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箭——罪行的本质》_...表象下隐藏着的人文主义内核_李丹阳.pdf
下载文档

ID:204669

大小:208.26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间箭罪行的本质 时间 罪行 本质 表象 隐藏 人文主义 内核 丹阳
第 24 卷第 6 期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4No62022 年 11 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Nov2022时间箭 罪行的本质:后现代叙事表象下隐藏着的人文主义内核李丹阳1,2(1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23;2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太原030024)摘要: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在小说时间箭 中运用了时间倒流和身心二分的后现代叙事方法,评论者多关注这些后现代实验叙事形式以及艾米斯含混的道德立场,忽视了艾米斯对道德传统的坚守和对现实主义的关注,实际上这种后现代叙事方式更彰显出一种人文主义思想。时间可逆性叙事强化了对大屠杀道德逻辑的批判力,彰显了艾米斯的道德立场;艾米斯也通过身心二分法的叙事方式对不当的道德判断进行了暗讽,体现出作者坚守的道德传统指向 道德人文主义。时间倒流的叙事方式披露了纳粹大屠杀的罪行,体现了作者对暴力现实的审视,也引发了读者的道德共鸣,展现了艾米斯对现实人文主义的探究。此外,身心二分法的叙述方式虽然以主体中分裂的灵魂和身体展开叙事,但分裂的叙事背后是艾米斯对完整统一的自我主体的追寻,表征了人文主义主体观。在看似戏谑的后现代叙事表象背后,可以看出艾米斯严肃的人文主义关怀。关键词:时间箭;后现代叙事;人文主义;道德人文主义;现实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体观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22)06-0077-05收稿日期:20210630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CX21_0017)作者简介:李丹阳(1988),女,河南林州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Time s Arrow or the Natare of the offence”:the Core of Humanism Behind the Exterior of Postmodern NarrationLI Danyang1,2(1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Abstract:Martin Amis,a British writer deeply influenced by postmodernism,applies the postmodern narrativetechniques which are flashbacks and the splitting body and mind into his novel Time s ArrowMost critics focuson experimental postmodern narration and Amis s ambiguous moral position while ignore his adherence to moraltradition and his concern for realismActually,the postmodern narration highlights the humanismThe technique offlashbacks reveals the moral logic of the Holocaust,which is criticized by Amis and shows his moral position;meanwhile,he uses the narrative method of the splitting body and mind to satirize the improper moral judgement,which shows Amis s adherence to moral humanismIn addition,the narrative technique of flashbacks exposes therealistic crime of the Holocaust,which reflects author s examination of the reality of violence,arouses readersmoral sympathy and shows Amis s exploration of realistic humanismAlthough the body and the mind are splittingin the novel,Amis s pursuit of the complete and unified self is obvious,from which the humanistic subject view isdisplayed hereBehind the seemingly playful postmodern narration Amis s serious humanistic concern is ap-pearedKey words:Time s Arrow;postmodern narration;humanism;moral humanism;realistic humanism;humanistic subject view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1949)的时间箭 罪行的本质(Time s Arrow:or the Nature ofthe Offence,以下简称 时间箭)发表于 1991 年,获布克奖提名。这是一部直接反映纳粹大屠杀的作品,小说以时间倒流的叙述方式讲述了纳粹战犯托德弗兰德利(以下简称“托德”)从濒临死亡倒回至出生时刻的一生。艾米斯把作为叙述者的灵魂寓居于托德的身体内,以独特的身心二分法的叙事方式完成了这部“倒放的电影”。作者运用后现代叙事手法,颠覆了时间的不可逆性且使统一的主体内部分裂,表达了“对启蒙运动以来以主导时间观念为基础的永恒进步的历史观的质疑”1 259以及“对理性及主体性的质疑”1 259。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艾米斯创作的作品在叙事手法上多有大胆创新,流露出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研究者们也多聚焦于时间箭 中采用的时间倒流和身心二分法后现代叙事方式。有评论者认为时间倒流叙事手法体现了“真实历史与虚构作品之间的张力”2,身心分裂艺术手法的运用“全面反映了大屠杀历史事件中施害者的心理”3,而这样的后现代叙述技巧“反映了道德的复杂性”4 92。