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北疆基层党建长廊筑牢稳边富民屏障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1786684

大小:26.10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北疆 基层 党建 长廊 牢稳 富民 屏障 新编
北疆基层党建长廊筑牢稳边富民屏障 “警民共建〞打根底 党建长廊固北疆“警民共建〞强根底 党建长廊固北疆—XX县区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典型材料 XX县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心地段,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包括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等14个民族在内的多民族聚居的牧业大旗。所辖边境线长187.97公里,边管区面积13867.4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74.5%;边境区人口13874人,占全旗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涉及6个公安边防派出所、3个苏木乡镇、1个牧场企业和3个边防连队。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陈旗旗委认真分析研究落实科学开展观给边防辖区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紧密结合“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以建设“北疆党建长廊〞为总的载体,深入开展“警民共建〞(或“军警民企〞共建)活动,携手同心将爱民固边、兴边富民战略纳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构建团结和谐的警民关系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全旗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开展。 一、警民共建(或“军警民企〞共建)的主要做法 (一)警地联动,双向接轨,推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统筹开展。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陈旗“军警地企〞各方牢固树立“抓国防不忘开展、抓市场不忘战场〞的观念,坚持把警民共建作为共同参与新牧区建设的最大实践,左右联动,齐抓共管,促进爱民固边战略与北疆党建长廊相融并进、同频共振,为创立边境地区爱民固边模范嘎查与社会主义新牧区示范嘎查“双向〞接轨奠定了思想根底。与此同时,旗委旗政府与公安边队大队达成一致,确定把创立爱民固边模范旗与正在启动的“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融为一体,建立联动机制,实行矩阵式推进,同步安排、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引领党的开展方针和国防政策向警民融合式拓展;将维护稳定与科学开展有机结合起来,以“警地工作一盘棋〞的理念加快军警地企由友情互助向责任义务转变,改善警民关系,实施共同兴边,推动边防工作与经济建设互利双赢,努力构建起了融合地方党委、军警部队和社会力量在内的多元兴民固边支撑体系。 (二)完善机制,融合力量,推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开展。 坚持把“警民共建〞活动融入到边境地区警地各级各部门的组织体系、职责体系、考评体系和保障体系,建立定期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机制,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警民融合式开展切实落到实处。 民警兼任村官机制。率先出台了民警兼任村官工作标准,深入推广边防民警兼任村官制度;驻村民警一般被任命为嘎查村党组织副书记或委员,边防派出所长(教导员)都是苏木乡镇党委委员,分管综治工作,一手抓综合治理,一手抓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其中,民警村官在边防派出所的领导下,履行人民警察职责,在嘎查村党组织的指导下,履行村官职责;民警村官一经任命,须在责任区嘎查工作3年以上,如有工作调整应先补充、后换人,确保了边境地区“一个嘎查村一名民警村官〞。截至目前,陈旗已经任命24名民警村官,涉及全境32个嘎查村、1个牧场,实现了边境地区嘎查村全覆盖。广阔民警村官充分履行自身职责,从维护治安到参与基层组织建设,从走访了解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到争得民心、凝聚力量、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从扶贫解困、效劳群众到带着群众致富、推动经济开展,都使边境牧区发生了积极变化。 党建资源共享机制。警地充分利用彼此丰富的党建资源,互相借鉴工作经验,努力融合党建关系,连续三年召开了基层党建现场会,通过双层力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政权在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开展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双方还把“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共建模式作为丰富党建形式的切入点,夯实党建经验交流平台,互帮互建,资源共享,构筑起了党建工作警地互动、共同提高的良好机制。近年来,公安边防部队先后与白音哈达“爱民固边模范〞嘎查党支部等五个不同类型的党组织确立了共建关系,认真学习陈旗地方青年党员培养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联合举办民警村官培训班2期,并把培训民警村官纳入全旗党员干部整体教育规划;帮助嘎查村党支部完善政治学习、考核奖惩、带动群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标准组织生活运作,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明显增强,由此集中精力解决了一大批牧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走访群众结对机制。以“定时式〞等方式联合开展大走访活动,坚持把弱势群体、在校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必访对象,采用结对子、一帮一的方法帮助牧民群众开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培育文明新风,建立起了鱼水相依、水乳交融的警民关系,边疆地区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通过入户恳谈,广启民智,警地不断传导先进理念、灌输先进文化、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不断解放牧民思想,提高牧民文化素质,同时还吸引了工商、民政、红会、医院等部门前来参与共建活动,广阔牧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显著增强,“军警地企〞四方真正成为了边境地区组织建设的带头人、平安防范的保护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去年以来,公安边防部队、边防连队和哈达图牧场共为地方群众办实事400多件,与困难群众结成对子236个,帮扶困难家庭116户;在拥军优属方面,地方政府组建了拥军“乌兰牧奇〞文艺队和送温暖效劳小组,坚持每年举办“警民那达慕〞联谊活动,先后为军警家属提供就业岗位31个,解决军人子女入学等问题48件,陈旗先后被评为市、区两级双拥模范旗。 定期会议交流机制。