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总第797期)科学咨询课题研究·45·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产学研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编号:XNJG19060);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产学研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编号:SJJG18003);校级一流专业项目建设项目“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创新培养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实践”(编号:YLBK20003)。作者简介:花蕾(1978.05—),女,汉族,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功能材料。一、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对于当代高校来说实现专业与思政教学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育人模式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1]。“课程思政”即采用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在“教书”的同时彰显“育人”功能。不能简单地将“思政教育”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同时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将引导高校教学理念进行新的转变。课程思政改革的道路上应着力从理念转变、专业教师队伍、课堂教学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理念转变是课程育人模式改革的根本,课堂教学是课程育人模式改革的抓手,而打造一个能够讲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队伍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3]。目前很多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念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工科专业知识与思想价值内容很难在授课中实现有机融合,同时具有示范性的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展示寥寥无几,很多教师对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无从下手[3]。因此在课程改革创新道路上,如何将“思政元素”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政元素都是专业课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系目前下设四个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环境工程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材料)专业。四个专业均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课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内容广、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是一项值得探讨并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工作。土木工程系党总支决定从四个专业中各选取一门课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这四门课程主要负责人均为教师党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