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_卢凤伟.pdf
下载文档

ID:209732

大小:7.58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融合 职群化 专业 课程体系 构建 实施 卢凤伟
1研究背景1.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服务领域,组建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紧紧围绕国家振兴东北和数字中国总体发展要求,围绕“六个强省”战略目标,着眼于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黑龙江全方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2014年,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了以软件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动漫制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四个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不断关注ICT产业新业态,深度洞察和认识ICT产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满足ICT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020年和2021年在原有专业结构基础上,新增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两个专业。1.2本土化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推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2014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开展成果导向OBE教学改革,开展了成果蓝图建置、课程体系建构、课程开发实施、三回圈持续改进等一系列改革,初步形成了本体化认知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为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新途径,学校确定以国际工程技术教育认证推动专业建设深化改革。2018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黑龙江省率先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020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开展,进一步深化教师关注学生学习、以成果为导向、注重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规范了专业建设标准,推进了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1.3与行业领军企业华为深度合作,建立省内唯一的ICT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以培养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事信息技术相关工作、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信息工程学院紧跟ICT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加深校企合作,合作企业的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2017年,黑龙江职业学院与行业领军企业华为合作,创建黑龙江省唯一的ICT学院即“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并开展华为授权的HCIA、HCIP、HCIE培训和考试,与华为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社会培训、专业共建、师资共训、课程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共育。2课程体系简介2.1课程体系内涵释义“双标融合”是指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华为ICT认证标准相融合;“职群化”是指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动画设计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信息化系统管理员等职业群的用人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模块化”是指“一通用三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通用、专业统整模块共享、专业“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卢凤伟张秀杰庞金龙(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摘要:紧紧围绕国家振兴东北和数字中国总体发展要求,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着眼于服务龙江全面振兴,为龙江全方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工程学院优化专业结构,组建了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在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行业领军企业华为认证标准”相融合,构建并实施了“职群化、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使专业群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对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达成、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华为IC T 认证标准;逆向设计;“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09(2022)10-0110-06作者简介:卢凤伟(19 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电脑与电信教学改革-110DOI:10.15966/ki.dnydx.2022.10.021核心模块分立、专业拓展模块可选”的课程体系。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2.2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基于培养目标,又要支撑培养目标,“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如下: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首先,依据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中国高职教育的特征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行业用人需求,确定专业群培养目标,参照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规范3教学成效及评量,结合岗位能力需求,以及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确定学生毕业时质量标准,即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结合ICT产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职业群岗位能力需求,对照 华为认证标准,确定培养规格,即素质、知识、能力培养目标,进而融合华为认证课程体系,构建“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2所示。3课程体系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3.1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课程体系不能有效促进培养目标达成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通常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始,再到毕业要求,再到培养目标,再到需求,造成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外部需求,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达成。图1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示意图图2“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图电脑与电信教学改革-111(2)专业群教学资源难以共建共享的问题。在专业群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是以专业群建设为名,实际却是各专业各行建设之实,未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尤其是教学资源中的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未能共建共享,使得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交叉重复课程,以及内涵相同的课程,在学时、学分、选用教材及授课内容上参差不齐,造成教学组织、实施、管理困难。(3)课程设置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问题。高职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单一而统一的课程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通常不能以学生为中心,未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为所有学生设计了单一而统一的学习和成长路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固化了学生学习路径,束缚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3.2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1)“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华为认证体系是业界唯一覆盖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该认证体系以岗位素质模型为基础,在大量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以三层进阶认证模式,满足从新员工到技术专家的不同需求,被全球150多个电信等行业采用,华为认证工程师是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标杆。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在参照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确定的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的基础上,组建由校内专家和华为工程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对华为认证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标 华为认证标准 确定学生培养规格,即素质、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依据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以最终培养目标为起点,融入华为认证课程体系,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有效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与华为认证对应情况,见表1。(2)“模块化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整合统整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内各专业交叉重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构建“专业统整模块”,统筹规划,统一课程学时、学分、选用教材和教学大纲,按照相同的标准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教师按照相同的标准组织实施教学。依据课程体系中“专业统整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三大模块,打破原有专业为单位的师资队伍结构,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建设结构化教学团队,对接课程体系中的三大模块开展教学,从而实现专业群内师资队伍、课程资源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3)“拓展可选模块”,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为引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不是以教师会教什么为依据,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构建“专业拓展模块”,包括拓宽学习领域的横向拓展课程和难度递增的纵向拓展课程。学生在完成专业统整课和专业核心课学习后,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基础以及个人发展目标,在横向拓展模块选取不同的跨域课程,以实现在广度上专业知识的拓宽;在纵向拓展模块选取不同深度的课程,以实现在深度上专业知识的拓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参看拓展可选模块的课程设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4本课程体系的创新点4.1创新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拓展可选模块”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为引领,在人才培养过程过程中,彻底转变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构建“拓展可选模块”,活化学习路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发展规划,在横向拓展学习领域、纵向深化专业知识,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4.2创新课证融通课程体系:融入华为认证标准以培养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动画设计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信息化系统管理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动漫制作、网络系统运维、物联网应用系统维护、大数据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融入行业领军企业华为ICT认证标准,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行企业用人需求,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水平。4.3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在专业推行成果导向教学改革和开展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师队伍中不断深化革新。在课程体系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充分以这些理念为引领,彻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导向、头脑风暴、激励性评价等教学方法,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和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有效沟通的能力,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教学模式转变如图4所示。电脑与电信教学改革-112群内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课程名称1.路由与交换技术2.网络设备安全部署等课程1.高级路由网络互联技术2.高级交换网络互联技术3.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1.物联网基础技术2.物联网组网技术3.物联网规划与组建等课程1.移动通信网络调试及优化2.网络安全技术3.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1.HBase技术原理2.Hadoop 大数据平台构建3.Spark 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等课程素质、知识、能力培养目标1.养成认真钻研、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掌握中小型网络的特点和通用技术。3.具备使用华为路由交换设备协助进行中小型企业网络设计、实施和运维的基础能力。1.养成认真钻研、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全面掌握中小型网络的特点和更深入的技术应用。3.具备使用华为路由交换设备独立进行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部署和运维的能力。4.实现网络的较高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1.养成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标准的职业习惯。2.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和行业应用。3.具备基于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架构实现端到端物联网业务的开发能力。1.培养严谨的参数配置习惯和规范化的职业素养。2.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3.具备5G基础业务能力。1.养成良好严谨的编程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2.掌握大数据组件技术原理与架构。3.掌握华为大数据平台 MRS 的使用方法。4.具备基于华为MRS服务的操作和开发的能力。对应华为认证HCIA-Routing&Switching 路由交换工程师初级认证HCIA-Routing&Switching 路由交换工程师中级认证HCIA-IoT物联网工程师初级认证HCIA-5G5G工程师初级认证HCIA-Big Data大数据工程师初级认证对应职业岗位能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