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2023.3玉米是我国种植范围广且亩产量较高的作物。作为典型的C4作物,具有光合效率高、产量潜力大等特点,已成为中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也是重要的饲料及工业原料,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相关产业的发展。2020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4133万hm2(6.2亿亩),其中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超过600万hm2(9000万亩),居于全国榜首。黑龙江地区玉米产量稳定增产,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黑龙江省粮食实现“十九连增”的主力军[1-5]。玉米新品种的培育要以市场需求为主要方向,通过提升自身综合品质、抗性和宜机收性,保障增产增收。目前在生产上急切需求矮秆、耐密性好、抗倒伏性强、脱水快、适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6]。2022年气候条件异常,黑龙江省多地出现极端天气及早霜,造成玉米倒伏、大斑病暴发,导致玉米干物质积累不足,影响产量。嫩单39在2022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万亩,表现出抗倒伏、抗大斑病、脱水快等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粮食产量,为农民挽回部分经济损失。1育种思路随着玉米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不断地提升,使其产量上升空间日益缩小,通过提高单穗质量来提升整体产量的技术方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所以本团队利用群体增产的理念,以选育中早熟、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脱水快、宜机收、产量高的玉米新品种作为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机械化作业带来的高效便捷,使得玉米生产向机械现代化转型,也对玉米品种的抗倒伏性、耐密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玉米机械化收获是转变玉米生产方式、解决生产成本过高、提高玉米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株型紧凑型矮秆玉米具有通风透光、适合密植的特点,同时还可有效地减少玉米倒伏,提高玉米产量[7]。故将选育株型紧凑、高抗、耐密的矮秆玉米杂交种作为育种方向,2选育过程2.1母本母本自交系N144是本团队在2006年黑龙江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育种基地种植“95144×杂交种KW3376”,选择“95144×杂交种KW3376”的优良矮秆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嫩单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课题(2020YYYF036);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创新激励项目(CNYGG-2022042)。作者简介:韩业辉(1982-),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E-mail:hanyehui1982@163.com通讯作者:马宝新(1967-),男,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E-mail:njsm9170@126.com韩业辉1马宝新1刘海燕1孙善文1王俊强1于运凯1许健1周超1徐婷1丁昕颖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