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讲授目的和要求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3.掌握本病的诊断,主要是血气分析的判定。4.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氧和纠正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5.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要点。重点:(1)掌握慢性呼吸衰竭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2)掌握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时所造成的多器官功能紊乱的表现。(3)重点掌握慢性呼衰的治疗原则以及氧疗的重要性。讲授主要内容概述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1.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于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2.客观指标: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PaO2<6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3.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定义概述(一)气道阻塞性疾病气管支气管痉挛、炎症、肿瘤、异物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均匀PaO2↓PaCO2↑病因(二)肺组织病变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气肿、肺水肿、ARDS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V/Q失调PaO2↓或/和PaCO2↑(三)肺血管疾病肺血管栓塞、毛细血管瘤、肺梗死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PaO2↓(四)胸廓病变气胸、胸腔积液、外伤通气减少PaO2↓(五)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疾患脑血管病变、脑炎、脊髓灰质炎等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动力下降通气不足PaO2↓分类及常见疾病(一)按动脉血气分析分两种类型(二)按病理生理分(三)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一)按动脉血气分析分两种类型1.I型: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2.II型:缺O2伴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I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病例。(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重症肺炎:大叶性肺炎、多叶性肺炎;(3)肺栓塞;(4)肺不张(急性、叶段性肺不张);(5)肺创伤或肺泡出、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6)肺水肿:心衰、ARDSI型:换气功能障碍常见疾病II型: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II型:PaC02升高原因1、通气障碍(动力及阻力大小)①阻塞性通气障碍:是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气道阻力增高;②限制性通气障碍:肺泡的张缩受限;2、各种原因所致CO2产量增大,而肺泡通气量不能得到相应提高。阻塞性通气障碍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疤痕。常见疾病:慢性阻...