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位一体”为稳经济注入新动能_党齐飏.pdf
下载文档

ID:205870

大小:1.34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三位一体 经济 注入 动能 党齐飏
当代广西2023年第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2022年12月2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强化科教兴桂,夯实高质量发展关键基础,为我们推进科教兴桂战略明确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踏上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新征程,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把优先发展科教事业作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先手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教事业全面发展推动壮美广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奠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很难长久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无法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近年来,广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区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但广西基础教育薄弱,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不高,高水平学科欠缺,人口学历层次不高,2021年每10万常住人口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校生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和52.5%,教育对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不强。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跨越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教育和智力支撑。要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部区共建边境地区教育示范带,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着力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充分发挥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我区是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区,要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聚焦汽车、机械、制糖、石化等重点产业链,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培养一大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构建富有广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区。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扎实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分层分类支持高水平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用好部区合建机制和高校对口支援资源力量,深入推进部区合建广西大学,引导其他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不断优化高校学科专业体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关注责编/范立强“三位一体”为稳经济注入新动能文/党齐飏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主体,三者互为补充、协同配合、系统集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强大驱动。162023年第1期当代广西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力争让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变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累计突破重大技术近400项,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进入全国第二梯队。但我区投入产出不高和创新主体不强问题较为突出,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 0.81%,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发展新蓝图和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建设一批高度契合我区制糖、水果、冶金、汽车、石化等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学科,形成一批围绕我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农业强区等战略的优势特色学科群,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开展科技“尖锋”行动,坚持“急用先行、重点突破”,精选“小切口”,聚焦新能源汽车、平陆运河建设等七大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力争在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商用动力装备、高端铝合金材料等领域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要加强创新支撑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全力推进“广西科改 33 条”落到实处,扎实开展研发经费提升专项行动,重点瞄准优势产业和特色领域,加快布置、培育一批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在甘蔗生物学、有色金属新材料、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等领域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基地进入“国家队”。要促进创新交流合作,深度对接引进国内科技资源,积极加强与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沟通衔接,深化粤桂科技合作战略协议,深入开展精准科技招商行动,大力实施广西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中国 东 盟 技 术 转 移 中 心 建设,探 索 构 筑 中国东盟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联合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服务的能力水平。三、坚持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注入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根本。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着力引育一大批“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数量屡创新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但我区大专学历以上人口占比仅为10.8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47%),人才总量严重偏少,领军型人才匮乏,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人才规模、结构、质量都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广西想要加速前行、奋力赶超,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才的力量,以建设“1+2+N”人才发展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聚集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以“引”才为基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先进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精准引才、科学引才、系统引才,组织实施“科技搭桥行动”,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抓好“带土移植”,对接院士通过“定向研发合作”方式帮助企业攻克重大技术难题。以“育”才为重点,坚持人才“厚土栽培”,实施广西杰出人才、八桂学者、自治区特聘专家、广西人才小高地、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专项等项目,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持续推进人才“冬令营”建设,实施“技能广西行动”,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留”才为保障,围绕“广西所需、广西所长”,推进广西高校立足广西、依托广西、服务广西,深化拓展面向东盟的人才交流合作,提升“留学广西”品牌影响力,优化广西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各类人才更加了解广西、热爱广西、愿意留下来建设广西。以“用”才为关键,大力鼓励人才与产业、项目有机结合,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人才工作理念,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四、坚持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主体,三者互为补充、协同配合、系统集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强大驱动。例如,广西聚焦优势农业产业、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强化农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培育出 68 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等一批农业领域拔尖人才,获得一批全国科技农林类成果奖项,推动 2021 年林业总产值突破 8487 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实践证明,创新驱动发展实际上是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等各种要素有机链接的一个生态闭环,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充分激发各要素的效能。必须加快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圈,为全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要强化科教协同,充分利用好科研院所丰富的科研资源、高水平的科研人员队伍,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资源整合,深入探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新模式,促进科技和教育深度融合。要强化产教融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瞄准地方主导优势产业,与企业共建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等7个产教深度融合、产业特色鲜明、辐射能力强的产业学院,有效推动了产教融合。我们要借鉴这种校企院企合作模式,集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力量,在我区铝、蔗糖等传统优势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探索构建“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的协同机制。要强化成果转化合作,从广西发展需要着眼,从市场需求出发,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防止科研与产业“两张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设立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构,打造南宁、桂林两大科技成果转化带,支持建设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整合科技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1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