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12-12作者简介:赵秀丽,女,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石雨生,男,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2023年3月第45卷第2期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Mar.2023Vol.45No.2DOI:10.13393/j.cnki.1672-6219.2023.02.011引用格式:赵秀丽,石雨生.《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5(2):70-76.《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赵秀丽,石雨生(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家庭教育全面进入了法治实施轨道。立足《家庭教育促进法》来审视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表征可以聚焦孩子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四个层面:孩子易出现心理脆弱、人际交往障碍、行为偏激与网络成瘾;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紧张、幸福感降低及责任意识淡化;社会可能加剧人口少子化、劳动力市场供给失衡,积极进取精神有所弱化;国家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会打折扣,繁荣稳定局面也可能受到影响。反思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方向有偏差,家长教育职责不明晰,家庭教育内容不完整,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欠妥当。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指导,提出应对之策:家庭作为责任主体,要坚持立德树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者先受教育,身正为范,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增强对子女的影响力;社会要广泛协同,深化学校、社区与家庭的合作水平,社会团体组织要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国家要全面支持,颁布家庭教育指导文件与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业的监管与家长帮扶力度,助力良好家风建设。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问题表征;家庭教育;家长职责;家庭教育能力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219(2023)02-0070-07一、前言当代中国家庭高度重视教育,父母投入子女教育的时间、精力、财力大幅增加,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教育也面临结构性难题、文化性冲突与经验性贫困三大困境[1],学术界对此展开深入研究。目前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不同主体来剖析家庭教育的问题。陈尤嘉等认为外来务工的家庭在亲子关系、家教能力、家校关系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2],陈传锋等发现隔代教养家庭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及其心理行为问题[3],黄霞发现单亲家庭青少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