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202397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OFHEIHEUNIVERSITY“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并从治国理政和培育青年一代的高度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开展“四史”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通过展现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革命,建设、改革路径,论证近现代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选择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可以说与“四史”教育在内容上高度契合,在教育目标上高度统一,因此“纲要”课“是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主阵地”[2]。而以“四史”教育引领纲要课教学,在“纲要”课教学中有效融入“四史”教育,将会更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认同,强化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以及培养青年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情怀和历史自信。一、“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术研究中值得商榷的新观点和微观史发掘,经由互联网的传播,成为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历史探秘。文艺作品中对“四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夸张演义在商业资本的助推下,成为迎合人们娱乐心理的历史戏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对正统历史的歪曲和改编,都影响了人们对“四史”的认知和判断,这些内容在社会上的回潮和扩散,不仅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也将威胁到社会对执政党的合法性认同甚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青年学生处在吸收新知识和心理逆反的关键期,他们是最容易被这些歪曲的历史事实和错误的历史观所俘获的群体。对这些歪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事实和错误的历史观的操作和炒作,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影响到青年学生对革命、建设、改革和道路选择的评价,影响到青年学生对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认同和中华民族的共同体认同。而“四史”教育与《纲要》课教学的有效融合正是对这些歪曲的历史事实和错误的历史观的正本清源和拨乱反正,是对当下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精准把脉。1.《纲要》课与“四史”教育的融合有助于青年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总体看法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