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渤海黑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_张海瑞.pdf
下载文档

ID:203985

大小:133.84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渤海 产业 发展 现状 前景 分析 张海瑞
2022年11月中图分类号:S823.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2996(2022)11-0097-03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的指示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全县渤海黑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坚持渤海黑牛品种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并举,实现渤海黑牛产业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打造产业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笔者根据全县渤海黑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索。关键词:渤海黑牛;产业发展;繁育;品牌1渤海黑牛产业发展现状1.1基本概述渤海黑牛主产地山东无棣,是我国唯一黑毛黄牛品种,是世界为数不多的黑毛牛种,也是我国八大地方优良黄牛品种之一。其主要特征是体表全黑,后躯发达,体格健壮,遗传性能稳定,抗病、适应能力强。渤海黑牛是生产高端牛肉的良种,产肉性能好,净肉率高,肉质细嫩,“一高两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质中的氨基酸总量达 95.11%,高于巴伐利亚红白花牛、日本和牛、牦牛和秦川牛等品种,符合当前人们在选择肉食品时对营养和保健的需要,深受国内外市场客户欢迎。1.2种质资源保护情况1.2.1重视保护与认证2006 年 6 月,渤海黑牛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农业部第 662 号公告)。2008 年 7 月,有关部门将无棣县碣石山镇、车王镇、柳堡镇列入渤海黑牛保护区(农业部第 1058 号公告)。2012 年 8 月,渤海黑牛活牛体和饲料种植顺利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经过一年转换期,渤海黑牛肉产品也已顺利通过有机认证。1.2.2成立遗传资源保护开发机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渤海黑牛的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利用,无棣县成立了首家县级地方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管理专门机构无棣县畜禽遗传资源工程中心。1.2.3育种数量不断提升2017 年 11 月,无棣县渤海黑牛良种繁育场被评为“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目前,国家级渤海黑牛保种场存栏量达到了 1090 头。其中,存栏基础母牛 620 头,种公牛 20 头。渤海黑牛品系达到了8 个,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种牛 400 余头,年生产渤海黑牛冻精细管 3 万支。经过多方不懈努力,渤海黑牛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纯种母牛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最新统计,全县渤海黑牛存栏为 9600 余头。1.3品牌优势渤海黑牛牛肉是山东省优秀运动员专用牛肉,所开发的熟食制品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老字号”“山东名牌”“山东区域品牌”。2020 年 12 月,在首届中国牛肉品鉴大会评比中,渤海黑牛荣获综合评比优胜奖、最具风味奖和高品质牛肉生产推荐品种 3 项大奖。1.4产业化情况无棣县加大渤海黑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绿色发展,提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广规模养殖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化养殖、繁育、加工、销售体系,培育了华兴畜牧、鲁拓食品、永顺畜牧等一批龙头企业,年屠宰渤海黑牛 6000 余头,相关产业产值 8000 万元,增渤 海 黑 牛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及 前 景 分 析张海瑞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251900)观察与思考972022年11月加了当地养殖者的收益,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成为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存在的问题2.1养殖散户为主,保种意识不强2.1.1农耕地位弱化渤海黑牛因其耐粗饲、重心低、低身广躯、繁育稳定、吃苦耐劳等特征,曾作为鲁北地区重要的役用家畜品种。一直以来,渤海黑牛饲养靠农户自繁自育。但随着农业机械设备普及,渤海黑牛农耕地位弱化,加之母牛养殖周期长、成本高、收益低,许多农户着眼短期收益,不再从事渤海黑牛的养殖繁育工作,致使渤海黑牛种群数量骤减。2.1.2无序杂交改良近年来,牛肉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养殖者缺少保种意识,不断使用外来大型肉用种牛品种(利木赞、西门塔尔等)无序杂交改良渤海黑牛,也是渤海黑牛种牛群纯种繁育区域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渤海黑牛基础母牛数量偏低,制约了渤海黑牛品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延续性和持续健康发展。2.2技术研发乏力,制约产业发展当前,渤海黑牛保护群主要由公司负责,仅限于提供纯种渤海黑牛冻精进行纯繁。但公司育种科研人员短缺,科研资金投入不足,育种科研技术水平薄弱,更缺少中长期遗传繁育计划。随着渤海黑牛养殖者的减少和各项饲养成本的不断增加,改良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系以及在推进渤海黑牛肉品市场化都亟需科研技术支持。