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建议.docx
下载文档

ID:1393039

大小:20.28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推进 农村 小城镇 建设 意见建议
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建议 张发兵202223-6-4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我县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开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 城乡之间要素能否合理流动,这将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开展。小城镇建设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四个融合〞,即城乡人口融合,通过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使城市和乡村劳动力能够根据需要和自己的意志自由流动;城乡政治融合,城乡政治一体,工农联盟更加紧密;城乡经济融合,城乡经济优势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城乡经济协调开展;城乡文明融合,社会进步的成果为全社会所共享,农村居民能够充分享受城市文明,城市居民也能够充分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合理确定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县共有15个乡镇,这些乡镇如果平均用力,共同开展,既不科学,也不可能,超出了目前的财力允许范围。 1通过重点建设城关镇和强镇,到2023年把五河开展成为以下城市:以城关镇和强镇为依托,开展为1个30万人左右的中等城市和2~4个3~5万人的小城镇。通过这种重点开展战略,一方面防止城镇化进程中“遍地开花〞的“小城镇化〞倾向,另一方面促进城镇在地区之间分布的平衡,使城市文明能够迅速向广阔农村地区扩散。 (二)以结构调整提升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素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证明,没有高速开展的乡镇企业,小城镇的崛起和开展是不可能的。影响乡镇企业开展的因素很多,但就其自身而言,结构调整是关系乡企经济效益能否尽快提高的深层次问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要和制度创新结合在一起,通过制度创新,及时实施结构性调整,为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新的和更大的空间。同时,通过市场对政府的有效替代,为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寻找新的支点,从而平稳地实现乡镇企业开展模式的转变。主要是: (1)促进乡镇企业的资产重组。在企业改制的根底上,开辟直接融资渠道,推进产权交易,不仅有助于企业充实资本金,改善自身的资产结构,也是乡镇企业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规模经济的必要条件。目前,通过规 2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定向募集资金,通过兼并、募股、收购组建企业集团,通过投资基金方式推动乡镇企业进入股权市场,以及与城市企业改制相结合进行资产重组等。 (2)改善乡镇企业的金融环境。主要是通过提高乡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经营业绩和完善内部管理,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重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地方政府对此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扶持,可以考虑将目前的乡镇企业开展基金的功能转变为信用担保功能,逐步改善乡镇企业的信用和金融环境。 (3)建立一批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为企业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效劳,并通过中介组织的建设逐步弱化政府对企业的直接调节功能。 2.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要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通过乡镇企业的集中开展推动小城镇的建设,通过小城镇的上规模、上档次带动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开展。 (三)通过工业小区建设促进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开展。促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必须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主要应包括: 1.建立起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保证入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政策环境,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保 3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对入区乡镇企业实行管理和效劳,尤其是对于国家及本地政府规定的扶持乡镇企业或适用于乡镇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都要切实兑现。 2.工业小区内部也要加强管理。小区管委会(或其他名称)人员和机构的设置要精干,运转要灵活,办事要高效。 3.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对于新建企业,一方面从严审批在村里企业的用地,或者新建企业原那么上不予审批,迫使其在工业小区内落户;另一方面,对于在小区内落户的企业要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使在小区内集中的企业既能够享受到集中效劳的好处,又有本钱优势,并且不影响原来的产权关系。 工业小区的选择和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结合小城镇开展的规划,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工业小区,不能一个乡镇一个,更不能每个乡镇搞工业小区,每个村搞“工业大院〞,其结果只能是加速乡镇企业布局的分散化。 (四)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现行管理体制感触最深的是规模较大的建制镇,实际上主要是其中发 4展最快的包括城关镇在内的5个左右建制镇。我们认为,建制镇管理体制改革应围绕“小政府,大效劳〞的目标来进行,主要内容为:简政放权,精简机构,强化效劳。 1.简政放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小城镇政府要坚决把企业事务交给企业自己管理,尤其是企业运行方面的事情,政府不要过问,要相信企业会管好这些事务,从而真正理顺政府和企业直接的关系。二是大力开展一批中介组织,目前政府管理的很多事务实际上都可以交给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在略有盈利的条件下为企业和社会效劳。三是理顺小城镇政府XX县区直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根据中央有关精神,把对小城镇开展影响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城建、环保、土地管理等部门又小城镇和主管部门双重领导,以小城镇为主;把具有监督、检查职能的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实行双重领导,以主管部门为主,真正解决小城镇政府“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四是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把一些应该由市场承担的组织调节商品生产的职能交给市场。 2.精简机构。“精简机构〞是“简政〞的必然结果,精简机构又是和精简人员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合并党政重合的部门,如办公室。二是撤消那些职能已经交给市场或企业(包括中介组织)的部门。三是对保存部门的人员也要精简。 5一些国家级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在机构和人员的精简上已经闯出了新的路子。我们县已经在2022年乡镇机构改革进行过了,但是不彻底,机构合并了,人没有分流多少,人浮于事现象仍然存在。对精简下来的人员应分流到镇经济联合总公司,同时对干部实行聘任制,按照“选贤、任能、治庸、治懒〞的原那么,节省了财政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3.强化效劳。按照“小机构,大效劳〞的方向,县直部门下放的机构和人员要与小城镇经济管理和技术效劳部门逐步融为一体,转变为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和效劳实体,为小城镇居民效劳,为乡镇企业效劳,以及采取产业化等形式为广阔农民走向市场效劳。 (五)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实践证明,现行户籍制度对经济开展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随着8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完成和民工潮的不断出现,对这一制度改革的呼声就在实践中出现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那样和农村工作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要制定和完善促进小城镇健康开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 6在具体执行时,各地的做法不完全一样,但大都是只允许一定规模以上的投资者和用一定数额的资金在小城镇购置住房或自建住房的人,而与绝大多数农民无缘。可以肯定,即使上述规定经过试点后在小城镇中推广,也无助于解决目前的工农、城乡别离问题,起码进展将非常缓慢,与农村经济开展的迫切要求相差很远。 实际上,由于制度供给缺乏,流入城市的农民长期在体制管理之外生存,既不利于城市的稳定,也不利于维护进城自身的合法权益。一些地方的农民建设“农民城〞,一些地方实行“蓝印户口“管理制度,实际上也是自发地进行户籍制度创新,但这种自发性改革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弥补制度供给的短缺。因此,政府应当积地把目前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转变为自上而下的改革,及时推进户籍制度的创新。我们认为,目前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应该看到,户籍制度毕竟在我国实行了接近50年,不仅自身根深蒂固,对其他社会管理制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因此,对户籍制度的改革不可能采取“一揽子〞改革方式,而应该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 (六)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工作。小城镇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和小城镇经营的“源泉〞。 7一个合理的小城镇规划至少要表达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超前性。按照这一思路,小城镇规划的标准和起点要高,但不能太离谱,不能脱离对小城镇未来开展的科学预测。二是科学性。即优化布局,节约土地,每个小城镇都要规划好六区(根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行政区、绿化区),并妥善安排各个功能区的协调开展。三是外乡性,即小城镇规划要表达地方特色。小城镇是区域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的集中表达。 鉴于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国家建设部门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标准,各个小城镇在制定或修订规划时也要放在“百年大计〞的高度。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