评论者们认为艾米斯无意坚守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而是“极力摆出一种道德中立的姿态”5 52和一种道德虚无主义态度,时间箭正是这种暧昧的道德态度和立场的集中展现。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如大卫格莱夫(Davidgleg)就认为 时间箭 是艾米斯在“大胆进行叙事形式实验”6 561,同时也是艾米斯“最辉煌的保守主义之举”6 562。国内亦有学者提出对大屠杀的道德批判及“关注人的心灵与情感”4 96是时间箭的主要诉求。本文认为,艾米斯采用的时间倒流和身心二分的后现代叙事手法不仅彰显了他的道德态度与立场,更指向一种人文主义思想。一、人文主义与 时间箭从词源来看,“人文主义”(humanism)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是西塞罗为希腊文 enkyklia pae-deia 找到的拉丁文对译词,意为全面教育或人文学科的教育。“通过教育来对人的个性品德进行塑造”7 8是古希腊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之一。此后,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还是启蒙时期,人文主义在肯定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同时,都重视“人的内心天生的正义感与道德感”7 74;而启蒙思想家则认为这种道德感“不依靠天启宗教、教育或任何其他的外部权威”,道德的根源在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声”7 74。号召关注并培养对个体及人类的道德感是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之一,谓之“道德人文主义”,现实主义小说在此方面作用巨大,具有重要地位。在英国作家的概念中,“现实主义”不仅事关道德责任,也与客观真相相关,“对客观真相的重视根植于现实主义小说的人文传统”8 118。迈克尔麦基恩(Michael mckean)也指出,“真相”问题和(与新型“个人”相关的)“德行”问题“深刻地相关相似,促生了丰富的成果,这是小说得以生成发展的基础”9。对“真相”的客观现实的描述可以使读者进行正确的道德评判,从而激起读者的同理心,进而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此为“现实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另一个核心内涵即强调人性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古希腊普罗泰戈拉曾提出一个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以人为出发点来理解和思考世界万物,其中人的主体性是人性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文主义主体观强调人的主体是一个理性、自治和完整的自我主体。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确立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地位,“我思”不仅强调了自我主体的理性存在,为实践奠定了基础,也强调了人在实践行动中的自治性。理性与自治性的结合和统一,才能构成完整的自我主体和人文主义的主体观。“小说的形式技法与人文主义的基本立场有不容否认的强相关性。”8 95艾米斯在时间箭 中进行后现代叙事实验,但这种极端实验形式同样传达出了作者的道德坚守与追求,实验形式背后隐藏着作者坚定的道德人文主义立场。英国后现代主义在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体现的是一种传统加实验的“兼收并蓄精神”10。戴维洛奇(DavidLodge)指出,“相当少的小说家会完全地、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寓言小说或非虚构小说或元小说。相反,他们将这些模式之一种或多种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11。洛奇所说反映了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英国文学“越来越兼收并蓄”的状况,时间箭 正是体现了这种“兼收并蓄”的精神。小说中对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进行的充满实验性和客观性的描述,蕴含着鲜明的现实主义因素,是现实人文主义的体现。本文拟从探讨“时间倒流”和“身心二分法”后现代叙述技巧入手,分析时间箭 中作者的道德坚守及其对现实主义传统和完整自我主体的追求,力图透过戏谑的后现代叙事表象一窥艾米斯严肃的人文主义关怀。87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4 卷二、时间箭 中的时间倒流叙事时间倒流是 时间箭 中最重要的叙事手法之一。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正向进行,而是逆向展开。小说中所有事物与行为的发展都是倒着进行的,如人们说话是先说“再见”再说“你好”,走路是倒着向后走,不是先吃食物再排泄而是先吸收排泄物再吐出食物,不是越来越老而是越来越年轻,不是越来越虚弱而是越来越强壮更为重要的是,在奥斯威辛的纳粹集中营里,囚犯们不是被屠杀而是全部被复活,杀戮变成了创造和重生。艾米斯使用时间倒流叙事手法,颠覆了小说中时间的矢量性和不可逆性。“时间与道德是相互关联的”12 19,如果事物或行为的发展不是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而是以相反的顺序进行,那么这样的事物或行为所体现的道德逻辑就会被颠倒。在时间箭 中,作者特地采用时间倒流的叙述形式对呈现出的事物或行为进行颠覆性重构,尤其是对大屠杀这一客观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构”,其目的自然是要颠倒大屠杀的道德逻辑,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被颠倒的道德逻辑却与纳粹的道德逻辑完全一致,这是艾米斯对纳粹大屠杀的道德批判。随着时间的逆转,主人公 退休医生托德虽然年迈体弱,但是体质却越来越好还越来越年轻。几经辗转之后,他来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这里的纳粹军医。这里的医生不是在谋害犹太人,而是在为他们治病,最终囚犯们个个神采奕奕,身体健康。艾米斯将真实残忍的历史事件通过时间倒流的叙述方式转换成了乌托邦想象。在虚构的乌托邦世界里,男人、女人、老人和婴童通过气体、电力、粪便和火焰被创造出来;这里的每个德国人都乐意把自己收藏的黄金捐献出来给犹太人镶牙,把衣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