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书院历史变迁及其空间格局简要分析_何婧怡.pdf
下载文档

ID:200640

大小:1.1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书院 历史 变迁 及其 空间 格局 简要 分析
188摘要: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教育形式之一,书院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书院同样是我国传统建筑体系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更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特有的“礼制”特征平面布局,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一种独特建筑类型。文章首先对中国书院总体的起始、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概述;其次开始进入巴蜀地区的书院建筑部分进行探讨,对巴蜀地区书院的过去、发展变化和历史繁荣时期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的空间布局进行归纳总结。Abstract:As one of the unique forms of education in Chinese feudal society,academies have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Chin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educational history.Academy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ystem.It has formed a unique ritual characteristic plane layout in the long history,a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unique architectural type in China.Firstly,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overall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Academy,then discusses the academy architecture in Bashu area,studies the past,development and changes and historical prosperity of academy in Bashu area,and summarizes the spatial layout of academy architecture in Bashu area on this basis.关键词:巴蜀地区;书院;历史;建筑;空间布局Keywords:Bashu region;academy;history;architecture;spatial distribution文何婧怡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硕 士孟郝蕾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硕 士DOI:10.19875/ki.jzywh.2023.02.060引言最开始的书院功能为书籍的收藏以及文人墨客对私人读书的需求和授徒功能的需求。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而它的盛行是在宋朝时期,直到明清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数量之多、影响之广使其逐渐代替了中国传统的地方官学,逐渐成为了我国主要高等教育机构1。书院建筑在选址和风景环境的选择上都极具特色,结合了内在文化、艺术审美等多种因素,发展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建筑类型。文章以历史的角度分析巴蜀地区书院历史上的兴盛、繁荣、衰败,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 21个样本,为后面分析打下基础,用建筑学的眼光,客观分析巴蜀书院明清时期的空间布局与群体组合的类型。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20 世纪 90 年代起,中国对书院的科学研究与保护工作也逐渐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巴蜀书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1。有很多书籍和文献对巴蜀书院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书院文化层面的研究,而对书院建筑、空间布局与群体组合并无过多研究。书院对推动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历时间的洗礼,加之保护力度和地方资金的匮乏,书院建筑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城市发展迅速的当下,建筑大量拆迁,书院建筑毁坏状况严重,保存完整的现存书院更是稀少。多数保存完整,可供调查具有研究价值的书院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而得不到有力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1。2 研究范畴2.1 时间范畴通过现存书院调研,在明清两个朝代的书院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文献资料较为齐全。其他朝代的书院建筑大多破损严重或者被拆毁而缺乏实物依据,从而不能对文章起到支撑作用。而明清时期的巴蜀书院建筑,是巴蜀地区近代文化的代表,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2.2 空间范畴巴蜀地区所属面积辽阔,民族较多,书院分布广泛,在书院的选择上需要进行一定的考量。在文章中书院的选择上选取书院建筑保存较多、较完好的地区。3 巴蜀书院的历史演变和遗存现状3.1 巴蜀书院的历史演变3.1.1 巴蜀书院的兴起(唐代)唐代巴蜀地方共有六所书院,据此可推断,巴蜀各地最晚在唐德宗时期就有了书院的存在,但当时主要为文人学者及个人读书场所2。3.1.2 巴蜀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宋代)宋代巴蜀地区有 29 所书院,在大部分范围内均有分布。这个时期巴蜀地区书院有所增建,并且功能上有所完备。地方官学因为当时的背景处于战争中而未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书院从而兴起。据统计北宋时代设立书院有 7 所,南宋时代设立的书院约有 22 所。而书院和官办儒学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一般在经济较为发达区域官学分布较多,而书院分布则较少;而在相对落后的地域书院的数量较多,体现了古代书院和官学之间的这种互相补充和彼此对立的关系。在这个时期巴蜀地区兴起了很多全国家喻户晓的书院,促进了文化的发展。3.1.3 巴蜀书院的衰退(元代)宋末元初,由于蒙元攻占四川,战火不断,巴蜀地方的书院规模锐减,在各地排行也由宋代第六位逐渐下滑至元代第十二位,直至元代后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回升。