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又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行的旗帜和方向,更是我们党回答世纪之问、回报世界之盼、回应时代之变的必然选择。面对世纪之问,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的传播、应用和实践已有170多年,其中经历高潮,也遇到了低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欧洲和亚洲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进入高潮,马克思主义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社会主义前行的征程,指引一大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当世界行进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随之改旗易帜。在此情况下,有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疑问:马克思主义还行不行?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校正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从而鲜明地向世人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就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好,马克思主义就是行。当然,探索实践的任务必将是长期而艰巨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必须驰而不息地进行探索创新,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新的阶段,努力实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真正使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完全实现。到那时,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自己的成功实践就可更圆满地回答世纪之问,更雄辩地证明:穿过世纪的迷雾,马克思主义更具生机与活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行。面对世界之盼,必须旗帜鲜明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仍面临严峻形势,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一些发展中国家,有一批原本发展比较快的,近年来又纷纷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而停滞不前;更有一大批欠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层次低,往往依靠原材料和初级农产品出口、廉价劳动力的输出来维持国家的运转。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而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