分析西方校训的语言特点主要讨论点集中在西方校训的起源、所体现的观念、语言特点及修辞风格四个方面。其中,学者对西方校训的句式结构研究最深入,总结出西方校训常用的几种句式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国内大学校训翻译实践。2.1.3 对比分析中西方校训的语言差异相对前两项,研究中西方校训的语言特点最多。学者主要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文化内涵、语言结构与语体色彩、历史起源、教育理念、文字结构、用词句法、动静优势、美学效果、修辞手法等方面,为讨论国内高校校训的英译奠定基础。2.2 运用的理论或视角运用的翻译理论(视角)包括翻译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三美”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文化翻译论、译文文本功能视角及直译与意译视角等。运用其他领域理论(视角)包括互文性视角、UIS视域、语用等效观、求真务实评价模式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用学角度、广告传播视角、信息论视角、语言顺应理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言语行为理论及模因 论等。结合论文发表年度可发现:第一,2002200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大多从校训语言本身特点和中西校训语言特点对比分析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自2010年以来,将校训翻译与翻译理论及其他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越来越多。第二,运用其他领域的理论的校训翻译研究比运用翻译理论研究的数量多。说明国内高校校训翻译的研究可借鉴其他领域的理论,从多角度开展;同时,理论基础繁杂,需要专家对很多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和规范化总结,提出一些权威性意见5。2.3 译文错误从宏观来说,译文错误体现为:译文不统一;部分高校校训的英译版本较多,而一些高校没有英文校训的信息;官网上英文主页没有校训。具体来说,学者所提到的英文校训翻译问题主要包括:语言失误、文化失误、意境和美感缺失、交际不对等、功能不对等、价值缺失、趋同较多、个性较少。由此可看出国内高校校训翻译的错误类型逐渐凸显,也更加细化。这也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水平、文学修养起着主要作用,也反映出应重视高校校训的英译,应从宏观上把握并落实到微观处。2.4 翻译策略、原则、方法所提及的翻译策略包括:归化、异化、直译意译、删改、变换、借译、创译、等值法、仿译、减译、套译、变译及其他表述。所提及的翻译原则包括:对等原则;互文性、传意性、简洁性原则;“三美”原则;异化、归化、翻译等值原则;直译意译相结合原则及其他表述。所提及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变换法、整合法、变通、删减、减译法、转换法、仿译、“解”译法、增译、创译、“直译+还原”、借译、释义、解释典故等。统计论文中提出的翻译策略、原则、方法三者有所重合,对于这三个概念界定不清导致表述混乱;有些名称不同的翻译方法实际上所指相同或相似,因此需要正确理解翻译策略、原则、方法的定义,规范对各种翻译方法的命名和使用推广6。3 我国高校校训翻译存在的问题3.1 翻译策略、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的定义不清根据上述对翻译策略、原则、方法的统计,可看出学者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术语使用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其他著作和学术论文中也十分常见。而对三个概念的理解界定不清、把握不准,不利于开展翻译研究。无论是哪个方面的翻译研究,厘清这三者的定义十分必要。熊兵7讨论区分了“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三者的定义,认为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可分为异化和归化两类。翻译方法定义为基于某种翻译策略,在翻译活动中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是一种概括性的处理方式,可将其归纳为零翻译、音译、逐词翻译、直译、意译、仿译、改译、创译。而翻译技巧是翻译活动中在具体实施和运用某种翻译方法时所需的技术、技能或技艺,是局部的、微观层面的,是对文本在语言层面的操作和操控。翻译技巧包括增译、减译、分译、合译、转换。从上述定义和分类可看出,翻译策略可等同于翻译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是自上而下,从宏观方案到微观操作,从总体到具体的关系。方法是属于策略之下的范畴,技巧是属于方法之下的范畴。基于此,上述统计的校训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所指应是相同的。直译意译不等同于翻译策略,归化不等同于意译,异化不等同于直译。校训翻译所提及的一些方法应与翻译技巧区别开来。3.2 校训翻译用词统一问题在阅读、整理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国内高校校训在中文表述上趋同较多。例如,东北大学和中南大学校训均有“知行合一”,西南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南华大学校训均有“博学”,河南大学、厦门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均有“止于至善”8。皆因国内很多高校第 11 期近20年中国高校校训翻译研究的综述155校训均引自儒家典籍,具有同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因此中文校训表述大多类似。而我国高校很多,每个高校有其发展历史,相同的中文表述表达的内涵意义也有所不同,且英文表达中又具备一词多义、同义词很多的特点。因此,在国内高校校训英译中,同一个中文表述出现不同的英译文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外国人理解中国高校造成一定的困惑,不利于有效传播文化。3.3 译文优劣、译文传播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缺失所统计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均讨论分析校训语言特点,指出现有译文的错误,探讨如何对校训进行翻译,却忽视了对译文优劣、译文传播效果的反馈与评价机制的探讨和研究。在高校校训、校训译文征集、定稿阶段,基本会广泛征集专家、学者的意见。而在译文敲定后,较少研究译文的优劣、传播程度、传播效果的评价反馈,或者只是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感性总结,而不是通过大范围的问卷或量化的方法获得反馈意见。4 针对高校校训翻译研究的策略从统计结果来看,20022021学者对高校校训翻译的研究总量不多。结合发表年度和论文篇数,20092018年高校校训翻译研究的成果最多,说明在此期间对这方面研究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有所提升。而2018年后成果数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高校校训本身篇幅较小,对校训翻译的研究从选词、句型结构、修辞手法、音韵特征、跨文化传播来看都已经比较成熟、透彻。其次,校训具有稳定性,一般不会随意更换中文校训,也会一直使用相应的英文校训。最后,有些学者不对此进行单独研究,而是将校训翻译与高校简介翻译、高校英文网站建设相结合开展研究。4.1 完善国内高校校训译文体系已分析、翻译的具体校训在我国高校校训研究中属于少数,没有对应的英文校训译文的高校仍占大多数。首先,应解决高校校训译文缺失的问题。其次,同所高校的校训英译文统一的问题,包括高校内部各单位所使用的校训译文一致,同所高校总部与分校所使用的校训译文一致,以及其他渠道媒体查阅到的译文与高校官方网站所公布的校训译文一致。因此,当地教育厅、高校、翻译协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应加强对高校校训翻译的重视,完善国内高校校训译文体系。4.2 研究覆盖的地域更广、译入语种更多已讨论的、以区域划分的高校校训所覆盖的范围较少,基本只涉及经济、教育较发达的省份和直辖市,也验证了这些区域的高校校训译文比较全面。其他地区,如对西部地区高校校训翻译的研究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予以关注。在译入语方面,国内对高校校训翻译的研究以英文为主。为满足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研究其他译入语译文,如以东南亚国家和东盟国家语言为译入语的校训翻译研究。4.3 增加实证研究安敬涛提到,中国高校校训汉英翻译存在定量研究不多,成系统的定性、定量研究成果较少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