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视觉作为产品:澎湃新闻S...xth_Tone的视觉实践_丁依宁.pdf
下载文档

ID:204173

大小:2.9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视觉 作为 产品 澎湃 新闻 xth_Tone 实践 丁依宁
前沿报告【新闻产品化创新】青年记者2023年2月上18 丁依宁把视觉作为产品:澎湃新闻Sixth Tone的视觉实践摘 要:产品思维已深入新闻生产领域,从客户端设计、新闻专题策划,到 H5 页面的制作、社交运营等,皆涉及产品化流程。本文以澎湃新闻 Sixth Tone 的视觉内容生产为例,探讨该英文新媒体如何根据受众需求、载体变化调整传播策略,如何推动交互新闻产品制作等,为今后的新媒体视觉产品化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新媒体;视觉传播;H5;交互新闻;产品化;新闻生产从受众单向浏览的 Web1.0 到融合社交互动的Web2.0,再到如今正处风口、推崇去中心化的 Web3.0,新闻媒体身处科技浪潮中,行舟不易。当新闻机构的媒介从报纸转变为网站、手机客户端或社交网络账号时,“产品意识”或已成为媒体从业者的一门必修课。已有诸多新闻机构开始将产品思维应用于新闻生产运作,Sixth Tone(第六声)即为其中一例。Sixth Tone 上线于 2016 年,是澎湃新闻团队出品的英文新媒体,致力于向海外受众讲述普通中国人的故事。经过近 7 年的新闻实践沉淀与积累,Sixth Tone 已发展为以“深度记录中国”为目标的社交驱动型新闻平台。Sixth Tone 本身是一个新媒体产品,也在生产内容产品。在多媒体资讯充盈发达的今天,编辑部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媒体平台中不断争取受众的注意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挑战。视觉作为一种相对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表征,在讯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本文从 Sixth Tone 的视觉实践出发,探讨其从受众、技术角度调整视觉传播策略、交互新闻产品制作及视觉内容专栏化运作等,以期为今后的新闻生产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受众意识与互联网产品调研用户需求相似,媒体机构需要针对目标受众的兴趣特点,调整并改进其传播策略。如果搞新闻报道只是一厢情愿地在那里宣传,很少理会受众的需求和反应,不按新闻的客观规律办事,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受众的需求的。”1Sixth Tone 的受众遍布全球,也希望从植根基层的报道里了解日常中国。作为宏大传播叙事的补充,Sixth Tone 从讲述“小而美”的普通人故事切入,拍摄了诸多富有烟火气和人文关怀的报道。如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Unraveled(“世界工厂”的挑战),探访了广州以纺织小作坊著称的湖北村,而诸如国际电商 SHEIN的部分服饰,也正是在此生产。气候变化题材也是 Sixth Tone 长期关注的重点,如 2020 年江西水灾、2021 年的郑州特大暴雨、2022 年的重庆森林火灾与鄱阳湖极端干旱等报道等,呼应了国际社会对生态问题的关切。中外文化交汇的报道也可以提升接近性,吸引异源文化背景的受众阅读分享。如近期发布的图片稿件Mary and Jesus in the Eyes of Chinese Painters(圣诞图 像的中国化),介绍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画家将西方宗教画像转化为观音的形象,从历史资料中发掘报道题材。除了内容题材,在日常稿件的视觉处理上,Sixth Tone 也尽可能提升海外受众的阅读体验。编辑部会尽量避免使用如警方通报等纯文本图片作为插图,该类图片对不懂中文的受众而言信息有限。如果根据内文必须使用时,则会附上翻译版本,或在图片说明里用英文附注。当然,拥有受众意识并不意味着要盲目迎合受众,而是用受众更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式提升易用性(usability),虽“投其所好”但“以我为主”,促进新闻更有效地传播。因“屏”制宜Sixth Tone 的内容发布平台包括网站、App 以及国内外主流平台社交账号等,兼顾电脑、平板与手机的大中小屏幕。