建立警地领导互访交流机制和相关问题综合协调机制,明确会议时间,商定讨论内容,特别是驻村民警应当按时参加嘎查“两委〞相关会议,发挥好参谋和助手作用,多出主意、多谋措施,对综合治理等工作行使建议权和表决权,让军营文明走进地方,确保党组织说话一个声音、办事一个步调;地方或企业结合实际,群策群力,将一些深层次、内幕性或预警性情报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通报给军警方面,让地企信息涌入军营,通过保持交换信息频率增进双方感情,形成了有序开展共建活动的强大推动力。 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坚持把“警民共建〞活动纳入警地爱民固边战略和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考核范围,作为评价警地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量化指标,注重实效;将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作为中心考核指标,突出考核重点,强化结果运用,对“警民共建〞活动落实不到位或成效不明显的,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目标化考核视为“不达标〞,对积极支持和大力开展“警民共建〞、奉献突出的基层党组织,上级警地党组织确保及时总结宣传,强化树立典型,给予表彰奖励,优选推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或爱民固边模范党组织(模范个人)。 警民共建保障机制。多年来,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公安边防工作,成立“警民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屡次对边境地区开展和稳定工作安排部署,并出台了推进爱民固边战略实施意见、民警任村官指导意见等3个文件,完善协调一致、标准高效的共建运行长效机制,促进军警民企同呼吸、共命运,激发和保持固边积极性,共同肩负起了稳固党在边境地区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通过“警民共建〞这个载体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落实基层党建思想、组织、制度以及人财物等保障机制,推动开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全旗边境地区基层政权得到进一步稳固。 (三)实施三大工程,打牢执政根基,推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健康开展。 1、做实主体工程,建设平安和谐边境。一是推动警务实战信息化,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草原12023〞通信网络,与交通1 22、公安 12023、消防119“四台合一〞,布建报警点118处,实现了治安边防工作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公安边防部门还在辖区重点部位安装了接警视频监控系统和联防联动电子系统两个平台,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第一时间掌握影响治安预警性、动态性信息,大大提高了终端查处案件的快速反响能力。近两年,全旗边境地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对公安边防工作满意率不断提升。二是推动调纠工作网格化,认真对待群众合理诉求。坚持每月对辖区不稳定因素开展集中排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完善登记造册、综合分析、信息预警等机制,做到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三分调纠〞机制,即由嘎查村调解小组和治保积极份子、嘎查村“两委〞和民警村官、苏木乡镇综治办和边防派出所成立自下而上的三级调解组织,采取多种措施定纷止争,稳定群众情绪,劝导停访息诉。三分调纠机制程序更加标准、效果更加人性化,两年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9起、群体性事件5起,均全部成功预防化解。三是推动综合治理社会化,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军、警、兵、民四位一体联防机制和“三区一片〞(警务区、责任区、治保区,5-8户联防片)治安防范网络,组建了专群巡逻队、联防马队,围绕消除治安隐患、发现违法线索等问题查访巡逻。推行“三户一体〞联防模式,把相互毗邻的3户牧民作为一个单位,轮流坐班参与执勤,最大限度拓展群防群治的触角,及时准确获取敌社情信息,做到熟悉了解“社会人〞、盯死看牢“重点人〞、及时掌握“高危人〞;落实联防队员岗前培训、工资报酬和定期考核等制度,激发群众参与守边护边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警民携手、专群结合、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综治工作社会化格局。四是推动警民共建实效化,努力保障牧民自身权益。针对边境牧民生产作业点多、线长、面广且转场放牧流动性较强的实际情况,公安边防及时转换“警民共建〞战略,推动警务前移和警力下沉,设置了流动警务室、伙伴警务室、夫妻警务室、矿山警务室、军警民联防等9个警务室,重点参加治安防范、防灾抗灾、护牧济贫等急难险重任务,着力打造宣传党建和效劳群众的前沿阵地,保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走到哪里,流动警务室就跟进管理效劳到哪里,与牧民群众实行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边管区经济社会开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2、做强根底工程,建设富裕小康边境。一是警民共建抓科技,加快边疆生产开展。紧紧抓住国家“兴边富民〞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军警地企各方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增强现代牧业意识,通过科技特派员、党员远程教育及合作社集中培训等途径为群众致富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资源,从帮扶群众“口袋〞向丰富群众“脑袋〞推进,从输血式帮扶向引导群众造血式开展推进,调整生产经营方式,拓宽牧民致富渠道,着力打造特有的“警民共建〞品牌。期间,实施了精品牧户带动方案,改良低产奶牛和养殖习惯,边境嘎查牧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高产奶牛总量提高了50%,牧民年人均增收202300余元,科技兴乳、乳业兴村已成为牧区群众的集体共识。二是警民共建抓治沙,维护边疆生态平衡。共建各方应XX市政府“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的号召,深入开展治沙造林活动,打造具有共建特色的“警民共建绿地〞、“警民共建草场〞、“警民共建防风固沙隔离带〞等生态扶贫工程,通过以草定畜、减小增大等措施,教育牧民调整畜群结构,遏制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构筑起了祖国北疆生态防线。202223年以来,军警地企各方先后派出党员突击队、团员先锋队202300余人次,植树16000余株,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保护生态、共建和谐的良好精神风貌。三是警民共建抓建设,推进边疆村容改善。警地双方互相协调,经常沟通,把“水电路气房〞作为重点,全力弥补资金缺口,投工投劳共同参与建设牧区嘎查村公益根底设施,边境牧民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2223年,共为牧民接通自来水管道134户,修建道路6.2公里,新建嘎查活动室2022平方米,清理陈年垃圾500余吨;重点边防嘎查村“草原书屋〞、“爱心超市〞、“牧民网吧〞、“阅览室〞、“篮球场〞等根底设施一应俱全,边防新牧区建设旧貌换新颜。四是警民共建抓互助,营造边疆和谐气氛。抓住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这条红线,长期坚持开展向辖区各族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通过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