2.3规模化程度低,品牌意识不强渤海黑牛中等体型,牛犊出生重、生长速度、成年牛体重与世界大型牛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当前,渤海黑牛规模养殖场仅华兴畜牧 1 家,渤海黑牛养殖仍然以散养为主,据统计无棣县仅有 1600 余户,养殖数量 25 头居多,大多数养殖者生产条件简陋,饲喂技术落后,疫病防控能力差,没有统一的养殖生产标准,致使无法与大型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市场优质优价机制也难以形成。渤海黑牛作为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但当地养殖者对渤海黑牛品牌缺乏认知。另外,渤海黑牛牛肉产品仍初加工为主,深加工高附值为辅,产业化进程缓慢,市场品牌开发受限。3前景分析3.1渤海黑牛种质资源保种的形势紧迫为落实国家对畜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决心把种业搞上去,2021 年 4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 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 年),明确阐述我国畜禽遗传育种的产业目标和发展思路。同样,渤海黑牛作为主要的地方肉牛品种,育种基础还有待夯实,育种基数还需提高,同时作为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育种体系还有待完善,实质性的联合育种还需继续推进。3.2发展渤海黑牛产业的基础优势明显3.2.1加快草畜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无棣县“粮改饲”试点,持续强化草畜一体化建设,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目前,无棣县粮改饲面积 5 万亩,以苜蓿种植为主的优质牧草生产基地 6 万亩,为渤海黑牛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饲草资源。3.2.2落实“双招双引”以“建链、补链、强链”为目标,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结合,无棣县的华兴畜牧、绿风集团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及省农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积极开展战略合作。2020 年,渤海黑牛顺利通过国家布病无疫小区验收。观察与思考982022年11月3.3种质资源政策扶植力度不断加大3.3.1持续加大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无棣县先后争取到国家级渤海黑牛保种场资源保护利用地方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项目 6 个,配套资金 2000 余万元。县内先后 3 次出台对渤海黑牛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下发县级扶持资金 300 余万元。3.3.2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市县结合融资信贷政策,加大对发展渤海黑牛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为渤海黑牛养殖场户提供活体抵押贷款和 23 年中长期贷款,并适当提高企业授信额度。3.4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需求越来越高,渤海黑牛牛肉基于优质的牛肉品质和诸多的产品殊荣,其品牌价值会不断涌现,市场渠道和销量会不断拓宽及提升。4措施建议4.1抓好小区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渤海黑牛产业化发展需要规模化养殖,要紧紧抓住养殖小区建设这一亮点,实施抓小区带万户行动,引导广大干群研究小区发展、总结小区经验、树立小区典型、规范小区建设、提高小区水平。认真落实畜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重点解决发展中的养殖用地、建设资金、技术服务等关键问题;认真借鉴总结各县市规模化养牛场的典型经验,创新经营机制,因地制宜,做到定位准、体制新、经营活,促进渤海黑牛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4.2强化技术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科研技术人员引入,做好保种育种和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育种体系建设。鼓励构建以渤海黑牛国家级保种场和华兴畜牧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不断提升生产性能,提高牛肉品质,创新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系。加快草牧一体化建设,选育优质牧草品种,加大牧草种植面积,严格生产饲料配方,为渤海黑牛提供优质饲草。严格规范渤海黑牛药残监测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为向市场提供符合标准的渤海黑牛牛肉产品提供安全保障。4.3增强品牌意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4.3.1统筹区域品牌渤海黑牛是国家级品牌,更是滨州区域品牌。畜牧业为滨州市五大千亿级产业,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致富。统筹区域资源,发挥无棣牛业大县优势,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市内牛业龙头企业在规模化养殖、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做优做强渤海黑牛牛肉终端市场。4.3.2培育特色品牌选择一批规模大、创新潜力强的养殖小区和肉牛食品加工企业,给予政策金融各方面支持,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把渤海黑牛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4.3.3做优特色品牌规范渤海黑牛养殖标准生产,严格执行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从源头到销售流通全过程的生产监督,以保证牛肉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竞争,强化行业自律,建立肉牛行业市场准则,引导渤海黑牛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健康发展。作者简介:张海瑞,男,山东滨州人,兽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观察与思考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