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收稿日期:2022-10-11作者简介:邹雄伟,男,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课程思政改革基本原理研究:内隐学习—显性教育二元运行系统模型邹雄伟(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课程思政”是我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改革战略举措,其根本内涵是: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协同统一。当前对“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原理研究尚需深入,梳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发展史,剖析学习行为认知的二元过程,构建了内隐学习—显性教育二元运行系统模型,并借以分析我国的“课程思政”改革。关键词:课程思政;显性教育;内隐学习;基本原理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23)01-0080-04“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改革战略举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课程思政”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显然,“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特征是公认的事实[1-3],但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缺乏有理论深度的系统研究与分析[4]。研究与理论密不可分,但是作为行为和决策的指导,理论可为实践者提供分析事实或现象的一般模式。本研究从内隐学习理论出发,研究“课程思政”的建设、改革的基本机理。一、学习理论发展及学习的二元性隐性教育又称内隐学习,要深入分析内隐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课程思政”,就必须对学习理论进行研讨,从底层理论寻找依据构建“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并不需要有可观察到的行为和表征就可以发生,即学习过程无法证明,因此要深刻理解学习的内涵,就必须进行学习理论溯源。具影响力的学习理论研究是从心理学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在巴甫洛夫提出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后,行为主义就被描述为研究人类行为的实验自然科学。由于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部过程被认为是不可观察的,行为主义就以心理意识和内省法对学习行为进行描述,条件作用和社会学习是行为主义科学运动中的重要学习理论。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的联想形式,分为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5]。经典条件作用描述了生物体学习两种刺激之间联系的学习过程,非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反应或反射,无需任何学习过程。操作性条件作用被描述为被行为本身的后果所操纵的学习过程,其基本原理是效应定律,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