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docx
下载文档

ID:1701987

大小:29.49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市 脱贫 攻坚 工作总结 工作 要点
全市XX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要点 2023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区市脱贫攻坚推进会精神,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开展全局,紧盯目标、守住底线、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在精准脱贫、稳定可持续和落实责任上下功夫,全力打好脱贫富民决胜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以市委四届二次全会为遵循,牢牢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 1.精心统筹谋划。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对照自治区作出的实施“三大战略〞、“五个扎实推进〞和打造“两个先行区、两个示范区〞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市、打好脱贫富民决胜战的开展思路。全市上下按照在精准脱贫、稳定可持续和落实责任上“三个下功夫〞要求,认真落实“1+21+x〞脱贫攻坚规划,稳扎稳打、扎实推进,不超越实际、急于求成,不搞层层加码、急躁冒进,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本公共效劳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到2023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凝聚攻坚合力。一是进一步强化市级领导小组力量和职能。市委、政府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优化,并将原来领导小组下设的综合组和5个专项组(富民产业培育组、根底设施建设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组、金融资金支持组、“两个带头人〞工程组)调整为办公室和9个专项组(富民产业培育组、根底设施建设组、金融资金支持组、“两个带头人〞工程组、劳动力素质提升和社会保障组、社会扶贫组、资金监督组、宣传舆论和经验挖掘组、督导检查组),均由市委、政府相关分管领导任组长,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加大社会扶贫力度。完善国家部委、闽宁协作、部门单位、企业商会、慈善组织、军警部队“1+6〞社会扶贫体系和帮扶机制,推进更深更宽领域交流合作。全市投入各类社会帮扶资金5.4亿元(全年预计投入5.6亿元),其中国家部委投入资金0.18亿元、闽宁协作投入资金0.46亿元、部门单位投入资金2.9亿元(包括协调工程)、企业商会投入资金58万元、燕宝基金等慈善组织投入资金1.88亿元、军警部队等投入资金2万元。 3.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督查机制,市委办、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长效督查机制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的通知(固党办(2023)92号),县(区)自查为主,市级督查为辅助,加大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催促检查力度。成立由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组长的6个督查组(XX县区2个、其他4县(区)各1个),每两个月至少一次深入五县(区)开展经常性暗访督查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成立一个问责调查组,对发现的严重问题、对问题整改不力甚至久拖不决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进行调查核查,提出处理意见。 (二)坚持强基固本,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根底。 1.建档立卡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全力实施精准扶贫。一是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复查复核,紧密结合国家2023年度脱贫攻坚考核反响的11个问题整改,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扶贫政策到户、扶贫产业到户、干部帮扶到户“五个回头看〞活动,把脱贫对象、平安住房、脱贫产业、帮扶责任人、致贫原因等问题梳理清楚,定好对策、靶向治疗。二是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xx市贫困人口“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固扶发(2023)4号),严格“进〞“退〞的标准、程序,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全市推广XX县区“4个2023〞的做法,做到应扶应扶、应退尽退、有进有出。共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29户1220236人,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2945户2023326人。 2.因村因户帮扶工作进一步落实。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责任制,压实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县乡主体责任、牵头部门主导责任和帮扶干部包扶责任,选准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对市级驻村帮扶工作和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把实力强的部门单位向贫困程度深、任务重的贫困村安排。目前,全市有668个驻村工作队、639个第一书记驻村帮扶624个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中央、区、市、县四级派驻帮扶全覆盖。 3.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一是实行教育补齐政策。制定市、县(区)按比例分担的地方财政补贴政策,把建档立卡户享受的生均2400元的幼儿教育“一免一补〞政策覆盖到农村人口,市内就读的农村中职学生享受的生均1700元的“两免一补〞政策扩大到所有农村中职学生,农村高职和三本学生生均每年的补贴统一补齐到4000元,实现教育各个学段农村学生补贴政策全覆盖、全保障。二是出台健康扶贫政策。提高全市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把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政策普惠到农村人口,年度内住院医疗费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建档立卡户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与城乡低保对象享受同等医疗救助政策。因病致贫家庭患病人员重特大疾病年度最高救助限额,由原来的8万元提高到16万元。建立全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属重特大疾病病种及发生的符合范围的医疗费用,经根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额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扶贫保、民政医疗救助资金、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报销后,参保职工自付5万元以上、城乡居民自付2万元以上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按一定比例报销,年度累计最高封顶限额50万元。