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在中学生物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内容摘要:学校的科学教育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开展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以培育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为主导,以开展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能力为重点,贯彻“以学生开展为本〞的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科目化,把课程、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关键词:中学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国科协组织进行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根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4%。这一比例虽然比1996年前有显著提高,但与兴旺国家水平相比差距明显,必须切实抓好全社会的科学普及工作,我国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工作任重道远。据了解,1985年美国公众到达根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到1990年这个数字已经到达了将近7%,我国到2001年的最新数字仅仅为1.4%。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根底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学生的大局部时间是在教室里学习书本知识,他们的记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能做题、会考试。但由于很少有时机走出课堂去接触自然与社会,动手能力普遍差,特别是县区学生更是如此。其科学素养结构性贫乏现象更加明显,导致大局部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呈现潜力不大、后劲缺乏、科研能力不强的现象。为此,新课程中各学科教学大纲与教材中都安排了很多课外实践活动,弥补他们在这方面的缺乏。一、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一般说来,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涉及到四个方面:(1)科学知识与技能;(2)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校的科学教育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开展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以培育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为主导,以开展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根底科学知识及其技能的学习为根底,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背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科学的行为和习惯。要把作为科学实践指导与标准的科学思想(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它所应用或创新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缺乏,帮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熏陶,从而培养比较全面的科学素养。在进行科学知识教学中,将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技术对科学开展的推动作用渗透进去,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