元初驻守成都的蒙古都元帅推崇儒学,建立了 3 所书院,这是元代巴蜀书院恢复的开始。但是长时间的战乱导致人口的迁移,对当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得文化教育的衰落,这无疑对巴蜀地区的书院产生极大的影响。元代巴蜀所统治的地区可考据的书院有 11所,其中官办的 6 所。这个时代,比较出名的书院有紫岩书院、石室书院等。3.1.4 巴蜀书院的继承与复兴(明代)巴蜀书院在明代的发展,经过了由数量稀少到鼎盛再到基本停顿的三个阶段,但分布相当广泛。明代巴蜀地区书院发展并不平衡,明初想要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Changes and Spatial Pattern of Bashu Academy巴蜀书院历史变迁及其空间格局简要分析189227|2023|02建筑历史与理论(1576年)设立。三台书院碑记:“书院建置,中为文星祠以主兹山之胜,翼以精舍凡若十楹,课两库诸生,拔其尤者为横经之所。前作重门以闭内外,后为文会堂”以警编磨。(5)锦江书院位于成都,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设立。“为门者三,为堂者二,为阁者一,为祠者一,堂左右为舍者五十,其他内寝外垣,庖厩井湢咸治蜀固。”(6)摩云书院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城南,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设立。县令杨于高题联:“月窟天街,摩云可到;韩潮苏海,彭水相参。”(7)崇阳书院位于崇州市学府街,康熙六十年(1721 年)设立。有讲堂、斋舍、书楼、榭亭、庖厨等。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改置两等小学堂。(8)讲道书院位于广汉市书院街,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书院于张公祠。乾隆十八年(1753 年)、乾隆二十年(1755 年)大修,光绪末改中学堂。(9)东川书院位于重庆市,院址及院名更改多次。清初,巴县建有绍云书院。乾隆三年(1738 年)在巴县创设渝州书院。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迁建书院并改为东川书院4。(10)龙门书院位于广元市昭化县西街,乾隆三年(1738年)建,嘉庆二十二年(1817 年)扩建,初名葱岭书院,后称凤山书院,再改龙门书院沿用至今。(11)万春书院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乾隆十年(1745年)设立。取温江古称万春为名。置学田,“延师以督其事”。(12)草堂书院位于三台县城东草堂左,乾隆十五年(1750年)设立。书院屋宇宏敞,周围花木繁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书院讲堂后增建屋宇三间。(13)绣川书院位于金堂县治东,乾隆十六年(1751年)设立。四进式书院:门、前、后两讲堂、祭堂,保存较完整。(14)飞凤书院位于重庆云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设立。为屋三进,中为讲堂,入门两序为生徒房舍,后为先圣殿。讲堂旁有小轩数楹,中间假山园石为游憩之所。(15)江阳书院位于富顺县,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立。头门 3 间,讲堂 5 间,抱厅 5 间,后堂 5 间,东西厢房 2 间。(16)凤鸣书院位于秀山县城南门外,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设立。书院呈四进四横一七天井的四介院布置。(17)墨池书院入仕就不能选择书院教育,这个时期新增书院也仅有 7 所。在明成化年间到万历年初,巴蜀书院才有了极盛的发展,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新增的书院有 71 所。明代书院在书院选址上有着独特的一面,书院多选址在名人圣贤生活住所、读书之所或故乡,在书院中设置的祭祀场所即供奉的是当地著名的名人圣贤。明代的书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书院的平民化。这个时期儒学也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出现了平民化趋势。在明代天启到崇祯的二十四年间,新增书院极少。到万历年间,朝廷下诏毁天下书院,至此,书院的发展基本停止。3.1.5 巴蜀书院的普遍发展(清代)清代的官办书院数量丰富,尤其是在乾隆年间,官办书院占有主要地位。清代巴蜀地区的书院大多注重读书场所的环境,并且大多规模较大。清代巴蜀地区新增书院有 504 所,远远超过其他朝代。3.2 巴蜀书院遗存现状很多书院因为各种原因被损坏。巴蜀地区大部分书院是在明清两个朝代建造的,这其中较为出名、位于人才辈出地区的书院得以较好的保存。一些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暂时作为学校其他工作的利用空间,如:金堂绣川书院;一些与学校现代教学紧密结合,仍作为学生的学习空间,如:江津聚奎书院、蓬安玉环书院、营山云凤书院、仪陇金城书院3。4 巴蜀书院样本的选取4.1 时间范围及空间范围选取巴蜀地区现存较为完好,纪年信息明确的,具有代表性的21个样本。在这21个样本中,纪年最早的案例是明成化十八年(1482 年)的翠屏书院,而纪年最晚的案例是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的平云书院,时间跨度为 415 年。其中四川省占 16 例,重庆市占 5 例。4.2 具有代表性样本简介(1)翠屏书院位于四川宜宾,明成化十七年(1481 年)创建翠屏书院,次年开始办学。(2)锦屏书院位于四川阆中,明嘉靖九年(1530年)设立。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新修建,后来又废止。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乾隆二十三年移建。嘉庆六年(1801 年)迁回原址。乾隆二十四年将书院迁至城外。(3)九峰书院位于四川乐山,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初建,明末毁。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名为九峰书院。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道光十三年(1833年)修葺扩展成为全县最大的学校。(4)三台书院位于宜宾市北真武山中峰文昌宫,隆庆元年位于成都青龙街,道光元年(1821年)设立。以中院为墨池书院,左为东园,右为廉泉精舍。余地分建亭榭菜圃,花草树木,随处点缀,并置学田百余亩。(18)云凤书院位于四川省营山县,道光六年(1826年)修建,为二进式书院,保存较完整。(19)聚奎书院位于重庆市,清同治九年(1870 年)根据聚奎义塾改建。书院建成,有小院一座,小院坐北朝南,为复四介院布局。书院房舍,至今基本保持原貌。(20)尊经书院位于成都市,同治十三年(1874 年)建。是近代蜀学的四川官办最高学府。(21)平云书院位于四川大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建于县治东南隅。有讲堂、宿舍、内院、花园。5 格局5.1 空间布局与群体组合类型巴蜀书院以课堂和斋舍为主要中心,实现有机生长。以轴线和院落为主要生长规律。以此为基准进行划分,有四种基本的组合模型,即单轴线串联式、轴线院落复合式、内聚式、有机自由式5。5.1.1 单轴线串联型各进书院沿着纵深轴线串联布局,由单一建筑物或庭院展开,布置密集,但庭院尺寸较小,为书院组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