政府每年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1600万元,承办的商业保险公司年度最高赔付金额为2022万元。 (三)紧盯关键环节,不断强化稳定可持续脱贫长效机制。 1.加大产业扶贫。坚持“有土〞扶贫与“离土〞扶贫相结合,大力培育脱贫致富产业。一是“有土〞扶贫因地制宜,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实施“5·30〞及其倍增方案,在贫困村新建标准化养殖圈舍9288座、青贮池3505个,开展肉牛、肉羊养殖示范户652户,培育肉牛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3个,补贴根底母牛49469头,补贴根底母羊62736只,投放珍珠鸡113.67万只,朝那鸡2023.7万只,稳固提升肉牛养殖示范村26个。全市完成马铃薯播种面积178万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19.2万亩,推广主食化品种生产面积2万亩。建设规模在5000亩以上的种薯繁育基地2023个。在贫困村种植优质马铃薯42.3万亩,其中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及一级种薯推广基地13.8万亩,创立淀粉加工型、优质菜用薯等马铃薯示范基地19个。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56万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77万亩,建成2023个标准化蔬菜示范园区、2023个永久性蔬菜基地。在贫困村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示范引领模式,开展冷凉蔬菜示范基地14个。在贫困村种植设施冷凉蔬菜1.6万亩,万寿菊、中药材等特色种植20.1万亩。二是“离土〞扶贫因人制宜,鼓励支持进城务工、自主创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确保“离土〞有尊严、有保障、能致富。整合资源,集合政策,强化技能培训,依托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打造xx保姆、xx月嫂、xx厨师、xx装修、xx运输等品牌。今年,全市开展农村劳动技能培训5.4万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3.4万人;转移就业29.5万人,工资总收入37.28亿元。 2.加大金融扶贫。逐步建立完善“产业+扶贫+财政+金融〞四位一体精准金融扶贫模式,一是以自治区创立“全国金融示范区〞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23)20234号)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小额贷款额度、延长扶贫贷款期限、提高扶贫贷款审批效率、放宽扶贫贷款获贷条件等,解决好贷款额度低、贷款期限短等问题。截止9月底,全市建立各类担保基金15.63亿元,参与扶贫贷款的16家金融机构为3.9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7.67亿元,户均4.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覆盖率到达77.53%。二是全面推进扶贫保,扩大覆盖面。全市16.56万户39.86万人参加扶贫保,贫困人口到达全覆盖。其中:小额贷款人身意外保险6.18万户,投保额18.4亿元,赔付39户13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劳动力意外伤害险2023.38万户,投保额20233.1亿元,赔付450户521万元;大病医疗救助保险39.86万人,投保额398.26亿元,赔付600人449.1万元。农业保险养殖业参保农户2.62万户,参保根底母牛、母羊12.22万头,投保额5.98亿元,赔付损失1153头468.87万元;种植业参保农户9.16万户,参保小麦、大棚等农作物205.5万亩9.26亿元,赔付21.92万亩2391.84万元。三是深入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推广金融扶贫“农户众筹模式〞和“蔡川模式〞方案的通知(固政办发(2023)69号),积极推广金融扶贫“农户众筹〞“蔡川模式〞,探索以“信用+产业+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新路子、新模式,及时梳理、总结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典型经验、成功案例,提升金融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效益。XX县区“蔡川模式〞在全区推广。 3.推进“两个带头人〞工程。抓党建、强产业、促脱贫。一是坚持把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第一书记、村级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纳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切实选好、管好、用好。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调整“年龄大、学历低、能力低、老百姓认可度低〞的村支书32023名;先后两(批)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374名,调整作用发挥不好的第一书记231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795名;选拔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25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二是围绕产业开展,开展“家乡要脱贫,我能做些啥〞助推活动,实施“乡里菁英〞回归方案。先后培育致富带头人3506名,其中“有土〞带头人2270名(种植855名、养殖1355名、林下经济60名),占64.7%;“离土〞带头人1236名(劳务751名、加工及营销449名、乡村旅游36名),占35.3%。共领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48家,建立合作社859个、家庭农场98家,共带动5.28万户14.9万名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4.加快易地扶贫搬迁。2023年,自治区下XX县区内移民建房(或回购)任务6561套。至2023月底,共开工建设5969套,开工率94%。下达搬迁安置任务7921户31961人,其中县内搬迁安置6280户25041人(XX县区2465户202322023人、XX县区2200户9037人、XX县区415户1388人、XX县区1200户442023人);县外搬迁安置1641户6920人(XX县区1264户5436人、XX县区377户1484人)。截止2023月底,已搬迁移民2738户12606万人,其中县内1720户8168人,县外202318户4438人。 5.加大根底设施建设。对标贫困村“五通八有〞、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全面加强根底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公共效劳保障。截至2023月底200个拟销号贫困村,整合投入各类涉农资金34.2亿元(预计全年完成34.5亿元),村均到达172023万元,修建通村公路747.5公里、硬化村组道路627.1公里、新修生产路等739.5公里,平安饮水工程入户16265户,小塘坝、井窖、蓄水池等中小型水利设施151处,机修农田4.5万亩,改造农电560公里,危房改造3988户。道路绿化962公里,河道整治26公里,小流域治理35处,太阳能入户11872户,路灯1820盏。启动了“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效劳中心建设工程〞,建设村级文化活动效劳场所201个、卫生室45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