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目的要求]熟悉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病理变化,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和结局。第一节结核病第一节结核病一、概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炎,以肺最常见,亦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结核。(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分型:人型*、牛型*、鸟型、鼠型结核杆菌菌体成分:脂质、蛋白及多糖类2.传播途径:呼吸道及消化道,皮肤伤口3.发病机制致病性取决于:脂质、蛋白、多糖。发生、发展取决于机体免疫力和变态反应的强弱,以及感染的菌量及其毒力大小。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Ⅳ型)常同时发生或相伴出现。结核杆菌↓初次感染巨噬细胞吞噬---→被巨噬细胞吞噬不能杀灭↓抗原提呈(局部炎症、播散)CD4T细胞↓(30~50日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细胞因子—↓↓Ⅳ型变态反应免疫反应↓↓干酪样坏死吞噬、杀灭细菌组织结构破坏(1)渗出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早期或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病变:浆液性炎或浆液纤维素性炎。好发组织:肺、浆膜、滑膜、脑膜。转归:吸收消散,或成为增生或变质为主的病变。(二)病理变化(2)增生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细菌数量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病变:结核结节—具有诊断意义肉眼:单个时不易见,融合成较大结节时表现为粟粒大,灰白半透明状,有干酪样坏死时略带黄色,可微隆起于脏器表面类上皮细胞镜下郎罕巨细胞淋巴细胞、少量成纤维细胞典型的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梭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染淡伊红色,境界不清,核呈圆或卵圆形,染色质较少,可见1-2个核仁。朗格汉斯巨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核与类上皮细胞核相似,多核,核排列在胞浆周围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在胞体一端。(3)坏死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病变:干酪样坏死—特征性病变。肉眼:淡黄色,均质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或豆腐渣。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右上方见大量粉红色,细颗粒状,无结构干酪样坏死。周围被结核性肉芽组织包绕。三)发展和结局1.转向愈合①吸收消散(吸收好转期)②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硬结钙化期)2.转向恶化①浸润进展(浸润进展期)②溶解播散(溶解播散期)二、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分类继发性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1.病变特点(一)原发性肺结核病①原发综合征: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