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中考化学压轴题讲练测专题02溶解度讲练含解析.docx
下载文档

ID:21229

大小:129.55KB

页数:2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中考 化学 压轴 题讲练测 专题 02 溶解度 讲练含 解析
专题02 溶解度(讲练) 考点设置 名师点拨 溶解度 考点一 固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该考点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等联系起来考查,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 考点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该知识点是重要的中考考点,并且还是中考化学的热点,重点是对查找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判断结晶方法及析出晶体的多少、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的综合考查 考点三 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要熟记和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者根据某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该溶质的在此时的溶解度,但一定要先确认该溶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考点四 结晶现象 该考点常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联合考查,要熟记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方法、原理,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 【考点一】固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要点梳理】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其单位是克(符号为g)。在未注明溶剂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固体溶解度的意义 对于溶解度的意义的表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某物质;另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溶解多少克某物质,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3.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主要是指温度。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典型例题】 (2023年•盐城)下表是KC1、NH4Cl、KNO3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1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NH4C1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 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KCl B.4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 KNO3 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 D.在0℃﹣100℃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可能相等 【答案】C 【解答】解:A.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时候。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有意义,故A错误;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40℃时,应该是163.9g KNO3饱和溶液中才含有63.9g KNO3,故B错误; C.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表格可以看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故C正确; D.根据从表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在0℃﹣100℃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训练】 (2023年•淄博)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图变化(  )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  ) A.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C.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4g D.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答】解:A、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析出,甲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蒸发10g水,其饱和溶液能析出4g晶体,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40g,则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等于4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乙和丙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考点二】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要点梳理】 1.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相同或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典型例题】 (2023年•烟台)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2℃时,100g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g B.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的固体质量关系是:a>b C.分别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答案】BD 【解答】解:A、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125g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g,故A错误; B、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分别将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2℃,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析出的固体质量关系是:a>b,故B正确; C、分别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故D正确。 故选:BD。 【变式训练】 (2023年•日照)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均为   。 (3)t2℃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15g分别加入40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将甲物质的溶液由t3℃降温到t2℃,一定有晶体析出 B.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升温至t3℃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D.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答案】(1)丙>乙>甲;(2)1:4;(3)甲;50;(4)降温;(5)C; 【解答】解:(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答案为:丙>乙>甲; (2)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均为:25g:100g=1:4;故答案为:1:4; (3)t2℃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15g分别加入40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甲,设40g水需要溶质的质量为x,,x=10g,所得溶液的质量=10g+40g=50g;故答案为:甲;50; (4)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答案为:降温; (5)说法正确的是: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因为A中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B中甲溶质质最分数不变;D中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故答案为:C; 【考点三】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要点梳理】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 2.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常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 3.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等量关系: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典型例题】 (2023年•青岛)t1℃时,将 a、b 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 25g,分别加入盛有 l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 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丙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图乙中烧杯内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图丙中曲线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若a中混有少量b,可将其溶液蒸发结晶、趁热过滤以提纯a 【答案】AD 【解答】解:A、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B、图乙中烧杯内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B错误; C、升高温度,b烧杯中的固体减少,所以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丙中曲线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C错误; D、若a中混有少量b,可将其溶液蒸发结晶、趁热过滤以提纯a,故D正确。 故选:AD。 【变式训练】 (2023年•贵港)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0 35.5 36.0 36.5 37.0 Na2CO3 6.0 10.0 18.0 36.5 50.0 A.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 B.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C.40℃时,5gNaCl中加10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6.3%的溶液 D.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7g 【答案】C 【解答】解:A、由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溶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故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C、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40℃时,5gNaCl中加10g水中,最多溶解3.7g,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7.0%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10℃,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0g,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碳酸钠2g,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