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基于体式与学情的小古文教学设计与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857366

大小:23.67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体式 古文 教学 设计 思考
基于体式与学情的小古文教学设计与思考 梁丽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在第二局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5-6年级的阅读提出“诵读古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在第三局部“实施建议〞的第二点“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学生阅读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他们是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2]基于此,统编版教材在中高年段设置了12篇小古文,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本文结合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的教学理念:“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依据体式,确定终点 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本味,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小古文。讲的是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伯牙遇知音的狂喜与失去知音的悲哀形成强烈的比照。统编版三年级起就安排有小古文,这是第9篇,这一届一直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人教版教材安排只有四篇小古文,这仅是第2篇。 老子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有不同的鱼,所以捕鱼的网要有不同的“网〞。不同的文言文学习,重难点也应不一样,教师要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重难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指引是重点,教材中的重难点是对“高山流水〞内涵的理解,对“知音〞之意的体会。而对古今价值观朋友观的理解,那么是难点。这些是文言文的核心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终点。 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核心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基于以上情况,教师要把文本作为训练的载体,也要在小古文的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到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由此,伯牙鼓琴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等学习小古文的根本方法,读懂古诗内容。 2.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理解“知音〞之意。 3.借助語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 4.熟读背诵。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课堂教学的终点。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的训练,即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美和节奏美,体会鼓琴的音韵美,体会文言文化和知音文化,表达了新课标要求和关于诵读浅易文言文的评价要点。 二、研究学情,找准起点 “一篇课文教什么呢?就是要教学生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最要紧的地方。课文最要紧的地方,是这篇文言文必须理解和感受的地方。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学情的高度,简单地说,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第二句话,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第三句话,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3]。 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学习过一篇小古文杨氏之子虽然有了对文言文的初步了解,但是时隔已久,学生在朗读、理解的方法以及文本的体会方面欠缺。于是,备课时,教师要作如下思考: 思考一: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六年级的学生喜欢吗?没有学的时候,学生感觉是“很难〞,难理解,难体会,难懂古人的想法。那么,教师备课时候就要思考,怎样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导入局部,出示三句诗人送别朋友的诗句,让学生接龙背诵,由浅显易懂的诗词,导入到文言文化。学生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了。 思考二:初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哪些字词读不懂?有难读的字音,有多音字等,预习时候,要设置的第一题应该是这样的:给以下加横线的字注音,并多读几次。善哉〔〕乎、汤汤〔〕乎、巍巍〔〕乎、少〔〕选之间、以为〔〕、复为〔〕、绝弦〔〕。上课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读准以上字音外,还特别对三个带“乎〞字的叠词进行了朗读指导:1.看注释,理解“善哉〞“汤汤〞“巍巍〞之义,用朗读表现出来;2.“乎〞字在文言文里面没有实在意义,但是对朗读作用很大,拖长音,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其实,读好了带“乎〞字的词语,难读的句子也根本会读了。 思考三:故事的理解,学生哪里读不好?当教师自己赤手空拳地去朗读的时候,明白了学生最难感悟内涵的句子“巍巍乎假设太山〞“汤汤乎假设流水〞这两句。这两句看似平淡,却“话中有话〞,隐含着深层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教师要通过查阅大量描写“太山〞的诗词,从中挑选一些有意义的诗句,看到伯牙的内心此时在想些什么?教师要联系教过的课文孔子游春一文中关于“孔子论水〞的一段话,明白此时伯牙想着流水的时候,其实他想表达的却是怎样做一个“真君子〞!这样,钟子期对伯牙“明其音,知其念;明其心,知其志〞,方可称之为“知音〞,学生才真正明白,最后末句,子期死后,伯牙的所思所想所行,进而有所触动。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的地方,恰恰就是课文最要紧的地方。 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这是语文老师必须坚守的备课上课原那么。 语文教学具有来自文本和学生两方面确实定性,“依据体式,确定终点;研究学情,找准起点〞。分别规定了课堂教学的终点位置和起点位置。作为专业的语文教师,既要把握文章的特质和学情,准确定位课堂的终点和起点这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根本保障,又要对课堂教学过程巧搭台阶,使学生平顺而巧妙地从起点到终点,达成教学目标。 三、巧搭台阶,达成目标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师做什么,主要是设计学生做什么。