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期(总第299期)THENORTHERNFORUMNo.3,2023TotalNo.299■■■■■■■■■■■■■■■■■■■■■■■■■■■■■■■■■■■■■■■■■■■■■■《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下”地理位置考辨李秀莲[摘要]鲜卑人季春大会饶乐水,秋冬“阴山却霜”,已经暴露出《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下可能是南北两地。从秦汉至唐宋,不论是史籍载记,还是文人赋诗都佐证阴山是今医巫闾山;饶乐水在鲜卑故地,是鲜卑拓跋氏与库莫奚、柔然等部落攘夺之地。“饶乐”的完整读音为“袅罗个”,汉义黄、潢。《金史》记载泰州(黑龙江省泰来)附近有黄水与铁吕川,黄水即是今嫩江,黄水西铁吕川即是敕勒川。古代敕勒川在今嫩江以西,也是鲜卑故地。《敕勒歌》本为鲜卑语,是以鲜卑为核心、多族群大联盟的生活之歌,游牧生活写真。[关键词]《敕勒歌》敕勒川阴山鲜卑饶乐水[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渤海、女真、满洲族源谱系关系研究”(19ZDA180)[作者简介]李秀莲,齐齐哈尔大学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齐齐哈尔161006)[DOI编号]10.13761/j.cnki.cn23-1073/c.2023.03.011《敕勒歌》是家喻户晓的北族民歌,其中敕勒川、阴山下更是令人心驰的圣地,但敕勒川、阴山下的地理位置一直争论纷纭,先后有内蒙古大青山说、山西说、多地说与新疆天山说等。诸说虽能找到一些佐证,但顾此失彼,难以还原历史。本文将揭示出吟唱《敕勒歌》的族群部落从敕勒川到阴山下的北南游牧生活写真。一、敕勒川、阴山下是一地,还是二地研究者多把敕勒川、阴山下视为一地,在阴山下有敕勒川,找到阴山就找到敕勒川。按照这样的思路,林幹在《东胡史》一书中写道:“留在于已尼陂(即北海,近贝加尔湖)东部的数十万落(户)敕勒(高车)族人,在太武帝拓跋焘神二年(429)归附北魏,被迁徙至漠南阴山(今内蒙古阴山,俗称大青山)一带驻牧,因此这一带后来遂被称为‘敕勒川’,并有一首《敕勒歌》流传于世。”[1]28林幹率先提出内蒙古大青山为阴山说。周建奇提出新疆“天山即阴山”说。他认为:“从《秘史》§188和279的记载看来,‘川勒’似在乃蛮境内和畏兀地面,即今天我国新疆北部。伯希和(P·Pelliot)说:‘川勒,于现在中国新疆的突厥语中尚指荒野或砂碛地方,今库车西边与吐鲁番之南,各有一山,名川勒塔克。’这两座名为的山,虽然都不可能是我们要找的敕勒川,但已离得不太远了。它就是《唐书·地理志》所载,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的叱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