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世纪初中国艺术教育制度的转型与开拓_路明.pdf
下载文档

ID:210045

大小:1.84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 世纪 初中 艺术 教育制度 转型 开拓 路明
013012专稿专稿注释:1.文史哲编辑部:坚守初心 引领创新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初步体会,载文史哲2021年第 4 期。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 年,元艺术形式,展示了丝绸之路艺术深厚的文化传承与绵长的文化影响。同时,栏目注重方法论建设,致力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学术研究方法和路径的研讨。同时配合中心工作,通过举办系列展览、讲座、论坛,出版系列文集,结合创作实践、写生考察,提升学术,深化研究,进一步做实专栏。未来也期待进一步整合国内外前沿学术力量,搭建高端学术平台,汇聚标志性创作与研究成果,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对近年美术研究所刊发有关丝路艺术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基于三点思考和线索。一是重视最新考古发现,在共享全球学术资源的基础上,以更为开阔的视野阐释解读视觉文化资源。二是重视视觉图像与多元学科研究方法的互通。鼓励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跨媒介的个案研究,有效链接古今中外的案例,以扎实的研究串联起丝路的脉络与坐标。三是加强国际影响力,及时译介海外学者的研究,同时更注重中国立场的学术方法和价值取向,汇通考古学、美术史、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等不同学科,从图像细读、视觉资源、物质文化等不同角度切入,强调网络、联系、比较的方法,从全球史的角度形成思维的深度,以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应该说,一本好的学术期刊,就好比是永不闭幕的学术论坛,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从历史和现实看,期刊是学术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链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梳理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专栏建设的前前后后,期待在纵横交错的时空发展线索中阐发丝路艺术和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关系,同时也希望为中国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点思考。希望大家批评,并支持学术期刊和学术专栏的建设,为学术发展注入更多的学术动力,提供更丰富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路径。第 33 页。3.朱剑: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 9 期,第 15 页。4.范迪安:担负起新时代的美育使命 在中央美术学院建校百年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载美术研究2018 年第 5 期。高洪: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载美术研究2019 年第 5 期。范迪安: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美育学”学科关于加强“美育学”学科建设的提案,载美术研究2020 年第 3 期。5.宋曼青、杨继培等剑川木雕,载美术研究2014 年第 2 期。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中央代表团赠送纪念品及整体视觉形象设计,载美术研究2015 年第 6 期。吕品晶、戴陆“艺术服务乡村振兴”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教授访谈,载 美术研究2020 年第 6 期。朱莉用艺术创意助力脱贫:剑川木雕的发展新路,载 美术研究 2020年第6期。范迪安 丹青描绘脱贫攻坚的伟大画卷,载美术研究2021 年第 1 期。6.苏新平关于成立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的思考,美术研究2020 年第 6 期。刘明鑫、孙千惠挑战 机遇 2020科技艺术在中国首届学术论坛综述,载美术研究2020 年第 6 期。7.范迪安城市伴生2021 成都双年展的策展理路,载美术研究2022 年第 1 期。纪玉洁视觉转译、空间叙事与思维赋能设计之于策展的价值初探,载美术研究2022 年第 1 期。8.徐悲鸿我对于敦煌艺术的看法,文物参考资料1951 年第 4 期。9.张大千著,李永翘编选张大千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 96 页。10.张鹏现代性溯源徐悲鸿对中国画的另一种反思,载美术2020 年第 5 期。11.十年来美术活动年表,载美术研究1959 年第 1 期。12.中央美术学院暨华东分院敦煌艺术考察队编敦煌壁画临本选集,朝花美术出版社,1957 年。13.十年来美术活动年表,载美术研究1959 年第 1 期。14.王惠民:敦煌莫高窟若干经变画辨识,载敦煌研究2010 年第 2 期。施萍婷、范泉:关于莫高窟第 217 窟南壁壁画的思考,载敦煌研究2011 年第 2 期。15.金维诺:艺坛之雄 永载史册回忆常书鸿先生,载 敦煌研究2004 年第 3 期。16.王逊:敦煌壁画中表现的中古绘画,载文物参考资料1951年第 4 期。王逊:敦煌壁画和宗教艺术反映生活的问题,载美术1955 年第 10 期。金维诺:丰富的想像,卓越的创造论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成就,载美术1955 年第 10 期。金维诺:莫高窟的彩塑,载文物参考资料1956 年第 2 期。金维诺智慧的花朵谈敦煌图案的艺术成就,载文物参考资料1956 年第 8 期。17.金维诺先生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有关敦煌艺术的系列论文,刊发在美术研究如:敦煌本生图的内容与形式敦煌壁画中的中国佛教故事沙漠上的艺术之宮敦煌石窟。刊发在文物参考资料如:敦煌壁画祇园记图考祇园记图与变文敦煌壁画维摩变的发展。刊发在美术如:鹿母夫人(佛经故事)等。18.林家平、宁强、罗华庆中国敦煌学史第四编第二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年,第 341 页。19.金维诺 敦煌本生图的内容与形式,载 美术研究 1957年第3期。20.十年来美术活动年表,载美术研究1959 年第 1 期。21.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载美术研究1979 年第 1 期。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20 世纪初中国艺术教育制度的转型与开拓文/路明摘要:中国现代的艺术教育不是从古代自然延伸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下,经由学制系统的借鉴、模仿、融合、创新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图绘”到“图画手工”再到“美术”,作为近代中国艺术教育制度的演变,是教育思想从富国强民培育技术精英向注重国民素质和国民意识转化,更是制度演变过程中艺术教育从注重器物向注重精神层面的转型。关键词:西学东渐、学制、实业教育、图画手工、美育“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知教育之必要。”1蔡元培对于自洋务运动至辛亥革命期间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一个基本判断,只言片语已经十分简明犀利地勾画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晚清政府“中体西用”的各种举措意在不伤及政权基础进行修复和保全,最终难免遭致覆亡的厄运;民国伊始,方知变革的根本在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而最终的旨归在于国民教育。