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王墓志铭》所见若干契丹大字考释_苏龙嘎.pdf
下载文档

ID:196767

大小:1.98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北大王墓志铭 北大 墓志铭 若干 契丹 大字 考释 苏龙嘎
Vol.44 No.1Jan.2023第 44 卷 第 1 期2023 年 1 月赤 峰 学 院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清格尔泰、刘凤翥、陈乃雄、于宝林、邢复礼五人组成的契丹文字研究小组以借入契丹语的汉语借词为切入点,主要运用“音义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求音而先求义,在已知的义的基础上探索未知的音,利用探得的音值,再辨识一些新词”1,使契丹文字的解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已释读语词的增加,研究小组又发现了更多的解读线索,“利用已知字的音义,探求未知字的音义”2,进一步拓宽了释读范围。相比于契丹小字,契丹大字因其自身表意成分较高、墓志资料匮乏等原因,相关研究起步较晚,难度较大。1957年2月,阎万章发表锦西西孤山出土契丹文墓志研究一文,对萧孝忠墓志中的部分文字进行释读,标志着契丹大字解读工作的开启3。随着契丹大字出土碑刻资料陆续增多,已解读契丹大字语词的不断增加,如今契丹大字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迄今发现的契丹大字碑刻文献共有20件,约3.5万字,已释读契丹大字字母近470个,语词860余条,其中包括众多值得关注的新观点。然而现阶段,契丹大字的释读仍主要基于已取得契丹小字研究成果,通过比较契丹大、小字而获得。契丹大、小字作为记录同一种语言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字,契丹墓志资料中存在大量用法及意义相对应的字词。因此,深入研究二者间的对应关系,对扩大契丹大字释读范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已发表契丹文字碑刻文献中契丹大、小字组合字的对应关系,列举所有可能存在的对应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最可靠的对应形式,并据此构拟相关大字的读音,进而探求含有该大字的相关语词的字义。笔者将该方法总结为“利用已知大、小字对应关系,推断未知大、小字对应”,并运用该方法释读了北大王墓志铭(以下简称北)所见若干契丹大字。二1975年,北 墓志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原碑现存于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据刘凤翥4介绍,北志盖和志石均为青砂岩质。志盖上圆下方,呈圭形。正面中央刻篆体汉字“北大王墓志”一行五字,无其他纹饰。背面刻汉字志文二十一行。志石呈长方形,上刻契丹大字志文二十七收稿日期:2022-08-30作者简介:苏龙嘎(1985-),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契丹文字。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蒙古语言文字科研资助项目“契丹文文献的动词诸形态与中古蒙古语比较研究”(MY-YB-2019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发现契丹大字文献整理与契丹大、小字字音对应关系研究”(21YJC74004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发现辽朝后族碑铭文献解读与契丹小字拼读法研究”(21AYY023);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地方民族语言文字科研项目“辽耶律羽之家族契丹文文献整理与研究”(MW-YB-20220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传承与创新:新近发现契丹小字文献解读与原字拼写规律探索研究”(19YJC740054)北大王墓志铭所见若干契丹大字考释苏龙嘎(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43)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契丹大、小字组合字,列举其可能存在的对应形式,利用已知大、小字对应关系,推断未知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对北大王墓志铭所见若干大字进行拟音、释义。