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_解茹玉.pdf
下载文档

ID:205620

大小:1.0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流 背景 我国 高校 科技成果 转化 效率 研究 解茹玉
引 用 格 式:,():解茹玉,刘静“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甘肃科学学报,():“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解茹玉,刘静(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摘要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为高校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两阶段模型测算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结果显示: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未达到 有效,但都处于中等水平;从八大经济区的数据来看,黄河中游地区在第一阶段的综合效率远高于其他地区,而东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在第二阶段表现更佳,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及大西南综合区的两个阶段综合效率相差较大;从规模报酬系数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应注重对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对接面,提高组织和管理效率。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多阶段模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年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提出“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 双一流 建设监测和成效评价,作为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高等院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主力军。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科技成果产量庞大,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也成为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年我国高等学校经费内部支出 亿元,较 年增长,投入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力比重达到。但是,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越高,区域经济发展受益越大。然而事实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情况表现并不乐观。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显示,年高校专利合同售出数仅占当年专利授权量的;专利出售及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仅占当年科技经费拨入额的。科技创新的投入与回报相差巨大,科技创新效率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亟待提高。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探索提升转化效率的路径,持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尴尬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关注,学者们分别从科技体制改革、产学研结合、转化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上,王赵琛等指出评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时,应突出转化收入金额绩效导向指标,弱化计数指标,减少过程性计数指标,排除混杂因素较多的基础研究指标;赵公民等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除了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之外,还受到该区域互联网发展水平的非线性影响;罗茜等提出国家政策、区域环境与组织行为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核心因素。已有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但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第一,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证研究较多,但大多仅考虑了初始投入与最终产出,未考虑到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和经费;第 卷第期 年月 甘 肃 科 学 学 报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协同创新视角下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及路径优化研究”()作者简介:解茹玉(),女,陕西韩城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创新扩散。: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高校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科研人员利用自身知识、经验为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也是科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但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大部分研究未能考虑到高校科研人员隐性知识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由于香港、澳门、台湾省与我国其他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为了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选取 年 的 相 关 数 据,运 用 数 据 包 络 分 析(,)多阶段模型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探究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而挖掘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有效路径。研究设计评价指标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为两个阶段,如图所示。第一阶段是科技投入产出阶段,主要是科技经费与人员的投入,到专利授权、科技著作与论文的形成;第二阶段是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阶段,主要是专利从高校到企业的商品化阶段,这一过程中包括了专利出售、技术转让以及高校科研人员利用自身知识为企业经营难题出谋划策等隐性知识的转移转化。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指标,不仅包括技术、专利的投入,还包括高校科技服务机构的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同时,结果指标不仅包括专利出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还应包括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应结合这两个阶段进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两个阶段 行,而不应只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的后半程。效率评价的测量指标见表。由表可见,在第一阶段的效率评价中,投入指标从投入的经费和人力两方面进行测量,产出指标选用出版科技著作数、发表学术论文数与专利授权数;第二阶段的效率评价中,投入指标除了科技成果的指标之外,还选取了科技成果推广中所投入的经费与人力,即成果应用当年经费支出、科技服务经费支出、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全时人员,产出指标包括专利出售合同额、技术转让合同当年实际收入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吴寿仁 对科技成果概念的解释,本文在效率评价测量指标的第二阶段投入指标中未包含科技著作数与学术论文数。