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为主,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大量的研究说明,阅读教学的设计两到三个教学环节比拟合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聚焦和集中,一堂课的核心教学环节两到三个最适宜。每个教学环节包括两个局部,一是“内容落点〞,是指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内容。二是“学习方式〞,是指在这个环节里学生怎样达成目标。这个备课模式是最科学最简洁最符合教学的原理。 围绕教学目标,笔者设计“绘声绘色,初识知音〞“融会贯穿,感悟知音〞和“拓展延伸,歌颂知音〞三个活动,巧搭台阶,达成目标。每一步的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是清晰的,均以学生读书思考和交流为主体,老师辅以指导和提升。如以以下图示: 1.绘声绘色,初识知音。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4]小古文只有“读百遍〞,才会“义自现〞。 伯牙鼓琴的读分三个层次:初次朗读,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检查难读准的字音是否读正确,进而引导读好“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三个词语;第二步的朗读要“读出节奏美〞,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跟同桌练习读,个别展示读,之后出示划有节奏的课文,帮助朗读节奏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再让学生练习读,然后同桌展示读。最后老师示范背诵读。教师一定要做到背诵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到达学生羡慕不已,很崇拜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看来比拟难背的文言文,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教师顺势问学生课文最后一句讲什么?〔伯牙摔琴〕,前面三句呢?〔伯牙鼓琴〕,然后,再顺势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2.融会贯穿,感悟知音。教师出示图画,问学生:哪个是伯牙?哪个是钟子期?依据是什么?进而学习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先让学生翻译,之后再问学生:“之〞指什么?学生根据意思,联系上下文一下子就明白了。再补充伯牙琴技高超的课外知识。 后面的2.3.4句话,学生分小组合作翻译,朗读,之后交流,补充,加深理解。 学习第2句话的时候,“方〞和“巍〞的意思是比拟难理解的。教师出示“方〞的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含义:〔1.刚刚;2.方法;3.正在。〕为了帮助理解“巍〞,教师出示“巍〞字字源的变化,让学生观察。为了让学生理解:“巍巍乎假设太山。〞教师出示描写诗人杜甫和张岱赞美泰山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引导学生伯牙念着泰山,念着泰山顶上的风光,念着:“顶天立地、藐视困难、正气凌然。〞高超的琴技,超凡脫俗的意念,所以才让子期赞叹。最后问学生:这些情志,钟子期明白吗?伯牙说出来没有?哪里听明白的? 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假设流水!〞 师:选择这一句话的小组请起立,一起朗读。 〔三个小组一起朗读〕 师:哪个小组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生〔林楚琪〕: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师:请问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翻译的? 生〔周悦〕:是看注释,加上想象流水湍急的样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板书:想象〕 生〔杨柳〕:老师,我有补充:这里说汪洋的海洋,我想到了长江、黄河和大海。说明伯牙的琴声行云流水。 师:补充得很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没有,请看下面的一段话: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似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似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似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似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摘自孔子游春〕 师:请问伯牙心里想着流水,他的琴声想表达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与学生轮读〕 生〔包悦欢〕:他想做一个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师:这些情志,钟子期明白么?〔板书:知情〕 生〔熊逸清〕:明白。 师:伯牙说出来没有? 生〔何思博〕:没有说。 师:哪里听明白的? 生〔杜悦〕:从乐圣伯牙的琴声里听出来的。 师:是呀,像这样,不用说出来,却能明白对方的心思的人,〔板书:知心〕我们可以称之为“知音〞。〔板书:知音〕 这样的学习,课内外知识融会贯穿,学生才能体会到世界上只有钟子期明白伯牙的琴声,明白伯牙的心声,这是三十年难得一遇的知音啊!从而体会伯牙遇知音的欣喜假设狂之情,也为最后失去知音的悲哀做铺垫。 3.拓展延伸,歌颂知音。在学习每一句话后,出示填空,让学生回忆原文,落实“背诵积累〞的目标。学到情深处,播放高山流水的琴声,当学生聆听到如痴如醉的时候,问学生:“伯牙仅仅想到高山和流水吗?还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一时回忆不起来,指指窗外,学生马上反响过来: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马上进行练习:伯牙鼓琴,方鼓琴而志在〔〕,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学生不是很理解,提供支架,老师示范练习:徐徐清风、霏霏雨雪、潇潇春雨、萋萋芳草、声声燕啼、依依杨柳、流水淙淙、皎皎明月。引导之下,学生自然就明白了。 在学生练习之时,感受伯牙高超的琴艺,以及钟子期听琴的高超技艺。最后深情并茂地过渡,学习最后一句,直接问学生:伯牙做了什么?下了什么决心?为什么?前面的铺垫足够,这句话一下子就读明白了。老师再看板书,问学生:还有人知道伯牙弹琴的时候想什么吗?还有人知道伯牙的情志吗?慢慢地擦去板书,让学生感动,感慨万千。最后出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体会伯牙的“大悲〞,失去知音的悲哀欲绝。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运用小古文学习的方法,自学另外一篇小古文荀巨伯忠于友情,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情谊以及友情的力量。 “依据体式,确定终点〞和“研究学情,找准起点〞讲的是教学内容确实定和选择的依据,是优秀的教学设计的根底;“巧搭台阶,达成目标〞讲的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局部,是一篇优秀的教学环节组织的内容,更是上一节好课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1:13.30.7. [3]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8:6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