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样板论文.docx
下载文档

ID:1790605

大小:35.66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样板 论文
摘 要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精神内涵所在,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在剖析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根底上,从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文化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社区建设是现代社会开展的主题,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而当经济开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必然会对文化产生更高的要求。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开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社区文化 建设 对策 目 录 摘 要 I 1 绪 论 1 1.1 问题的提出和背景 1 1.2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1 1.3 根本概念的界定 1 1.3.1 社区 1 1.3.2 社区文化 2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3 1.4.1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 3 1.4.2 研究框架 3 2 社区文化的内涵意义 3 2.1 社区文化的内涵 3 2.2 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4 2.2.1 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4 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社区的开展 4 2.2.3 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管理 5 5 3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 3.1 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主体缺位 5 3.2 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导致投入缺乏 6 3.3 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匮乏 6 3.4 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缺乏保障 6 4 加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7 4.1 完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 7 4.2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来建立资源共建和机制共享 7 4.3 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7 健全社区文化管理的政策和法规 8 5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背景 文化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在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不断开辟着自身开展的新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伴随着二十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是人的精神世界内部,都出现了新的矛盾和不协调。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中,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影响更深刻,出现的问题更锋利。在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的讨论中,社区建设日益受到重视。而社区文化建设又成为社区建设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增强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产生,正是社区文化的整合功能和导向功能的表达。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同时又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无疑,这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文化事业提出了开展目标及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社区文化建设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首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开展的根本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开展城市社区文化。通过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开展。其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开展与繁荣对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微观根底,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提升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文化力的必然要求。 1.2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开展,不仅带来了货物、效劳、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也带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剧烈碰撞。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所以,无论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还是社区建设的大力推进,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 1.3 根本概念的界定 社区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根本单元之一,是居民社会生活的起始点。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首先提出了“社区〞的概念,他认为,社区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根底是某种自然意愿,这种自然意愿包括感情、传统和人们的共同联系。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费孝通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学者,将英文community一词译为中文的“社区〞,被沿用至今。其含义是指人们在地缘关系根底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共同体,用于区别局限于血缘关系基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共同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国家民政部指导下开始普及“社区〞概念,在过去城市的街道和里弄的根底上开始大规模地建立社区。此后有关“社区〞的概念被广泛地引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因此,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看,社区指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关系结构,通常是指在一定地域中共同生活的人群的组合,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区位体系;在这样一个具有特定地域空间范围的社会单元之内,生活着具有长期稳定的交往关系的人群,较为安定的定居生活强化了人们的群体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并逐渐创造出一系列调节内外关系的风俗、礼仪。但从文化学的意义看,社区又远非单纯的地域共同体,它是由许多共享的价值、利益、共同的背景等结合在一起的社区共同体、情义共同体、道德共同体、信念共同体。它意味着亲密的人际交往,深厚的感情,道德的承诺、社群的团结及久远持续的传统联系等一切社会关系形式。旧1因此,社区又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论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王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1999年版 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的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和娱乐时尚等。社区文化是组成一个社会整体文化的根本单元,是文化多元性的具体表现,也可以说是文化多样化开展的重要“基因〞库。具体来看,可以细化为社区人文精神、社区教育、社区科普、社区文娱、社区体育等范畴。当然依据不同的划分角度,还可以有不同的提法。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要转变对社区文化浅层面的认识。[2]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夏伟根 百度文库 2023年版 当社区中的人们形成了生活共同体之后,就会面临许多共同的生活问题,就自然产生了一种互相合作的集体行为。可以说,只要有人聚集生活的地方,就一定会伴随着文化的产生与开展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居民,从社区的共同意识、共同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依靠自身力量,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和外来援助,改善社区经济和文化状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的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和娱乐时尚等。社区文化是组成一个社会整体文化的根本单元,是文化多元性的具体表现,也可以说是文化多样化开展的重要“基因〞库。具体来看,可以细化为社区人文精神、社区教育、社区科普、社区文娱、社区体育等范畴。当然依据不同的划分角度,还可以有不同的提法。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要转变对社区文化浅层面的认识。以往,我们一谈起社区文化,人们的第一反响往往是社区居民楼里的老年人空闲时的跳舞、练操,或是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等。其实,这些作为社区群众文化,只是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局部。社区文化的概念不是仅局限于以群众文娱活动为特征的“小文化〞,甚或是单一的家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形式。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法律意识、思维模式、心理特征和行为生活方式也都属于社区文化的范畴,而这才是社区文化中更为重要和根本的内容。社区文化的好坏,对一个城市或生活共同体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 一般来说,社区文化具有以下的功能:(1)社会沟通功能。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之间互相联络、增进感情、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纽带和桥梁。随着社会的开展、进步,社会化大生产带来了传统生产方式所无法比较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使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窄,人际关系趋于淡化,社会交往相对减少。社区文化具有群众性的特点,使得它易于把社区成员吸引到一起,通过群体性文化活动创造亲善、和谐的气氛,密切人与人、人与社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2)心理凝聚功能。社区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它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情感,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情操,培养和激发人们的群体意识。特定的社会文化气氛,有助于人们认识自己对社区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产生出对本社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3)行为标准功能。社区文化表达了社区居民的价值取向、道德评价与情感色彩,它一经产生并被社区成员认同,便会对社区中的每个人产生影响,标准他们的行为。而这种标准功能所涵盖的范围有些是法律约束难以到达和不可替代的。(4)文化传承功能。一定的社区文化,总是凝聚该社区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社区文化在社区中产生,并在居民中逐代传承,既固化了本社区成员创造的人文精神,同时又融合社会主导文化及承袭优秀社区文化,革新、改造、流传、光大,在传承的过程中,影响和塑造了文化传承的载体——社区成员,使其人格心理特征无不深深地打上社区文化的烙印。(5)协调开展功能。社区文化对社区开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协调、制衡功能。它在社区开展与稳定上起协调作用;在人的个性开展与群体价值观念的形成上起协调作用;在经济开展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建设为经济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上起协调作用;在吸收外来文化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协调作用。总的来说,社区建设是现代社会开展的主题,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近年来,建设和谐社区,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方方面面都很关注、很重视,尤其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2023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的“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人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效劳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这次研讨班总结讲话时也指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底。要坚持以效劳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根底,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根底。〞此后,在2023年10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又对社区建设作了重要指示,他强调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效劳群众、造福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主题,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进一步做好社区的效劳、文化、环境、卫生、治安等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群众创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