表效率评价测量指标 阶段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第一阶段当年经费支出()出版科技著作()全时人员()发表学术论文()专利授权数()第二阶段专利授权数()专利出售合同额()成果应用当年经费支出()技术转让合同当年实际收入()科技服务经费支出()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全时人员()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方法由 于 世纪 年代提出,可以测度多项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有效性,是效率分析与评价常用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保持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者输出不变,借助数学规划与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并将各个决策单位投影到 的生产前沿面上,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 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采用 多阶段效率评价模型的原因有二:一是 方法适用于多输出多输入第 卷解茹玉等:“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的有效性综合评价问题;二是 方法并不直接对数据进行综合,因此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投入指标及产出指标值的量纲选取无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投入要素,如经费投入、人力投入等,而产出要素也有多种类型,如科技著作、学术论文、专利出售合同额等,它们都难以用一种标准来统一,因此采用 方法可以在不影响评价结构的前提下有效规避和简化数据处理的难度。以我国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样本收集数据,初始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火炬科技统计年鉴 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等。实证分析相关性分析运用 模型进行效率评价,要求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显著正相关。运用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所列。年间各指标从总体来看比较合理,基于此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表 年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产出指标相关性分析 指标 注:表示在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表示在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代码 与 均指代专利授权数,为清晰反映两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故在两个阶段采用不同代码指代。效率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的两个阶段中,从投入到产出均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参考既有研究,第一阶段投入指标取 年数据,产出指标取 年数据,第二阶段投入指标取 年数据,产出指标取 年数据。运用 软件的 模型对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见表。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八大综合经济区”划分方式,将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 个省份划分为“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大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个板块。这种划分方法综合考虑了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社会习惯和资源禀赋等条件,更有利于区域问题的研究。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结果如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全国整体评价从表可以看出,第一阶段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 、和 ,均处于非 有效状态;第二阶段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 、和 ,也处于非 有效状态。总体来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但均未达到 有效。首先,第一阶段比第二阶段的综合效率高,且第一阶段达到 有效的省份有个,而第二阶段达到 有效的省份仅有个。其次,两个阶段的规模效益均率高于纯技术效率,表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投入规模上比组织管理上做得略好。尽管如此,效率值小于,说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还需要大幅度提升,才能有效发挥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初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区域评价对我国八大板块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两阶段评价,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见,黄河中游地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第一阶段综甘 肃 科 学 学 报 年第期表我国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阶段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结果 区域省份第一阶段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综合效率()第二阶段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综合效率()东北地区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北部沿海地区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东部沿海地区上海 江苏 浙江 南部沿海地区福建 广东 海南 黄河中游地区陕西 山西 河南 内蒙古 长江中游地区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贵州 云南 重庆 四川 广西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藏 有效省份 总体均值 合效率高于总体均值(),而第二阶段中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远远超过总体均值()。具体来说,第一阶段中黄河中游地区的综合效率最高,达 ;东部沿海城市、长江中游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以及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综合效率次之,处于之间;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的综合效率较低,处于之间。从表的数据还可知,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中游地区的规模效率低,说明存在投入冗余或者产出不足;这两个地区高校数量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当投入达到最优规模之后,继续追加投入就会导致规模效率降低。第二阶段中东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综合效率超过,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地区以及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综合效率处第 卷解茹玉等:“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图个经济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综合效率 于之间,仅长江中游地区的综合效率低于。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数据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第二阶段的纯技术效率达到了 有效,但规模效率较低(),因而影响了综合效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省域评价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综合效率象限图见图,其中横轴为第一阶段综合效率(,),纵轴为第二阶段综合效率(,),个象限按照横轴、纵轴进行划分,可将 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类。图我国 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象限图 第一类包括浙江、海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这个省(自治区)的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表现良好,在第一阶段综合效率大于,且第二阶段综合效率大于。海南、西藏两个省(自治区)的综合效率达到了 有效;陕西在第一阶段中达到了 有效;甘肃和宁夏在第二阶段中达到了 有效。从表可以看出,浙江省高校在两个阶段中的纯技术效率都达到了 有效,说明该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能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规模效率尽管没有达到 有效,但也处于较高水平(左右);甘肃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都表现良好,但在第一阶段的纯技术效率未达到 有效,即对科研资源投入的利用率还不够理想。第二类包括山西、内蒙、江苏、安徽、江西、河南、贵州、云南和新疆,这个省(自治区)的第一阶段综甘 肃 科 学 学 报 年第期合效率小于,且第二阶段综合效率大于,其中山西、江苏、河南、贵州、云南和新疆在第一阶段的综合效率达到了 有效,但这些城市需要在第二阶段加强优化,如内蒙古自治区在第二阶段的规模效率达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