也就是说,比建造“器”更能对社会变革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培养掌握“器”的人,而人的培养和塑造必须通过教育。教育变革首当其冲是建立学制,有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制度架构来保证教育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由国家主张陆续推出 1902 年的壬寅学制、1904年的癸卯学制、19121913 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和 1922 年的壬戌学制四部学制,为教育近代化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近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体系也由此开始逐步建立起来。学制也是在时代背景之下的一个变量的建设过程,经历了学习泰西、师法日本、借鉴美国的演变历程,复杂多变的时局也是促成学制的建立、更迭、废止、重塑的历史背书。艺术教育从无到有渐次在整个新学教育运动中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学校教育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完成了转型进化。一、近代艺术教育的制度序曲从整体上说,为改良或革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局面,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便是众所周知的“西学东渐”。在这其中,由最初的思潮启蒙,带动了学习西方技术的热潮,又因为局势一再失利从而转向关注革新制度。所以说,西学东渐是思潮东渐、技术东渐和制度东渐交织在一起,混合成就了近代的新学和新学制度的诞生。(一)思潮东渐。19 世纪末的中国,国门洞开,沉寂了数千年的封建统御被外力搅动,开始瓦解崩塌。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击碎了晚清统治阶级“天朝上国”的美梦。晚清社会中有一批在政治上眼光敏锐独到的封建知识分子,一直在为中国社会寻找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的探索。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和士族知识分子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安邦救世为己任,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思潮,他们关注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提倡学习“西学”,改革传统的旧教育。林则徐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魏源著海国图志,是近代有识之士对于欧洲国家的地理、历史、气候、物产、政治、军事等发展情况的初啼之声。他们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政弊;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御侵略。这些有识之士提出改革科举,培养选拔讲求真知实学的人才,提倡发展实学教育,奉行务实精神,学习西方的学术和技艺,实现救亡图存。舒新城在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指出:“晚清时期中国的教育思潮基本处于一种对西方的模仿。”这些教育思想可以划分成“方言思想、军备思想、西学思想、西艺思想和西政思想”。(二)技术东渐。为了挽救覆国厄运,晚清权臣开始拟定一系列的改良政策,开办建造各类新式学堂以期“富国强兵”。洋务派本着“自强”与“求富”的目的要求培养新式人才,自 1862 年,奕创立京师同文馆开始,在各省和地方一大批方言(外语)学堂、军事学堂、技艺学堂相继诞生。在洋务运动开展阶段时,清政府建立上海广方言馆等七所方言(外语)学堂;015014专稿专稿福建船政学堂等十四所有关水军、武备学堂;南京储才学堂等七所技术学堂。就这样开启了技术东渐的大幕。在新式学堂兴办的过程中,洋务运动倡导建立的新式学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实业的发展,催生出以图画为内容的艺术教育的出现。这些图画课程将人们以实用目的教育体系和课程内容纳为关注的重点。“图画学”或“制图课”的内容为各式工商、军事机器图、轮船图、机械图等,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国家军事和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绘图设计人才。上述开设在各类实业学堂内的图画课程,即可看作是当代高等艺术教育的设计学科的雏形。这一时期在学堂中开设的图绘课程作为高等艺术教育呈现的主要内容,一方面体现近代艺术教育在作为工艺技能教育的从属是应“自强求富”之需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早期工业设计教育的启蒙。(三)制度东渐。然而在进行各类实业学堂建立的尝试之后,洋务运动并没有如愿将颓败的晚清帝国运势挽回,在多重力量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危机,急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大变革之中,无论是保守还是维新,都已经意识到西方文化来势汹汹不可逆挡,挽救危亡的根本集中到了国家人才的迫切问题之上,也就是教育之变革,自此也将中国的近代教育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晚清时期 壬寅学制 和 癸卯学制相继制定与实施,为现代中国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学制的颁布与实施使各类各级学校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其时盛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整个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于是,晚清政府效法日本教育,重视普及教育,希冀通过普及教育来培养“明伦理,爱国家”的顺民。虽然选择了日本的西方现代化路径作为模版,与资产阶级国家的学制形同一致,实质还是“保国存种”的出发点,不会触及政权根本,带有很强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色彩。值得玩味的是原本是晚清政府用来自强的教育事业反而加快了葬送自己的速度。如果说对于新学的接受,起初还仅仅停留在对修缮不堪时局的认知,随着外部世界的信息不断涌入,固有的认知体系不断被冲击和刷新,技术东渐、思潮东渐和制度东渐的交织与碰撞,三者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越发明显,使新式教育不能够满足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效仿。二、近代学制的建立与艺术教育主旨的更迭促进实业发展是晚清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有识之士挽救国运危亡的共识和主要目标。两次鸦片战争已经将工业社会与农耕社会之间的巨大差距残忍地暴露,近代社会的改革从起初的“兵战”思维,转到了发展西方工商业模式革新社会的重心之上。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指出的:“今工商百器皆借于画,画不改进,无工商可言。”2“图画”教学能够改进近代中国实业界的发展,与工业生产制作密切相关的“图画”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担当。如福建船政学堂等军事学堂的大力兴办促进了图画课程的设置,“图画”给后期“图画手工科”的出现铺垫了道路。近代艺术教育并非来自传统艺术教育的自然衍生,也并非近代学制的天然产物,而是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施加在近代中国教育体系之上的结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