经过后台统计,目前有超过六成的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浏览 Sixth Tone 的新闻内容。移动端出现后,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正在发生重构,媒体的影响力取决DOI:10.15997/ki.qnjz.2023.03.005前沿报告【新闻产品化创新】Vanguard Report19青年记者2023年2月上于对用户的聚拢和吸附力”;移动端“革新了信息传播和接收的方式,使得互动和即时反馈成为可能”。2因此,Sixth Tone 视觉设计的权重也逐渐开始向移动端倾斜。移动端已逐渐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印刷在纸质媒介上的图片可占据较大面积,且其位置静止固定,被仔细甚至反复观看的可能性较大。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图片较小,浏览则是一瞬间、一次性的,受众看完就会把消息用手指“划走”。大屏幕网页的操作方式和移动端类似,但图片的观看体验更接近传统纸媒。如何因“屏”制宜,发挥不同端口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全屏构图逻辑的差异。报纸、网页可通过整版、宽屏放大图片来突出视觉中心,但相同的操作在手机界面的效果可能有所折损通常会自适应为与文本等宽的“插图”,或提示“旋转屏幕观看效果更佳”。目前 Sixth Tone 可针对 PC 端和 App 上传不同长宽比例的封面图,以优化视觉体验。对于内文插图,尤其是包含较多文字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在制图时就要考虑移动端的展示效果,多使用方图、长图的构图模式,尽量避免使用较“扁”(宽/高度比大)的图片,以免在自适应调整后文本信息被过度压缩。该策略也同样适用于视频,Sixth Tone 发布于 PC 端和社交平台的视频就分别采用了 16:9 和 3:4 两种不同的画幅。其次是信息承载量的区别。虽然手机屏幕不断变大,但其瞬时、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特点,使得构图简洁、画面主体清晰易辨的图片更容易吸引注意力,而需要观察探索才能发现的小人物“大隐隐于市”类图片,效果相对欠佳。“如果不能给照片较大的空间,图片编辑应选择大结像、主题突出、信息量较为简洁的影像;反之,可以选择影像的视觉构成较为复杂,视觉符号较多,可以让读者揣摩,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照片。”3以 Sixth Tone 近期编辑的 2022 年度图集为例,网页封面图选用的是一张全景,即广州解封初期一对情侣在路口拍婚纱照,身后是红色的封控水马,远处是河流和居民楼;手机端则直接裁剪为中景,画面直接对准情侣。换言之,大屏端使用远景图展现环境,小屏端则倾向于选用场景更为集中的中景、近景展示细节。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媒体如何拓展在移动端设备上展示大场景的可能性?对此,Sixth Tone 采取的一个策略是,在移动端先展示全景图片,再引导受众用手指放大观看局部。以The Hunt for China s Tallest Tree(寻找中国最高的树)为例,这篇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的自述稿件,介绍了中国巨树科考计划。其中一张展示察隅河岸畔巨树群落的图片为宽幅,在电脑屏幕上可直接一览全貌,而移动端则采用了上述“先总体后局部”的方案,在关键物种旁以小浮窗(pop-up)的形式附注,受众可以放大后细看树木的形态特征。根据展示端特性来调整视觉方案已是常规操作,而如何突破展示端的局限,还需更多尝试与探索。交互 H5:从创新里程碑到常规2022 年 12 月,纽约时报发文纪念其开创性的互动专题报道雪崩发布十周年,并引用了连线杂志对其的评价“新闻业的关键时刻”。4这个坐拥超350 万人次阅读量的新闻创新产品,已成为全球新闻学界业界的必修经典案例。美国学者厄舍直接将此类报道定义为“交互新闻”(又译互动新闻,interactive journalism),5即一种借由代码实现的视觉化叙事。近年来,这种融媒体报道已成为西方主流媒体编辑部的常规操作。活跃于国际媒体场域的 Sixth Tone,也已形成一套交互新闻 H5的生产流程。H5 是第五代超文本语言 HTML 的缩写,可集图文音视频为一体6。利用 H5 制作的视觉驱动交互产品,需要视觉工作者与文字、技术人员协调合作。在确认选题可行后,一名编辑部成员将承担项目经理的职责,统筹并跟进整个进程。