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986463

大小:22.92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安全监管 监察 信息化 建设 问题 对策 思考
关于平安监管监察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思考 有哪些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方面的范文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平安监管监察信息化建设几个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在落实关于推进平安生产领域改革开展的意见对平安生产领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及总局党组关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过程中,发现了现阶段总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局部部委信息中心的信息化运维情况,针对平安生产信息化工作实际,提出了安监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运维保障对策建议 平安科技是平安生产工作的重要支撑和强大驱动,信息化手段是提升平安生产监管水平的必然选择。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平安生产领域改革开展的意见提出了安监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包括: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平安生产融合度,统一标准标准,加快平安生产信息化建设,构建平安生产与职业健康信息化全国lsquo;一张网rsquo;、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平安生产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提高平安生产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强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要建立与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联网的信息平台等。2023年全国平安生产工作会议也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包括:加快执法信息化系统建设、尽快组织实施平安生产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加快建立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在线监测预警管控系统等。安监部门信息化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作者通过调研局部部委信息中心的信息化运维情况,针对平安生产信息化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安监部门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信息化建设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目前,信息化开展已从传统信息技术(it)时代进入数据技术(dt)时代,但信息化建设观念没有转变。主要表达在:一是平安监管监察信息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尤其是系统建成后应用缺乏,数据分析不够。二是安监部门信息化工作过度重视技术主导,与业务系统融合不够,认为信息化工作是技术人员的事情。部门整体习惯用传统工作模式研究问题、指导工作,不愿用、不想用、不会用信息化手段分析问题、推开工作。三是互联网思维还没有形成。根据2023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效劳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效劳工作,切实提高政务效劳质量与实效,但平安监管监察深度融合互联网的意识还不够强,互联网应用仍有较大差距。 (二)信息化建设程度差距大、水平不一。 一是政务信息化平均水平低于对象信息化平均水平。政务信息化指各级平安监管监察部门和执法机构的信息化;对象信息化指各类监管监察对象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化,中央企业、绝大多数上市企业、局部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其信息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但在数据上报、联网上企业还存在不愿报、不想联的观念。二是监管监察执法信息系统监测生产运行状况的信息数据缺乏,有的地方几乎是空白。 (三)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程度低。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不同层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同一企业数据分散在不同业务系统中,无法完整表达。一是从安监系统来看,纵向从总局到省、市、县安监局的业务没有全面打通,上下业务协同能力较差,无法形成平安监管合力。二是横向安委会成员单位之间没有打通,部委间业务协同更多依靠纸质文件传输。三是面向企业的平安生产信息化没有覆盖,无法及时获取企业平安生产过程的有用数据。 (四)数据挖掘决策支持能力缺乏。 一是生产经营单位主动上传、上报相关数据的痛点没有找准,导致上报数据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基于数据的精准监管难以实现。二是监管监察信息化系统的数据量较少,且根本是时点数据(即各类定期统计数据),痕迹数据(如执法数据、企业运行数据)很少。三是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够。有的数据更新不及时;有的数据只有统计数字没有详细信息;执法文书、事故调查报告等包含的痕迹数据汇总、整理不够;大量数据躺在库里睡大觉,挖掘利用率低。 二、他山之石 全面科学的运维保障是信息化应用生命力持久的基石。为优化总局信息化运维保障格局,重点对公安、水利、海关等部委信息化运维情况进行了调研,梳理了成功经验做法。 (一)公安部信息化运维情况。 公安部高度重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从顶层设计、经费管理和资金预算等方面加强对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支持和保障。一是公安信息系统的运维按部、省厅、市局三级进行管理,各级有自身的运维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辖区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整个公安系统的运行维护队伍大约六千人。二是建立了以信息技术根底设施库(itil)为核心的运维管理体系。整个运维工作实行自己运维和委托运维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公安信息中心负责本级,网络系统下管一级。三是公安信息中心管理设备3200多台套,资产总额达5亿多,运维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近几年,拨款额度根据运维工作量及难度的增加约按2023-20%的速度逐年递增,2023年为2900万,主要用于运维人员的工资及委托厂商的维护费。