提出大字与小字相对应,读-t;大字相当于小字,义为“诸可汗”;大字相当于小字和,读-ru或-ud;大字相当于小字和(n-ru-i或n-ud-i),表示“部(之)”;大字(u-ul-n)表示“乌古之”。关键词:契丹大字;考释;北大王墓志铭中图分类号:H2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1-0001-05教育部名栏红山文化 契丹辽文化研究1-DOI:10.13398/ki.issn1673-2596.2023.01.023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行。前人5-10对北出土地、形质、汉文志文、契丹大字志文均进行过系统研究,解读出了志主出身房族、妻室子女、所任官职、享年岁数、逝世时间等重要信息,并梳理了志主家族世系,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该志文中仍有尚未解读的大字。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对北志文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前人尚未解读的、等大字的读音及相关大字字义进行考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祈望为契丹大字研究提供有益线索。(一)大字北第17行中,在介绍志主历宦官秩时,有如下记载。三(北17)例中,首字表示阳性基数词“三”,专门用于修饰阳性名词。大字中,已知首字相当于原字,音q-x。末字对应原字,音r。第二字尚未解读,音、义不详。故,与大字相对应的小字可暂拼作。考察迄今刊布的小字文献,符合该组合形式的小字仅有。由此可初步得出,大字相当于小字。小字在文献中共出现5次(于66-35、南9-1、兀29-16、玦4-46、烈13-19),其中,玦第4行有如下用例。景宗圣宗二诸可汗以(玦4)比对例,大字、小字均为阳性限定词,分别表示数字“三”“二”。大字中,大字对应原字,对应原字,学界已判明。大字相当于小字或11。因此,大字相当于小字或。小字、常交替使用,字义相同12。可知小字与、为同根词,即小字与大字为同根词,表义相同或相近。据此,可进一步确定大字、小字在句中所处位置及用法相同,大字与小字相对应,读-t。继而得出,北第18行中大字相当于小字(弘7),义为“诸可汗”。由此可知,例中大字为的凭借格形式,表示“诸可汗以”,紧跟表示阳性基数词“三”的大字后,遵循契丹文中限定词与被修饰语之间“数”和谐和“性”和谐的规律。据考察,大字在留第2行中写作。如下例所示。该 留隐 太师大圣天金皇帝之子孙先诸圣志(留2)例中,将大字释作“诸可汗”,恰与位于其前的大字“诸圣”组成并列短语,语义通顺,符合逻辑。由此,可判明大字、为同字异写,音、义相同。在迄今发布的契丹大字墓志资料中,含有、的大字还有(北24)、(习31)、(凖19)。大字中首字尚未解读,故不能判明的音、义。大字中,已知相当于小字13。据上文论证,相当于小字。因此,应对应小字。笔者查看现存契丹文墓志文献,有小字(详3),但不见原字后接续原字的用例。有学者11?曾提出小字文献中原字、可交替使用,用来记录长元音形成阶段的语音现象。因此,大字除对应小字,或还相当于小字,读-t。大字中,已知相当于原字14,结合上述结论,相当于小字或。小字文献中,尚不见小字。故,对应于小字。该小字在文献中出现6次(仲12?25-33、仲29-29、于47-50、兀42-2、梁13?12-19、贴14?18-10),字义不明。此外,习第12行中有大字,其字形与大字(习31)末字十分相近,且其与组成大字,或为大字(北24)的同字异写形式。由此可进一步推知,大字、互为同字异写。大字在孝15?第4、8、12行出现3次,均用于人名,表示志主长妻之名。该大字还见于陈16?第19行,字义不详,或为亲属称谓。(二)大字北第15行在提及志主所任官职时,有如下叙述。2-重熙 四 年 六 月于 岁六十三于六院四十万南面 大 王拜(北15)例中,之外,其余内容均已解读。其中,大字中,已知首字相当于原字15,读n;末字相当于原字,读i。大字尚未解读。故,可将与大字相对应小字写作。查看现已公开发表小字文献,得知符合该组合条件的小字有(故17?15)、(于39)、(玦29)、(显18?25)、(阿19?15),即大字可能相当于小字、或。