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专业...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为例_季俊夫.pdf
下载文档

ID:205916

大小:1.80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食品 加工 安全 农业 专业 兴化 健康 产业 研究院 季俊夫
农产品加工2022 年第 12 期文章编号:1671-9646(2022)12b-0110-04第 12 期(总第 566 期)农产品加工No.122022 年 12 月Farm Products ProcessingDec.摘要:“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实践培养是全国涉农高校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长效实体化实践基地和完善校外管理制度是培养模式深入改革的先决条件。以中国农业大学首个在外产业研究院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长效建设模式,以期为提高全日制农业硕士实践培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关键词:食品加工与安全;实践培养;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doi:10.16693/ki.1671-9646(X).2022.12.057Exploration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Base for thePostgraduates of 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 Degree:Taking Xinghua ResearchCentr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I Junfu,MA Lingjun,LI Wen,LIAO Xiaojun,HU Xiaosong(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Establishing a long-term physical practice base andimproving the off-campus management system are prerequisites for in-depth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l.This thesis takes theXinghua Healthy Food Industrial Research Centre,the first off-campus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s an example,to explore the long-term construction model of the practice base for“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postgraduate students,with aiming to provide the evidences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full-time agriculturalmasters degree.Key words: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practice training;Xinghua Healthy Food Industrial Research Centre of ChinaAgricultural University“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探索以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为例季俊夫,马玲君,李文,廖小军,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收稿日期:2021-12-21作者简介:季俊夫(1988)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果蔬加工与功能。根据 2013 年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教研20133 号文件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其中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也是研究生专业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首先就要深入改革培养模式,加快建设培养实践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实践教育资源和完善实践培养条件1-2。“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是与农产品原料贮藏与保鲜、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多方面相关联的专业学位。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目标,为相关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宽口径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的工作,具有较好的科研创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3-5。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实训过程。高质量的实践训练有效保证了该专业研究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加强了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了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6-7。但与此同时,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也对高校建立实体化实践基地和完善校外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目标建立持续稳定的实践地基或校外产业研究院,长效机制2022 年第 12 期的探索与研究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8。因此,以中国农业大学首个在外产业研究院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为例,依据过去 3 年培育的 49 位“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为示范,探索“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长效建设模式,以期为提高全日制农业硕士实践培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1“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1.1缺少必要的校外科研实践硬件条件在解决产业实际科学问题过程中,不完善的硬件平台往往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在通常远离学校的实践基地,大多数企业很难提供完整的实验平台,致使专业研究生无法高效率地开展相关实验,部分学生甚至不得已往返于学校本部,这就违背了实践培养的初衷,也影响了研究生完成实践课题时的信心。1.2缺少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机制在长期规模化的实践实训中,制定合理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是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尚缺乏相关管理标准,也缺少实践顺畅运行的保障机制。部分专业研究生虽然参与了教学环节,但只满足于完成基本学分或课题,全过程培养中对于研究生的考核、监督、评价等机制仍不健全9-10。1.3缺少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可以有效保障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顺利进行。但通常学校的指导教师距离实践基地较远,与研究生日常沟通受限,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如何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常驻实践基地,以及遴选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高工作为校外导师是解决师资问题的关键。多数高校对于常驻实践基地教师的考核机制和奖励政策尚不明晰,而对校外导师的遴选程序也缺少相关制度11。1.4整体社会服务能力薄弱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偏重于理论基础研究而忽视科技成果转化,缺乏相关行业背景和产业社会服务经验。这会导致部分教师在指导专业研究生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为标准,过分强调科技论文的产出而无法解决产业实际问题。当以发表 SCI 论文为唯一导向的专业研究生将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实践学习中,进而严重影响培养质量12-13。2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实践基地模式研究2.1拓展实践教学硬件资源,建设现代食品产业研究院(解决实践硬件条件)针对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创新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建设校外产业研究院势在必行。完善的硬件基础平台将大幅度提高校企联合紧密度,为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提供了实际载体。通过对比考察,基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农产品加工领域优势突出,选择江苏省兴化市食品开发工业园区作为合作对象,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兴化市省级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5 万 m2,入驻企业 146 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8 家,主要涉及火锅食品、植物油加工、面粉加工、方便食品制造、脱水蔬菜、啤酒麦芽、奶业制造、畜禽水产品饲料等多种类产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17 个,中国驰名商标 8 个。近3 年,开发区食品加工园区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达4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 5.6%。为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健康食品的生产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研发生产满足人民健康生活需要的高端食品,兴化市政府急需与国内顶级科研机构探索在健康食品产业中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新工艺的应用、新业态的研究等。因此,在 2017 年至 2021 年期间重点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其占地面积超过 1.47 hm2,总建筑面积 9 000 多 m2。研究院下设食品技术研发中心、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成果推广中心等核心部门,另建设 2 000 m2产业中试、小试平台。依托江苏省级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开放式创新孵化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2.2实施“二元一体四融合”实践教学理念,深化“一人一企一课题”全过程培养方案(解决实践师资问题)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兴化)设施设备条件、生产技术及管理优势,以生产实践为导向,努力专业研究生实现产、学、研、培“四融合”,贯彻实施“校内与校外”“课堂与实践”“科研与应用”二元一体的教学理念。建立了基地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制订了基地实践教学管理办法,规范化、创新化管理,满足实践基地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及改善管理水平;联合实践教学单位引进激励机制,调动基地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教师及研究生在承担实践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中试和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工作,利用基地人员技术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将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实际生产开发。目前,基于兴化地方食品产业特色,设立 5 个实习研究方向:果蔬新型加工技术与研发方向、水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方向;食品安全与快速检测方向、粮食加工与发酵应用方向季俊夫,等:“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探索111农产品加工2022 年第 12 期和健康乳制品工艺与研发方向。现已有超过 50 家食品企业加入产业研究院实习实践群,共有 40 位校内资深教授和校外企业高工担任专业研究生全程指导教师,完全满足专业硕士“一人一企一课题”的全过程培养方案。2.3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多机制实践教学管理改革(解决校外实践管理问题)建立校外实践网络化管理平台,提高分散实习的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该平台,产业研究院可以宏观把控,发布实习相关规定、实践教学相关资源、新闻,链接食品行业相应法律法规;教师可以流动式驻厂指导,进行远程管理和答疑解惑;实习企业单位可以及时向产业研究院、指导教师反馈学生实习情况;学生则全过程参与实践,通过平台讨论交流并接收检查和辅导。建立多机制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践基地日常管理严格按照中国农业大学相关文件和教学规章制度,以及研究院内部管理规定执行,规范实践教育、实践质量考核与评价、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管理内容。学生前往基地实习前,学校和基地首先联合开展安全教育、实习注意事项及相关应急措施培训,并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一方面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生安全,另一方面保障基地的权益,尤其是保障基地研究院的知识产权全有。强化实践基地双向管理,研究院与学院成立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校地联系会议,共商培养人才的方案,交流培养人才的经验。建立学生实践考核制度,强化实践技能考核,建立校外导师的考核制度,遴选合格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14-15。“二元一体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