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局长中心组研讨发言)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可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然而,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基本国情和突出短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早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xx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因此,准确把握各区域类型、性质和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类推动、差异化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一、科学规划,绘就乡村振兴发展蓝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乡村,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一环。一是深度开展乡村调研,准确把握各个县、镇及村的性质差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他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各地区和部门要开展对本地区村庄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及未来前景等的调研活动。为科学把握各地区差异性特征,实地调研中要充分听取村民及基层一线意见,反映村民诉求,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二是深入分析调研成果,准确把握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和分化特征,并据此对村庄、镇及县进行有序分类。三是要针对每类区域的现状,坚持长远战略和短期目标相结合,谋深谋细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各地区和部门应结合国家总规划,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兼具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与落地性的乡村振兴规划。二、发展产业,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瞄准“差异化”竞争,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之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