经过头脑风暴后,项目组商议出一两个呈现方案,交由设计师进行初步设计,并提前与开发人员约定工期。与此同时,文本、视频、照片、数据可视化等经编辑排布后汇总,排版后完成项目原型(demo)。开发人员基于设计方案进行代码开发,页面制作完成后,团队进行测试检查。调试结束后定稿,进入发布环节,配合宣传海报等物料,运营同事完成分发。在 Sixth Tone 的早期 H5 实践中,通常由视觉编辑负责统筹,兼顾文本与视觉设计。随着项目流程逐渐成熟,只要有兴趣,人人可担任 H5 的项目经理。灵活多样的人员配置,也有利于碰撞出新的火花。从功能角度出发,H5 产品主要可分为展示和探索两类,前者有利于展示复杂的概念议题,后者则更具交互性,有些更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对于以地理位置为线索的题材,H5 无疑占据优势,如 Sixth Tone 早期的报道Hu Line:Journey Through Chinas Heartland(寻 找 胡焕庸线上的中国),以及讲述中欧班列国际运输的Wheels of Fortune(财富之轮)等。关于解释复杂科学理念的题材,比如讲述“中国天眼”FAST 望远镜的The Telescope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宇宙尽头的望远镜),结合现场图片、信息动态图等,系统展示了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针对中国天眼的项目,编辑部曾考虑制作小游戏,让受众移动设计模型上的馈源舱、改变反射面的形状,来体验电磁信号接收的过程。然而,团队发现信息动图已经足以展示,在当时的条件下,简化模型反而可能产生事实错误,甚至会消解议题的严谨科普性质,所以取前沿报告【新闻产品化创新】青年记者2023年2月上20消了游戏交互。当然,H5 产品的确是可以“亦庄亦谐”的。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资讯传播的冲击,适合“玩”的探索类新闻作品也已开始涌现7;习惯于严肃新闻报道的媒体,也在尝试引入更为活泼、适合社交的形式。Sixth Tone的数据记者曾基于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实地调查数据,制作了How I Matched Your Mother(揭秘相亲角)。受众可以输入自己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信息,查看自己匹配了什么样的人;或者输入自己期望的另一半的条件,看看可以找到多少潜在的相亲对象。该产品在满足受众好奇心的同时,指向了婚恋焦虑背后的社会意识。不难发现,H5 产品生产流程较长,涉及多个工种,通常不适合相对突发的消息。使用模板(template)可以相对减轻设计与开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效率。8集合专题页(landing page)是目前 Sixth Tone 较常见的模板,如The Palace Museums Quiet War(战火中的故宫博物院),以及Across China,Species on the Brink(保护中国濒危物种),用地图、老照片和博物插画等视觉元素,将系列报道融为一体,方便受众对专题的了解。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媒体的技术革新,发稿后台功能不断升级,媒体工作者可轻松上传视频、音频、图片,页面排布也更具灵活性。加之有更多的开源平台提供了现成的交互效果代码,并支持 HTML 网页后台内嵌,相对降低了技术门槛。当日常稿件都可以实现基础的融媒体功能,某种意义上也是对 H5 新闻产品的祛魅。作为产品的专题与专栏媒体从业人员除了掌握写作能力以外,视觉素养也同样重要,要有意识地用视觉和设计讲故事,从而吸引受众。9有意识地建立 Sixth Tone 视觉产品的品牌,成为团队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是新闻专题的产品化。以“Shanghai Parks(沪上公园)”专题为例,Sixth Tone 在上海实施“千园工程”之际,探讨公园与市民、公共空间与城市气质的关联。在策划时,就明确该专题是一个集图文、视频、档案资料评述以及 H5 报道为一体的融媒体内容产品。团队对该专题产品使用了统一的角标、横栏图等视觉包装,并按排期执行、定期复盘,确保了工作效率。其中的视频选取了在相亲角读诗的人、在静安公园喂猫的年轻人以及在鲁迅公园交流的听障群体,三部曲相互独立又富有连贯性。在日常新闻报道之外,Sixth Tone 的视觉团队开始将内容产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