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新农人”与土地新农业的格局和格调.docx
下载文档

ID:1815106

大小:21.58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人 土地 农业 格局 格调
天道酬勤 “新农人〞与土地:新农业的格局和风格 江寒秋 得益于政策与互联网的持续“下沉〞,新农人群体正在农村快速崛起。在阡陌纵横的乡野大地上,他们就像节点上的引擎,用澎湃的新动能搅动着古老的乡村。千百年来乡村所沉淀的各种“有机质〞从历史深处浮现出来,大地因此肥沃,故事因此新奇。传统的农业表达在新农人所带来的技术与政策加持下写出了新的篇章。 新农人返乡记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作出的重要指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新农人正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内生动力引擎。 2023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谈到乡村人才振兴,他举了一个例子:“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现在有个好现象,种大棚菜的中青年越来越多了。〞 耿店村曾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大批年轻人外出务工。如今,这里的大棚蔬菜喷红吐绿,一群“80后〞“90后〞农民忙着摘下蔬菜,送往村里的交易市场。 一口气包下三个温室大棚的耿付征,是耿店村100多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之一。这些年轻人,有“80后〞和“90后〞;他们有文化、有见识、懂技术,善于将新成果种到地里,利用新技术卖出去……在官方文件中,他们有个统一的名字——“棚二代〞。 30歲的吕守朋是聊城市下辖的临清市吕桥村人。但现在,他更多以“新耿店人〞自居。三年前,他在耿店村承包了土地,投资60万元建了6个大棚,并依靠种植青椒发了财。吕守朋告诉记者,耿店拥有20多年蔬菜种植历史,有技术,有经验,不排外,还有成熟的线上、线下销售市场,“在耿店种菜,向来能种得好,卖得好。〞 有了耿店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效劳平台,越来越多的“棚二代〞带着“棚媳妇〞“棚女婿〞回村创业。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湖南上学的曹有忠毕业返乡,利用淘宝店、拼多多等线上销售方式,把村里的果蔬卖到了全国。 在济南,种地APP正在成为农民的新帮手。种粮大户曲来国,手里拿着一部智能,眼前就呈现出一幅田管图,在自家地头翻开APP,直接就能看到整个大田的情况,浇地打药管理一目了然。 在泰安,鲁商九女峰〔泰安〕乡村振兴总经理于在武告诉记者,选择从城市回到农村的“新知青〞,公司招聘组建的团队里有150多位。“我们公司里全部是大学生,他们到了农村就扎根一线,在搞乡村振兴建设,他们都是‘新农人。尤其是在城市飘着的年轻人,这局部人,他们觉得到了农村有机遇了。〞 在蔬菜之乡寿光市,“80后〞孟德隆从一家工厂辞职返回纪台镇农村老家,他和父亲从村里流转了40亩地后,种了14个葡萄生产大棚,3个试验大棚,父子俩一起培育出近10个葡萄新品种,葡萄苗远销青海、安徽等地。 “现在的农村环境和农业开展条件与过去大不一样,不仅能从农业种植中尝到收入的甜头,而且越来越有奔头。〞孟德隆说。 “互联网+品牌农业〞 这些“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80后〞 “90后〞 “新农人〞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一代,骨子里根植着互联网基因。相对传统的农民,他们善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等各类互联网工具和媒介,用来获得信息、交流、建立圈子。而互联网也成为新一代返乡青年的利器。他们从城市回到乡村,带回了农业经营开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正在悄悄推动农业开展方式转变。 2023年9月21日,瞭望智库发布2023年新农人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趋势,不仅推动城乡经济形成稳定的正向对流,同时也为参与其中的平台型市场主体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报告认为,新农人已经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力量。同时,也给“新农人〞赋予了明确含义,主要具备四点技能:一是懂农产品种植技术;二是建立农产品品牌意识;三是拥有根本财务知识;四是懂营销、物流和供给链常识。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估算,未来五年农产品电商人才缺口将逐年上升至350万。中国农业标志性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也对中国年轻人投身农业寄予厚望。 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自己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的水稻高产梦和“覆盖全球〞的造福世界梦。科学是几代人的传承,这位新晋“90后〞深情呼吁更多“90后〞年轻人投身农业。 2023年9月7日,袁隆平院士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的直播活动中以视频方式寄语年轻农人。“现代农业不是过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袁隆平院士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 回归,为了更好地留下 当我们涌入返乡人潮,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下一步怎么走,该往何方?这也是青年群体要不断探索、反思、重新出发的一个问题。 新挑战总是与新机遇相伴而生,新农人们也遇到了“新烦恼〞:资金匮乏、融资困难;土地流转难;“规模经营〞可能成为“规模亏损〞…… 对此,专家也呼吁提高“返乡创客〞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吉林大学教授王郅强认为,政府部门的相关鼓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应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针对新生代职业农民的要求完善金融支持、创业效劳,营造一个宽松、优越的土壤。 而很多返乡青年也都开始自发组织起来,探讨返乡之路如何更好地走下去。 “新农业的产业链是不健全的,需要一个组织。让每个单体弱小的新农人找到存在感,用小伙伴的力量武装起来。〞新农人代表、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说。在他看来,每一个返乡新农人都像是一个孤岛,这个时候,需要有股力量让大家抱团取暖。 以分享、抱团为特征的自组织性,是网商群体的特征,也是“新农人〞的重要基因之一。阿里研究院指出,返乡青年、新农人和热心新农人事业的各界人士通过自组织,已经搭建起一些旨在交流互助、资源对接的平台,如新农人联盟、新农人联合会、农禾之家等。通过这些平台,返乡青年们在不同环节之间的协作不断深化,大家发挥各自在生产、销售、效劳等不同环节的优势,找到广泛的合作伙伴,把握住更多新的商业时机,从而使得整个价值网络获得多赢。 对于每一个走出自己家乡的人,“返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或许每个年轻人都有彼此不同的理由选择离开,在外闯荡,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理由选择回家:那就是对那片叫“家乡〞的土地的热爱。远离故土的年轻人在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新了理念,也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同时,故土也前所未有地需要他们。美丽乡村建设、农家乐民宿经济和农村电商的蓬勃开展,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年轻的返乡创业大军。 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和故土。离城、回家,这一条创业的轨迹愈加有吸引力。而他们的愿望也更加清晰:让我们的故土依然有故事、有温情、有希望,有传统的积淀,更充满年轻的力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