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主题教育研讨发言)主题教育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最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主题教育的效果评价标准作出了深刻阐释。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根本保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过程中,必须以问效于民为抓手,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逐步形成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自觉接受群众评价在主题教育中,要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问效于民”是检验成果的根本标准。“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属于“从群众中来”,而“问效于民”则体现了“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着力点,基层工作的成效也不应以数字及文字来表达,而应由群众来裁判。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为衡量标准,党员干部当好服务员,让群众当裁判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特别是在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领域,更要切实掌握群众需求层次的多样性,根据具体需求在政策措施、方式方法上进行调整。因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要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愿意接受、敢于接受、勤于接受群众评价的政治自觉,不断强化履职尽责,胸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所盼,解决好群众所急所盼。创新群众评价机制在主题教育中,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评价”作用,坚持把群众“是否知晓、是否参与、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作为重要标准,健全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将民情、民意真正吸纳到各项考核评价中,把评判标尺交给群众。近年来,各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好差评”评价机制,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涌现出“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蜗牛奖”等“自下而上”的评价方式,主动引入外部评价机制,针对行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