另外,每年的设备更新费用约1500万;通信保障总站每年的通信线路租赁费用8000万到9000万,2023年委托厂商的维护费500万,还有每年的设备更新费及人员工资等其它费用。目前,公安信息中心为强化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保障,参照其他部委制定了自己的运行维护标准,正在报财政部批准。四是公安信息中心共有63人负责的信息系统运维业务包括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和软件研发;通信保障总站共有47人负责公安部的通信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保障。公安部部署有四套视频会议系统,是典型的视频会议双系统备份,每次会议由8到2023人提供会议保障,确保了全年视频会议的高频次召开。五是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设有平安处,在职5人,公安信息中心设有安监部,并从全国公安系统选拔25人负责网络攻防能力建设、专项行动、平安检查及网络监测等工作,确保公安信息系统的平安运行。 (二)水利部信息化运维情况。 水利部高度重视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从经费管理和资金预算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对系统运维工作的支持和保障。一是编制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效劳体系架构、工作内容、过程管理及保障措施作出了规定。二是印发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保证运行维护经费预算科学合理。三是在财政部申请设立了水利部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资金预算账户,每年多渠道解决主干节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专项资金约1亿元(其中部机关本级3200万元),在每年对外委托(招标)运维效劳工程里明确拿出约20%比例的建设经费用于系统优化升级,保证系统不断完善和平安运行。 (三)海关信息化运维情况。 1.根本情况海关信息中心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海关总署在京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14个二级机构和1个经济实体(北京中海通科技),职工总计460人左右,其中参公管理人员36人,事业编制人员2023余人,社会聘用人员200多人,其余人员在下属的北京中海通科技。海关信息中心承载全国42个直属海关、900余个通关业务现场的信息系统运维效劳,承担着保障核心信息系统设备、核心业务正常运行等重要职责,中心管理着包含近2022台效劳器在内的软、硬件资产总额超过2023个亿。 2.运维特色海关信息系统的建设经历了金关一期和金关二期两个阶段,伴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效劳模式从最初的被动式效劳转变为流程管理的主动式运维。一是建立了成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引入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建立起覆盖开发各个过程的组织级软件开发标准过程,保持cmmi3级水平;建立了以itil为核心的运维管理体系;引入iso27001,建立了中心的信息平安管理体系和一支专业的信息平安保密技术效劳队伍。二是海关信息中心充裕的运维资金保障了其运维效劳业务的良性循环。2023年,中心的运维经费大约1.3亿。其中,中央财政拨款约500万,总署划拨运维经费约9000万,其余通过效劳各业务司局获取。三是海关总署海关信息中心和广州信息分中心实施双中心运行、互为备份,实现异地容灾备份(核心业务系统)。8个月交替切换运行,全时段热备。四是设有独立的信息平安管理机构网络与信息平安保密处(12人),专门负责中心的信息平安和保密平安有关事项。五是单设包括30多人的客户效劳部,作为效劳的入口,保证了724小时的人员值守。 (四)中海油信科公司天津分公司信息化情况。 1.根本情况中海油信科公司隶属于中海油下属的中海油能源开展股份,是中海油内部唯一一家提供全产业链信息技术综合效劳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共设有包含深圳、天津等在内的9家分公司。中海油信息科技天津分公司成立于1979年,现有员工360人,其中从事弱电工程业务的技术人员20235人,从事网络运营业务的人员有189人。主营业务涵盖弱电工程、数据采集、平安应急、新媒体应用、根底网络运营及信息化运维保障等。其中,信息化运维保障业务主要以1331呼叫中心为效劳窗口,依托专业的it效劳团队,为国内用户及海外机构提供各类it运维效劳。 2.1331呼叫中心根本情况受中海油信息技术中心的委托,中海油信息科技天津分公司2022年开始承建1331呼叫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开展,从最初建立的九个地区1331it效劳热线,配备本地呼叫中心系统到搭建呼叫中心监控系统,管理各地坐席业务,经过效劳热线系统和业务的进一步整合,在中海油范围内实现了同一坐席同时受理多地用户效劳请求的功能,形成了统一业务受理、统一工单派发、统一流程运转、统一标准效劳、统一指标考核的it运维效劳体系。该呼叫中心目前在职员工29人,其中坐席24人,负责20230多个应用系统的热线咨询和系统故障受理,后台运维工程师大约180名,直接用户75000个,知识库涵盖条目1500多个,为中海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中海油及1331呼叫中心信息系统运维特色一是中海油的信息系统运维秉持了三级管理和运维的架构。中海油信息技术中心负责系统内信息系统运维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以中海油信科公司天津分公司1331呼叫中心为核心对海油系统信息系统进行运维;中海油信科公司各分公司实现对属地内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二是1331呼叫中心业务运行的管理流程。呼叫中心将各子单位接入系统的有关内容按照新增业务接入要求提交给中海油信息技术中心审核,审核通过呼叫中心按流程执行,各单位提供接入用户名单,确定人员信息准确性,1331联系itil管理员及坐席系统管理员将人员信息导入系统。三是新员工入职后由平安员进行统一的平安培训,包括平安规章制度、平安操作规程、平安生产知识及岗位的平安操作技能等,并签订员工保密协议;实行师带徒制度,以月为周期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业务内容考试合格前方可上岗。四是通过制定年度方案、日常落实、班前班后会、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录音抽查等措施保证效劳质量。设置专职人员定期进行坐席人员录音数据案例分析,从语音、语速、业务技能、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借鉴的地方,通过班组例会组织全员学习。 三、对策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其他部委信息化运维经验,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一)加快转变信息化工作观念。 一是树立业务工作信息化观念。信息化必须坚持业务主导、需求主导、问题主导。业务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全程深入参与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开发人员一起把需求搞准,并在此根底上进行技术创新。二是重视应用软件建设。必要的硬件如存储设施、机房、计算机及中间件等要购置,但不能步入信息化建设就是买设备的误区。调研发现,有的地方正在或即将投资开展信息化建设,但不少都是准备建多大机房、买多少机柜等,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