据观察,大字还与组成大字,在文献中出现2次(习36,凖26),字义不详。已知大字对应小字16。小字、或中,能与形成组合字的有、。小字在文献中出现2次(奴20?45,详43),也出现2次(清21?22,烈21),字义不清。二者开头原字、均读,文献中常交替使用,如表示“迭剌部”的(南5)、(故4),表示“大安”的(永22?33)、(南7)。综上分析,可知大字相当于小字、,读-ru或-ud。大字相当于小字(于39)、(阿15),音n-ru-i或n-ud-i。至于其字义,已知小字表示“部”,原字常用于名词之后,有时作领格,有时做宾格附加成分。考察大字和小字、的出现语境,三者在文献中分别出现2次、4次和1次。据末尾、的不同语法意义,现将语境意义较为清晰的例句列如下。大部之号(北1819)北西 路之北阻卜之 侍中萌觚?于39)身生大 部之子嗣(阿15)例中、表示“部之”,例表示“路之”,末尾、作领格附加成分。部(北15)三兄弟 石烈 部(于3)例中,大字、小字字义尚未判明,因此不能判断位于其前的、中末尾、作领格附加成分还是宾格附加成分。例中,大字开头二字相当于小字,末尾大字还未解读。陶金17推断大字对应小字。笔者认为该对应关系无误,并继续考察小字在文献中的出现语境,发现小字(于9,详24)正符合上述条件。由此推测,大字或对应小字,读-uei。此外,例中,已知大字表示“部”,可进一步推知位于其前的大字可能表示某部族名称。大字中,已知相当于小字18,读uk-ul,表示“乌古”;对应原字,为领格附加成分。故,大字应表示“乌古之”,相当于小字。虽然现存小字文献中尚不见小字,但有(奴30)“乌古塔塔里之部”、(兀25)“乌古敌烈之部”等“部族名领格形式+部”结构的语词。据此,笔者判断结构相同的应表示“乌古之部”。进而可知,大字(北14)义为“乌古之部”、(袍23?7)表示“乌古之都监”,或与辽史萧图玉传19中官职名“乌古部都监”相对应。综上,北 第15行中未解读部分表示“乌古之部”。(三)大字大字见于北第12行,其中,大字第二、三字、尚未解读。该大字出现语境如例所示。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3-众 父中(北12)大字中,已知相当于原字,字音不详20;相当于原字。因此,可将与该大字对应小字暂写作。从契丹小字文献中考察符合组合条件的小字,有(玦44)、(镇24?27)。由此可初步判断,大字可能对应小字或,大字对应小字、或、。据笔者观察,大字还见于北第14行。都统(北14)大字中,已知对应原字,故与相对应小字可写作。查看符合条件的小字,仅有(详29)。据此,可进一步缩小对应范围,得出大字相当于原字,读l,大字对应小字或。再看大字,在凖第8行中有大字。已知相当于原字,对于小字和,文献中仅见与组成小字(故21)。因此,最终可得出大字与小字相对应,读-n。大字相当于小字(镇27),字义不详。另外,祺25?第26行中有大字,据上文所得结论,应对应小字,但小字文献中尚不见该组合形式,有待进一步考察。除此之外,大字还见于(凖19、21),大字还见于(祺42)。但因该二用例中的开头大字、尚未解读,所以大字、在其中的用法也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本文结合新近发表的契丹文字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已知大、小字对应关系,推断未知大、小字对应”的方法,对北志文中前人尚未解读的若干大字的音、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所得结论从字形、字音、字义、大小字对应关系等4方面列表归纳如下。注释:于:契丹小字大辽国尚父于越宋王墓志铭简称.南:契丹小字南赡部洲大辽国故迪烈王墓志文简称.兀:契丹小字耶律兀没副署墓志铭简称.玦:契丹小字耶律玦敞稳墓志铭简称.烈:契丹小字萧迪烈郎君墓志铭简称.弘:契丹小字耶律弘用将军墓志铭简称.留:契丹大字留隐太师墓志铭简称.习:契丹大字大横帐节度副使墓志简称.凖:契丹大字大辽国常衮耶律凖墓志铭简称.详:契丹小字耶律详稳墓志简称.11?雅茹.关于“可汗”的契丹小字J.待刊.12?仲:契丹小字越国王萧仲恭墓志铭简称.13?梁:契丹小字梁国王墓志铭简称.序号大字对应小字读音1-t、-t2、-ru或-ud3l4-n表2字音序号同字异写大字1(北17、18)(留2)(习12)表1字形序号大字对应小字字义1(北17)(玦4)诸可汗以2(北18)(仁20)诸可汗3(留2)4(北15)(于39)(阿15)“路(之)”或“部(之)”表3字义序号大字小字1(凖19)(梁12)2(北12)(镇27)3(北14)(详29)4(凖8)(故21)表4大、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